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指南上找不到的藝術地圖

幾乎在我前面提到過的一些我所嚮往,期待的優質旅行書寫的素質,她都具體地呈現了。 也幾乎以同樣的態度,她用旅行到各個創作者的生活現場的片斷記憶,來拼貼她在第二部分所討論到的畫家與作家。 而不論在哪一部分,我都驚訝於劉惠媛的準備充足。

圖書信息

作 者:劉惠媛 著
出 版 社:中國城市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3-10-1
印刷時間:2003-10-1
I S B N:9787507415537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旅行書寫如此引人入勝。
我們不由自主地被置身於字裡行間的異國風景,精采遭遇所吸引、滿足。
而往往也有許多遊記作者,在無意中就全然依賴起旅行國度的陌生,新奇,而迴避,掩飾了自己的無知與貧乏。
面對剛起步的旅行文化,新興的遊記書寫,我無法忽略的觀察重點正是:旅者自身是否已有了足夠的內函或準備,來和他所面對的景觀,對象進行對話?
我指的,倒不一定說是對旅行目的地的行前惡補,而更像是一種多閱歷的視野,或多元化的人文素質,或一種對知識自然流露的熱切好奇。
旅者越有這樣的深厚準備,就越可能體驗到盛大的心靈洗禮……
在以“靈魂的新陳代謝”這個概念詮釋“旅行”活動特有的能量時,我反覆以文學的創作與欣賞來作類比。因為這兩者都是以創造全新的宮能經驗來促成審美活動的。
可是一看到劉惠媛這本《旅遊指南上找不到的藝術地圖》時,我猛然想到,也許我更應該用“藝術”來代替“文學”,因為前者涵蓋更廣,更寬。
乍看之下,《旅》書的體例太難。第一部分“藝術,空間,城市”像是以藝術為主題的遊記,第二部分“藝術家的故事”像是以旅行為印證的藝術筆記,第三部分其實就是藝術札記--除非我們把旅行的意義無限擴大到象徵層面,否則也想不到要把它和廣告擺在一起。
可是細讀之後,你便會忘記抱怨本書這種“難以捨棄”的編輯態度了。因為劉惠媛在內容上所展現的厚度與敏感度令人十分驚艷。
幾乎在我前面提到過的一些我所嚮往,期待的優質旅行書寫的素質,她都具體地呈現了。
其中第一部分我最喜歡。因為在這旁徵博引,主客觀夾敘的文字中,我清晰感覺到她如何以美術史的專業眼光,人文工作者的浪漫情懷以及旅行者的直覺與敏感來和這些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進行對話。
也幾乎以同樣的態度,她用旅行到各個創作者的生活現場的片斷記憶,來拼貼她在第二部分所討論到的畫家與作家。在具體可觸的場所中,她把那些偉大的心靈還原為“生活”過的常人,也讓我們有了更寫實的角度來窺看這些不凡的創作者。
第三部分的篇幅較短,卻由於不需要依賴偉大的城市與創作者,而更能純粹地以日常生活的省思來表達出作者對藝術審美活動觀察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呼之欲出的跨界思維的功力。
而不論在哪一部分,我都驚訝於劉惠媛的準備充足。我想這是因為,書中所談論的都是作者最喜歡也是最熟悉的主題吧!
豐富的專業知識,多元的人文訓練,深入淺出,自有見地,於是構成這本豐盛而嘹亮的節。
讀著它,好像在異國街頭或某個畫廊,你聽見了一個正娓娓訴說著的聲音,它實在,真誠,讓你的瀏覽不致孤單,冷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