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公元七世紀初,雅隆部落的松贊乾布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吐蕃王朝按照地理自然分布狀況,把所轄中部地域劃分為“衛、藏”兩大部分,依日喀則東西的“藏”區為“耶如”(年楚河一帶)和“如拉”(雅魯藏布上游沿岸),東以崗巴拉山為界,西至岡底斯山(現阿里一部分)。因“藏”區地處雅魯藏布江上游,於是才有了“後藏”之說。日喀則原稱“年曲麥”或“年麥”(即年楚河下游的意思),這裡雖很早就有人居住,但仍是荒涼之所。
八世紀,吐蕃王朝的藏王赤松德贊請印度高僧蓮花生進藏建桑耶寺,路經日喀則地方,在此修行講經,並預言雪域高原的中心在拉薩,其次在年麥(日喀則)。
十四世紀初,大司徒絳曲堅贊戰勝薩迦王朝,建立了帕竹王朝,得到 元、明皇室的庇護,設了13個大宗溪,最後一個宗便叫做桑珠孜(意為如願以償,選址在今日喀則),取名為溪卡桑珠孜。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開始在宗山建造宗政府,建築為桑珠孜宗堡。從此,日喀則的全名稱溪卡桑珠孜,簡稱為溪卡孜,漢語譯音為日喀則;日喀則始有建置。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定》。1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日喀則。為便於行政管理,中央在日喀則、江孜分設二個分工委。
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正式成立,在日喀則、江孜分設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基巧辦事處(相當於地區)。
1959年3月28日,國務院發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及各分支機構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職權,同時通過了邊平叛邊改革的決議。10月,日喀則專區成立,轄11個縣。
1964年,日喀則、江孜專區合併為日喀則專區,轄18個縣。
1970年,日喀則專區改為日喀則地區,地區駐日喀則縣。
2014年6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日喀則地區,設立地級日喀則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70年,日喀則專區改為日喀則地區,地區駐日喀則縣。轄日喀則、定結(駐江嘎)、拉孜(駐曲下)、聶拉木(駐沖堆)、謝通門(駐吉丁)、仲馬(駐紮東)、康馬、亞東(駐下司馬)、崗巴、南木林、薩迦、定日(駐崗嘎)、吉隆(駐宗嘎)、昂仁、江孜、仁布、白朗(駐洛布窮孜)、薩嘎等18縣。
1972年,薩嘎縣由薩嘎遷駐加加。日喀則地區轄日喀則、定結(駐江嘎)、拉孜(駐曲下)、聶拉木(駐沖堆)、謝通門(駐吉丁)、仲巴(駐紮東)、康馬、亞東(駐下司馬)、崗巴、南木林、薩迦、定日(駐協嘎爾)、吉隆(駐宗嘎)、昂仁、江孜、仁布(駐強欽雪)、白朗(駐洛布窮孜)、薩嘎(駐加加)等18縣。
1983年10月8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江孜地區,轄日喀則地區的亞東、康馬、崗巴、江孜、仁布、白朗6縣;山南地區的浪卡子縣,駐江孜縣江孜鎮。
1986年9月1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江孜地區,所轄的亞東、康馬、崗巴、江孜、仁布、白朗6縣劃歸日喀則地區;浪卡子縣劃歸山南地區。
1983年10月8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隆格爾縣,以仲巴縣部分地區為其行政區域(註:實際上因故沒有正式成立隆格爾縣)。
1986年12月1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日喀則縣,設立日喀則市。日喀則地區轄1個縣級市、17個縣。
1997年,日喀則地區轄日喀則市和江孜、定結、南木林、仁布、白朗、康馬、昂仁、亞東、拉孜、崗巴、仲巴、聶拉木、謝通門、薩噶、定日、薩迦、吉隆18個縣(市)。
1999年9月21日,民政部批准撤銷隆格爾縣(註:實際上因故沒有正式成立隆格爾縣)。
區劃詳情
