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點還敢吃油條嗎

北京人早晨吃油條喝豆漿早已成了一種傳統,這種“傳統”特別是在中老年人中間一直延續著。吃飽了肚子,嘴頭子一抹,高高興興地忙自己的事情去了,至於油條、油餅出現了什麼問題,很多人並不知曉。前不久,北京市衛生局對北京的街頭早點攤兒進行了衛生監督檢查,結果發現街頭油條的衛生合格率僅有22.2%,主要問題是油條、油餅中的鋁含量嚴重超標。所謂鋁含量指的是在油條、油餅中加入了疏鬆劑——硫酸鋁鉀,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明礬。還有人反映,竟然吃出了“氨水味油條”。經檢驗後,有關部門給出了這樣的結論,油條添加劑經加熱後有氨的味道並不為奇,既然聞到氨味,食品中很可能就含氨成分了。在正常情況下,這種添加劑對人體不會有過多不利影響,如果含量太高,影響到正常食用,就是有毒的。而商家則這樣解釋,油條炸得比較嫩時,可能有味道,炸老了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油條中不會用氨。詢問蓬鬆劑配方時,回答說,這屬於機密。業內人士認為油條中“氨味”的出現,是由名為“碳酸氫銨”的蓬鬆劑所致。
一種是硫酸鋁鉀超標,一種是吃出了帶有神秘色彩的氨味,但不管怎么說,這對人體的健康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醫學專家告誡鋁含量超標雖然不像其他有毒食品那樣會吃死人,但過量攝入鋁對人體有害,可能會導致老年性痴呆症。而氨氣主要會影響到呼吸道、消化道和肝膽腎等臟器。如吸入過量,可能出現頭痛、頭暈、流淚、噁心、乏力、咽喉乾燥等不適症狀。由於氨氣偏鹼性,進入人體後,會對胃腸道黏膜產生刺激,大量食用可能引起胃出血等消化道疾病,同時還會加重肝、膽、腎等多臟器的排毒負擔。尤其是肝硬化、膽囊炎、胃竇炎、心臟病等病人長期食用含氨量過多的食物後,會加重或誘發自身疾病。雖然少量氨氣對人體無特別危害,但食品中能聞到氨氣味,說明已經使用過量,肯定對人體有害。
明礬和碳酸氫銨(碳酸氫銨常用作化肥的原料),放入油條和油餅里都起到蓬鬆劑的作用,金黃、蓬鬆的大油條在引誘著食客,食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食用,做生意賺的是錢,而老百姓花了錢得到的是什麼呢?在那些打著“正宗”甚至“祖宗”的飲食招牌後面,老百姓千萬不能夠掉以輕心,在握緊錢口袋的同時您還要多想想自己的健康。
這樣的油條還敢吃嗎?為了健康改變一下傳統的生活方式也不丟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