基本信息
作 者:沈不沉
著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12月
定 價:38.00
I S B N :9787532559862
內容簡介
永嘉崑劇淵源已久,自成一體。《昆壇甌韻:永嘉崑劇人物》細緻介紹了在永嘉崑劇發展歷史中出現的三十餘位不為人知的“藝術家”,所述人物都是市井小民,史書不錄,方誌不載,名不見於經傳,卻為永嘉崑劇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昆壇甌韻:永嘉崑劇人物》資料翔實,如實記錄了一群民間藝術家,並在此基礎上,勾勒出永嘉崑劇的獨特藝術面貌和歷史發展過程,展現了當時的文化生態以及觀眾的愛憎。書後附錄《巨輪崑劇團人員花名冊》、《永嘉崑曲研究資料索引》。
作者簡介
沈不沉,原名沈沉,1932年生,溫州市人。部隊文工團員出身,曾任溫州京劇團導演、溫州市文化處創作輔導員。1979年後任溫州市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
20世紀50年代起從事文學創作,曾發表小說、散文、詩歌多篇。1980年後潛心戲曲史研究,曾任《溫州戲曲志》、《溫州曲藝志》、《南戲探討集》、《溫州市志》、《溫州詞典》等責編與主編。已出版作品有《永嘉崑劇史話》、《洪炳文集》、《章綸集》、《杜隱園觀劇記》(輯注本)、《中國崑曲精選劇目曲譜大成·永嘉崑劇卷》、《南戲探討集選編》、《琵琶記研討會論文集》、《溫州戲曲史料彙編》等。2009年作為“崑曲優秀理論研究人員”受文化部表彰。
興趣多樣,舉凡詩詞曲賦、駢文、雜文、電視劇等均有所涉獵。曾創作投拍電視劇《雁山魅影》、《孽海情魔》等共6部34第出版雜文集《盛世微言》、《沈不沉多文體集》等。90年代後迷上電腦,發表多篇關於計算機的文章,並編有《數碼影像教程》一書。
治學風格:廣采博收,不求甚解。人生信條:一、守信;二、總想弄懂它。
文摘
所謂劇目創新,主要有以下三個層面:
一是聘請專職編劇,編撰全新的劇本,使觀眾耳目一新。瑞安人陳翼卿為隨班編劇。所編之劇,據不完全統訛有《紫金魚》、《惠中冤》、《醉於歸》、《合蓮花》、《雙鴛判》、《孽隨身》、《王文診脈》、《玉翠龍》、《雙埕翻醋》等約十多本。今存世者僅《孽隨身》一種。
二是對傳統劇本刪繁就簡,化雅為俗。
宋元南戲的衰落與明清傳奇的興起,並不僅僅只是演出體制的轉換,眾多文人參與,使劇本的文學性大大提高,並由此促使戲劇的服務對象由原來的畦農市女向官僚與士大夫轉換。許多劇目的曲文被弄得妖靡綺麗,駢四儷六,遠遠超出了一般民眾的欣賞水平。《牡丹亭》及隨之出現的湯、沈之爭,包括後來的南洪北孔,把中國戲劇文人_統天下的局面推到了極致。戲曲劇本在文學方面的提升與戲曲音樂譜系的序列化,在藝術發展史上無疑是一種進步,但也因此使得中國戲曲以平民為主體的觀眾大量流失,戲曲的道路越來越狹窄而變成孤芳自賞,成為少數文人雅士手中玩物。清中葉以後崑曲的衰落與花部的勃興,是戲劇走出士大夫框定的樊籠向平民意識的回歸。
花部勃興以後,為了適應廣大的底層觀眾,對一些來自崑劇或文人編寫的傳奇劇目進行改造,使其淺俗易懂,尤其是曲文方面能被文化程度較低或全文盲的觀眾所接受,逐漸形成了一套固有的程式。正本戲開場時,廢棄副末開場,首先上場的必是本劇主要人物,一般的套路是:引子一一定場詩一一自報家門一一行動提示(做什麼與怎么做),表述可唱也可以不唱。溫州地方戲曲如高腔、亂彈、和調、徽調等大都遵循這一程式,“新品玉”昆班的許多劇目所走的也是這種路子。
“新品玉”昆班在演出一些較老的經典劇目時,多採取“化雅為花”的策略,大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原劇本進行較大程度的壓縮,《荊》、《劉》、《拜》、《殺》、《琵琶記》等動輒數十齣,如按原本上演,大都要三天才能演完。農村的廟會一般都只有三到四天,戲班不可能整個廟會期間只演-本戲,壓縮劇本使其能在一個晚上演完乃勢所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