截至2016年,日喀則市下轄1個市轄區(桑珠孜區)、17個縣(江孜縣、白朗縣、拉孜縣、薩迦縣、崗巴縣、定結縣、定日縣、聶拉木縣、康馬縣、亞東縣、仁布縣、南木林縣、謝通門縣、吉隆縣、昂仁縣、薩嘎縣、仲巴縣)。市政府駐地桑珠孜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日喀則市地處中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南部,南與尼泊爾、不丹、印度三國接壤,西銜阿里地區,北靠那曲市,東鄰拉薩市與山南市。地理位置介於北緯27°13′—31°49′,東經82°1分—90°20′。全市國土面積18.2萬平方公里,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20公里。國境線長1753公里,國土面積18.2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處喜馬拉雅、岡底斯、念青唐古拉三大山脈中段。
地形地貌
日喀則大體處於喜馬拉雅山系中段與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中段之間,南北地勢較高,其間為藏南高原和雅魯藏布江流域。日喀則地形複雜多樣,基本上由高山、 寬谷和湖盆組成,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橫亘全境南部的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年輕最高大的山系,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高峰林立,萬山叢生。在日喀則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即珠穆朗瑪峰、洛子峰(8516米)、馬卡魯峰(8463米)、卓奧友峰(8201米)、希夏邦瑪峰(8012米)。其中位於日喀則與尼泊爾邊界上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13米,雄居世界之巔,昂首俯視群山,還有7000米以上的高峰14座。此外,還有卡如拉、加措拉、馬拉、仲拉、拉吉、馬熱拉等眾多高山。
藏南谷地上段的雅魯藏布江和年楚河流域的河谷平原,主要由拉孜——仁布寬谷和江孜——日喀則平原組成。另有喜瑪拉雅山脈北側、藏南高原上的朋曲河谷平原以及其一些零星的河谷平原。這些谷地坡度平緩,土層深厚,氣候宜人,水源較充足。
氣候
日喀則大致有3種區域性氣候。喜馬拉雅山以北和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地區,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的少部分地區屬高原亞寒帶季風半乾旱、乾旱氣候;喜瑪拉雅山主脊線以南地區屬高原溫帶季風半濕潤氣候。日喀則總體的氣候特徵是:空氣稀薄,氣壓低,氧氣少;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年平均達3300小時,高原紫外線強烈;氣溫偏低,年較差小,日較差大,年平均氣溫西部亞寒帶地區為0℃,東部溫帶地區為6.5℃,年平均氣溫為6.3℃,可算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最冷月份平均氣溫為2~12℃,最暖月份的平均氣溫為10~18℃,年平均日較差西北部為16℃,東部為14℃;乾季和雨季分明。每年10月至翌年4月,乾旱多風,低溫少雨雪,降水量不到全年降水的10%,為乾(旱)季或風季。5至9月,氣候溫和,空氣濕潤,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的90%以上,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為雨季。此時多夜雨,多雷暴冰雹,夜雨量占總降水量的70-80%以上。降水空間分布不均勻,東部較多,在200-430毫米之間,西北部偏少,少於200毫米。東部降水比西部早,降水年際波動大;日喀則無霜期在120天以上,境內降雪強度小,雪域集中在亞東帕里-聶拉木-定日的南部一帶;喜瑪拉雅山南坡的亞東、樟木、吉隆、陳塘、絨轄終年溫暖,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最暖日平均氣溫在18-22℃,具有高山亞熱帶氣候特點。
水文
日喀則有河流100餘條 ,西藏第一大河雅魯藏布江發源於日喀則市仲巴縣傑馬央宗冰川,由西向東流經仲巴、薩嘎、吉隆、昂仁、拉孜、薩迦、謝通門、日喀則、南木林、仁布等10縣,境內長度為700公里,流域面積10萬多平方公里。年楚河是另一條重要的河流,發源於康馬縣,經江孜、白朗在日喀則匯入雅魯藏布江。其他還有朋曲河、多雄藏布、仲曲河、絨河、葉如河、康布河、吉隆河等等,除少數內流河外,均屬印度洋水系。河流水源由地下水、雨水和冰雪融水補給,水溫偏低,含沙量小,水質好。徑流季節分配不均,年季變化小。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日喀則共發現礦床、礦(化)點及找礦線索234處,有金、銀、鋅、鉛、鋰、銻、汞、銅、鐵、錳、銫、鉻、硼、雲母、砷、食鹽、芒硝、鉀、水晶、硫、磷、明礬石、煤、泥炭、油頁岩、菱鎂石、瓷土、石膏、石墨、石灰石、仁布玉石等46種,其中硼砂儲量較大。主要開採的礦種有金、銅、鉛、鋅、鉻、銻、玉、硼、礦泉水、花崗岩等。
