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童戲簡介
早年安慶鄉土童戲是安慶地區的一種兒童玩的遊戲。早年,老百姓生活艱難,孩子們連溫飽都無法保障,卻享受著極大的自由。大人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小夥伴邀幫結夥,創造了無數精彩的遊戲,盡享快樂時光 。
鄉土童戲種類
這種遊戲有不少是各地相同的,比如滾鐵環、踢毽子、跳繩、跳皮筋、打彈弓、打蛋子兒(彈玻璃球)、拍洋畫、老鷹捉小雞、抓特務、跳房子(跳格子)等等。還有些遊戲似乎是安慶獨有的,或名稱不同,或玩法不同。
鄉土童戲玩法
砸鱉。用多張紙折成三角形或是正方形,厚厚的,稱為‘鱉’,使勁砸下去,形成氣流,把對方的‘鱉’掀翻,就贏為己有;
馳鱉。找來片狀青石,作為‘鱉’,於十多米外立一磚塊,瞄準用力擲出,‘鱉’在地面快速滑行,將目標磚‘馳’倒地者為勝。(馳,滑動);
沖鐵絲網。所有孩子分成兩邊,互相手拉手,開始時,扮鐵絲網的一邊指定對方衝擊的人,大家把手擺動起來,用‘大秧歌’的曲調唱道:“我們要求一個人”,佇列邊唱邊向前走三步,對方同樣一齊擺手問道:“你們要求什麼人?”回答:“我們要求xxx”,這時xxx立即從對方行列里衝出,向手拉手組成的鐵絲網衝去,力圖把鐵絲網衝破,成功了就可以回到本方佇列,並帶回一個俘虜,如果沖不過,則會被對方鐵絲網圍住,成為俘虜,遊戲重新開始,鐵絲網由另一方擔任。這個遊戲很費時,往往分不出勝負;
打烏龜殼。大家坐成一排,伸出雙腳,一個人在對面拿著樹枝,挨個敲,大家念念有詞:“腳底腳底邦邦,邦到南山,南山划船,是爾公公,是爾婆婆,大腳,小腳,烏龜,縮了,一支,大,老,殼!”數到殼字時樹枝落到哪支腳上,就縮起。再接著敲,接著念,不斷重複,直到最後一支腳。這孩子就要受到懲罰。大家一對對頭抵頭,手搭在對方肩上拼成拱橋,受罰者從橋洞鑽過,大家‘嘟’嘴,唾沫飛濺,說是下雨。“爾公公,爾婆婆”是否也能說明安慶方言與古語的淵源呢?
女孩子斯文得多,玩的遊戲也斯文。
翻花繩。把一段繩子打結成封閉圓環,套在雙手四根手指上,另一人用兩隻小指各勾住一段,再用其它四指插入,翻出,就變成新的形狀,再交叉重複,因勾住和插入的部位不同,變換成無數的花樣,如;五角星、橋、花籃、床、窠桶(安慶特有的嬰兒冬季搖床,)等等;
抓子兒。縫一寸見方的小布袋,填入米或是沙子,作為老子兒,用小石子作為小子兒。把老子兒拋向空中,迅速抓起地上或是桌上的小子兒,再接住老子兒,抓得多的為勝。熟練以後就玩出名堂。抓麻將子兒更有趣,分好多個步驟,在一個拋接過程中,把四粒子兒翻成不同姿態,並抓起。依序為全立式、全折式(側立)、全背式、全字式。最難的是全不同,即一個立、一個折、一個背、一個字,翻不成或是沒接住老子兒就是失敗,從頭再來。技術最好的,可以一次完成所有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