土地資源
日喀則土地面積為1760萬公頃,耕地面積7.95萬公頃,常年播種面積7.5萬公頃左右,主要集中在雅魯藏布江、年楚河、朋曲河沿岸的河谷地帶。尚待開墾的荒地有3.3萬公頃。草場除湖泊沿岸水草茂盛的地帶外,大多為高山草甸型牧場。草場總面積1275.81萬公頃,可利用面積1093.16萬公頃,草場較為零星,多為高山草甸型牧場,宜林宜草草甸有1261.18萬公頃;森林主要分布於喜瑪拉雅山南坡的部分地區,日喀則5個有林縣森林林地面積有122.8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3256.76萬立方米,水源涵養林5220397.5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81%。
植物資源
日喀則常見的林木品種有高山松、喜瑪拉雅冷杉、喜 瑪拉雅雲杉、樺樹、西藏落葉松等,其中長葉雲杉、鐵杉、長葉松、喜瑪拉雅紅豆杉、雪松是特有的名貴品種。日喀則還廣泛分布著眾多的典型高山植物,多呈座墊狀,莖葉毛絨發達,形大而色彩艷麗,它們頂風 傲雪,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在眾多的野生植物中,許多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著名的有貝母、黨參、蟲草、天麻、雪蓮花、黃芪、胡黃蓮、紅景天、當歸、大黃、首烏、麻黃、車前子、草烏、紫苑等300餘種。日喀則藥材資源豐富,常用藥材品種有蟲草、貝母、天麻、雪蓮花、紅景天、大黃等300多種。
動物資源
日喀則的動物資源也十分豐富。主要家畜有氂牛、黃 牛、犏牛、馬、驢、山羊、綿羊、豬、雞等。野生動物有生活在喜瑪拉雅山南坡亞熱帶、溫帶叢林中的小熊貓、長尾葉猴、野牛、棕熊、黑熊、金錢豹、獼猴、野豬、河鹿、野貓等幾十種。生活在雪線附近有雪豹、岩羊。在喜瑪拉雅山以北的高原上有野氂牛、野驢、岩羊、羚羊、黃羊、盤羊、狐狸、野兔、獐子、野狼、猞猁、旱獺等近百種。鳥類資源中有馬雞、藏雪雞、禿鷲、黑頸鶴、血雉、魚鷗、野鴨、斑頭雁、紅嘴鷗、棕頭鳥、赤嘴鳥、太陽鳥、山雀、野鴿、斑鳩、麻雀等200餘種。其中野氂牛、野驢、藏羚羊、岩羊、雪豹、黑頸鶴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底,日喀則市總人口84.53萬人,比2016年增加5.3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7.99萬人,占總人口的68.6%;牧業人口11.04萬人占總人口的13.1%;非農業人口10.10萬人,占總人口的11.9%;流動人口5.40萬人,占總人口6.4%。人口出生率15.83‰,死亡率5.63‰,自然增長率10.2‰。城鎮化率26.5%。
民族
日喀則市境內有漢、回、蒙、土、滿、苗、壯等十幾個民族。
政治
職務 | 姓名 |
市委常委、市委書記 | 張延清 |
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市長 | 劉虎山 |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 馮繼康、倪俊南、徐向國、王相民 |
統計截至2018年7月,參考資料來源 |
經濟
綜述
2017年,日喀則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216.30億元,按 可比價格計算,比2016年增長10.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82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79.87億元,增長12.3%;第三產業增加值99.61億元,增長10.2%。全年人均生產總值達27006元,增長8.2%。
2017年,日喀則市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別為17.0%、36.9%、46.1%。與2016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上升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上升1.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下降1.9個百分點。分產業貢獻率看,第一、二、三產業對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分別為20.8%、46.1%、33.1%,拉動生產總值增長2.1、4.6、3.3個百分點。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2016年上漲2.0%,呈“平穩上漲”態勢。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3%;消費品價格上漲2.8%。在各類消費品中,價格上漲幅度最大的是食品、菸酒和生活用品及服務分別上漲4.4%和1.5%。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0%。
2017年,日喀則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75.47億元,比2016年增長48.1%。其中,民間投資32.39億元,比2016年下降26.2%。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投資343.08億元,比2016年增長65.9%,其他各種經濟類型完成投資24.74億元,比2016年下降27.9%,個體投資7.65億元,比2016年下降37.6%。按構成分:建築安裝工程投資323.37億元,比2016年增長46.9%,設備、工器具投資48.72億元,增長61.8%,其他費用投資3.38億元,增長5.9%。按產業分:第一產業25.18億元,增長42.0%;第二產業49.05億元,增長22.4%;第三產業301.24億元,增長53.9%。
2017年,日喀則市從資金來源渠道看,全年共到位資金241.49億元,比2016年增長23.7%。其中:國家預算內資金181.84億元,增長30.0%;國內貸款21.64億元,增長3.60倍;自籌資金26.28億元,下降40.0%;其他投資11.73億元,增長73.8%。
截至2017年底,日喀則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75億元,比2016年增長27.4%。其中,稅收收入8.35億元,增長10.0%,非稅收收入7.40億元,增長55.1%。公共財政支出271.88億元,比2016年下降13.0%。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630.14億元,比年初增長20.48%;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201.83億元,比年初增長36.44%,其中,個人貸款83.46億元,增長33.75%。
截至2017年底,日喀則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26元,比2016年增長10.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25元,增長13.4%。
第一產業
2017年,日喀則市糧食作物種植面積6.20萬公頃,比2016年增加0.14萬公頃,其中,青稞面積5.70萬公頃,增加0.34萬公頃;小麥面積0.40萬公頃,減少0.07萬公頃。油菜籽面積1.00萬公頃,增加0.01萬公頃;蔬菜面積1.14萬公頃,增加0.02萬公頃。全年糧油總產量達46.50萬噸,比2016年增長8.9%,其中,糧食產量43.34萬噸,比2016年增長9.5%;油菜籽產量3.16萬噸,增長0.6%;蔬菜產量34.97萬噸,增長4.2%,飼草料作物產量23.43萬噸。年末牲畜存欄總數466.60萬頭只,比2016年末減少2.70萬頭只,其中:牛83.60萬頭,增加0.30萬頭;羊376.70萬隻,減少2.30萬隻。牲畜出欄165.30萬頭只,出欄率達35.4%。肉類產量3.10萬噸,增長5.1%;奶類產量9.70萬噸,增長12.2%,蛋產量922.00噸,毛絨產量2943.10噸。
第二產業
2017年,日喀則市工業總產值23.82億元,實現增加值13.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6年增長15.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完成產值17.97億元,實現增加值9.53億元,比2016年增長4.1%。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產值5.85億元,實現增加值3.27億元,比2016年增長45.1%。主要產品產量,水泥120.74萬噸,增長13.8%;鉛礦2.06萬噸,下降30.0%;鋅礦0.86萬噸,下降18.2%;中成藥(藏藥)320.80噸,增長9.1%;糌粑6220.50噸,增長21.6%;瓶(罐)裝飲用水14498.82噸,增長61.6%;酒類4076.00噸,增長0.1%;水力發電量10437.19萬千瓦時,增長11.4%;自來水生產量1358.40萬立方米,增長19.6%。
2017年,日喀則市建築業實現增加值66.5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6年增長11.8%。
第三產業
2017年,日喀則市招商引資項目129個,落實項目8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4個。協定資金259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9億元。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32億元,比2016年增長17.0%。按銷售所在的劃分,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4.37億元,增長17.9%;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2.95億元,增長14.1%。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77.89億元,增長17.0%;餐飲收入19.43億元,增長16.8%。全年進出口總額32.53億元,比2016年下降11.8%。小額貿易實現進出口額28.35億元,同比下降17.1%,其中,出口額28.12億元,進口額0.23億元。 邊民互市貿易進出口額4.25億元,比2016年增長28.0%,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3.0%。
2017年,日喀則市郵電主營業務收入29151.20萬元,比2016年下降1.6%。郵政主營業務收入3536.60萬元,增長6.6%;電信主營業務收入25614.60萬元,下降2.6%。
截至2017年底,日喀則市接待國內外旅遊者516.23萬人次,比2016年增長21.4%。其中,接待國內旅遊者509.98萬人次,增長22.0%;接待入境旅遊者6.25萬人次,下降19.0%。旅遊總收入43.00億元,比2016年增長22.0%。其中,國內旅遊收入40.62億元,增長20.0%;外匯收入1964萬美元,下降7.0%。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截至2017年底,日喀則市共有氣象站41個,其中:2個基準站、4個基本站、1個一般氣象站,34個國家級無人自動氣象站,12個區域自動氣象站,3個無人交通氣象站。建有人影響高炮作業點40個,在桑珠孜、白朗、江孜、南木林、謝通門、定日、拉孜、薩迦等縣區建成34個標準化作業點,覆蓋率達到85%,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112個,保護農田面積達66.56萬畝。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日喀則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97所,在校學生140747人,教學點13個。中等專業學校2所、在校生2572人;中學31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高級中學8所、在校生12575人,初級中學23所、在校生30401人;國小224所、在校生72104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特校生225人;幼稚園239所(含民辦2所)、在園幼兒22870人(含民辦600人)。國小淨入學率達99.95%,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0.42%。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底,日喀則市共有各級民眾藝術館、文化館(站)1個 ,19個鄉鎮文化站。各類專業文藝演出團體1個,民間藝術團18支。中波轉播發射台7座,廣播電視台18座,調頻轉播發射台745座,其中,縣級及以上電視轉播發射台21座,電視轉播發射台660座,其中:縣級以上電視轉播發射台21座,農牧民直播衛星入戶率達到85%。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98.36%和97.12%。地方報紙印刷308.6萬份,發行301.4萬份。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底,日喀則市共有衛生機構255個,其中,醫院22個(縣級二級甲等醫院2個、縣級二級乙等醫院4個),衛生院20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防治機構)19個,婦幼保健院(所、站)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實有病床床位3191張,其中,醫院、衛生院3079張。衛生技術人員2896人,其中:執業醫師911人。每千人病床數和衛生技術人員數分別達到3.77張和3.43人。
體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日喀則市全市國小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到69.02萬平方米、中學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到33.98萬平方米。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底,日喀則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在保5.0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在保4.31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在保37.30萬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在保1.18萬人,工傷保險在保4.26萬人,失業保險在保2.76萬人。
截至2017年底,日喀則市城鎮低保對象3661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濟,發放低保救濟金2807.21萬元;農村低保對象51301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濟,發放低保救濟金9509.03萬元。年末全市共有社會福利院24所,其中,孤兒院2所,集中供養五保人員1938人,兒童福利院床位974張。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16624.34萬元。
環境保護
截至2017年底,日喀則市共有各類環境監測站1個,監測大氣環境指標6項,其中,取得PM2.5監測數據12個/日。國控地表水監測8個。全年完成各類造林工程38.74萬畝,其中,完成重點區域造林0.60萬畝、完成率100%,“拉薩周邊造林”項目7.10萬畝、完成率98.6%,防護林體系建設4.34萬畝、完成率100%,義務植樹完成0.75萬畝、完成率107%和防沙治沙完成25.72萬畝、完成率100%。國道318沿線和江當鄉雷貴村亮點工程補植補造共2.0萬株,東嘎鄉曲瓦村亮點工程補植補造14556株。完成了江當鄉加馬卡村(兩個作業區)、新宮和邊防支隊後山綠化工程公開招投標實施。
安全生產
截至2017年底,日喀則市共發生事故35起,死亡20人,受傷40人,直接經濟損失75.29萬元,與2016年同比事故起數下降16.7%,死亡人數上升53.8%,受傷人數下降16.7%,經濟損失上升100%。其中:道路交通方面發生事故20起,比2016年下降25.9%,死亡19人,比2016年上升58.3%,受傷39人,比2016年下降18.8%,經濟損失9.51萬元,比2016年下降64.0%;消防火災方面發生事故14起,受傷1人,經濟損失65.79萬元;工礦商貿領域未發生事故;生產經營性生產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無直接經濟損失;較大及重大、特大安全事故4起,死亡14人,受傷11人。
交通運輸
綜述
2017年,日喀則市貨運量425.4萬噸,比2016年增長12.7%。其中,公路貨運量373.50萬噸,比2016年增長11.9%;鐵路貨運量51.9萬噸,比2016年增長18.5%。客運量415.32萬人次,比2016年下降5.0%。其中:公路運輸276.00萬人次,比2016年增長2.2%;鐵路運輸139.32萬人次,比2016年下降16.6%。航空客運量6.45萬人次,比2016年增長34.1%。年末公路總通車裡程達1.65萬公里,農村公路里程達1.1萬公里,198個鄉鎮、1138個建制村居通瀝青(水泥)路。年末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達到5.91萬輛,比2016年末增加0.87萬輛,增長17.3%。
航空
2011年7月8日,日喀則和平機場正式開航。日喀則和平機場每周一、三、五、日有往返成都的航班。
鐵路
日喀則火車站已於2014年8月15日正式開通運營,從日喀則乘坐火車3個小時即可到達拉薩。繼拉日鐵路之後,“十三五”期間日喀則至吉隆口岸的鐵路、日喀則到亞東口岸的鐵路也有望開工。根據國家規劃,拉日鐵路將會北接青藏鐵路,南連日喀則至聶拉木、日喀則至吉隆、日喀則至亞東口岸的鐵路,通往尼泊爾和印度的國際鐵路大通道也將會在此基礎上形成。
公路
國道318線、省道203線、304線貫穿全境,有眾多的鄉村道路連線。
民俗文化
手工藝
日喀則的民族手工業有著悠久的歷史,產品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許多產品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一提到後藏民族手工業,人們自然會想到寺廟建築群金碧輝煌的金頂、飛禽走獸,百姓生活中實用的金銀銅鐵器,高檔別致的“松巴”靴,江孜的“仲絲”(卡墊)、氆氌和民族服裝,謝通門、拉孜的藏刀,仁布的玉器,吉隆的木碗、竹器等。
民間舞蹈
西藏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日喀則人更是能歌善舞。其民間舞蹈風格獨特,優美大方。“果諧”舞步輕快奔放、場面宏大,“斯馬卓”鼓舞粗獷激昂;吉隆的“螺舞”舞姿輕盈、歌聲優美動聽,康馬的“諧青”、定日的“甲諧”舞步有力整齊,歌聲和諧悅耳、莊重典雅,夏爾巴舞美妙抒情,舞步輕柔優美,薩嘎的“甲諧”豪放古樸,“羌姆”隆重、氣勢宏大。每年藏曆八月舉行跳神舞節,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跳神舞出場近80名僧人,身著古裝,戴著佛教中各護法神的面具進行表演,以不同的神態翩翩起舞,其舞姿和音樂奇妙無比。羌姆分“阿羌姆”和“銅羌姆”,其主要區別是用不同樂器伴奏。跳神舞由六童子按照鼓號的節奏跳吉祥舞為開場。其後逐次表演金剛、骷髏、鹿牛、比丘、六長壽等數十節不同的神舞。最後,裝飾的寶馬、寶象、寶牛身背珊瑚樹、珍珠曼札、黃金塔、象牙等奇珍異寶出場,以回應開場的吉祥舞。最初,跳神舞當作密宗儀式只在扎寺內舉行,嚴禁俗人觀看。隨著其規模越來越大,同時也是傳播教義的需要,七世班禪丹白尼瑪決定每年藏曆八月舉行“斯姆慶姆”即跳神舞,供四方香客欣賞。
藏戲
藏戲是以民間歌舞的形式表現文學內容的綜合藝術。吐蕃時期以來,後藏民間歌舞藝術不斷發展,後來又出現了擬圖騰面具舞蹈、白麵皮面具藝術表演、跳神藝術,以及民間的說唱藝術等,這些民間及宗教藝術中包含著一些戲劇因素。經過歷代民間藝人和知識分子的努力,創造了藏戲藝術。人們一般把日喀則作為藏戲的發祥地,把湯東傑布奉為藏戲始祖。湯東傑布系日喀則市昂仁縣人,他利用當時民間和宗教藝術中的某些戲劇萌芽或形式發展了藏戲藝術。五世達賴倡導舉辦藏戲節,促進了藏戲的交流與發展。
傳統節日
藏曆年 :藏曆年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隆重的節日。日喀則既過藏曆12月1日的“農民年”,又過藏曆1月1日的藏曆年。
林卡節 :逛林卡是藏族民眾根據高原氣候、環境和生活條件形成的一種民族習慣。以前,每年藏曆5月1日至15日這半個月裡,人們走出庭院,來到濃蔭密布的林卡遊玩,逐步成為林卡節。
達瑪節 :藏語為跑馬射箭。最初流行在江孜,其他許多地方也有舉行。過去江孜達瑪節於每年藏曆4月19日左右舉行。有賽馬、比試騎術、角力等活動,但主要是搞展佛、跳神、祭祀等宗教活動。現達瑪節時間多在農閒的6月份舉行。
沐浴節:“天上閃現太白星,人間河須請郎中”這句人人皆知的話,指的是藏曆7月中旬,太白金星在湛蘭的天空出現一周,經星光照射的江河、泉水、溪水隨之聚變而具有水之八德。當太白金星閃爍的七天中,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牧區,家家戶戶扶老攜幼,提酒帶餐到江河、去泉邊盡情地飲水、游泳、沐浴、洗衣。
望果節:望果源於古代,盛於近代,是祈盼豐收而舉行的活動。雖然各地的望果繁簡不一,但其形式和內涵大同小異。開鐮之前農事稍閒時,全村男女著上新裝和僧侶一道列隊轉游莊稼地。隊伍由持柱香、經幡、經書、寶傘、寶瓶、手鼓、鑼鈸、法號、彩箭的善男善女引路,全村人跟在後面。隊伍按東南西北方向轉游,每至一方祭此方神。在行進的途中不斷地吹號、搖鼓、誦經、揮舞彩箭呼喊:“恰也怙秀,央也怙秀”(德福來吧,吉祥也來吧),燒香敬供村神,祈求豐收。轉完了莊稼地便在蔭涼處,進餐飲酒。過後進行賽馬、賽氂牛、唱藏戲、跳舞等娛樂項目。
鬥牛節 :白朗縣鬥牛節在8月份舉行,屆時各鄉村農牧民匯集一起,帶著自家的公牛,進入指定的鬥牛場,而後進行每鄉、每村的鬥牛比賽。比賽時二牛相鬥難分難解,其場面驚心動魄,扣人心弦,最終弱者被頂倒或落荒逃去,才可結束二牛之間的惡戰。
風景名勝
珠峰
日喀則市定日縣有珠穆朗瑪峰為首的冰峰雪山、原始森林帶,神山、聖湖、草原、名寺古剎。從日喀則南部邊境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有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
從拉薩沿雅魯藏布江溯流而上,沿途有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羊卓雍湖。
寺廟
扎什倫布寺是日喀則的象徵,寺院依山而築, 是歷代班禪的駐錫地;江孜的白居寺擁有眾多佛塔,被譽為“西藏塔王”,寺內的壁畫總觀結構連貫,局部看自成一體,白居寺和薩迦寺都是西藏的宗教中心;在日喀則市還有宗山抗英遺址。
六大溝
日喀則喜馬南麓六大名溝(被稱為西藏小江南或西藏江南)是:亞東溝:血浴紅河谷,氣蒸米糧倉。陳塘溝:這裡封存了夏爾巴人的原始檔案。嘎瑪溝:珠峰長出的生態園。絨轄溝:密境裡的密境。樟木溝:懸於峭壁之上的要道。吉隆溝:小河谷裝下了半部西藏史。
城市榮譽
2017年11月,獲評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區)。
2018年12月,被列為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