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福建省
施琅宅、祠和墓VI-596
簡介
施琅宅、祠和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代名人宅祠墓古建築。宅祠和墓分別在福建省晉江市和惠安縣。施琅宅、祠在施琅出生地晉江市南龍湖衙口村。施琅(1621-1697)年少因家道中落,棄文學武。清順治年隨鄭成功抗清成為鄭軍干將,後任福建水師提督。 施氏大宗祠始建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清初遷界時毀,施琅復台有功,封靖海侯,於康熙二十六年重建宗祠,歷代重修,於今保存較為完整。

人物

施琅(1621~1696年),字尊侯,號琢公,晉江衙口人。他容貌魁奇,勇力過人,善於帶兵,且“習海上事”,是一位頗有戰略眼光的將領。鄭成功在台灣病逝後,施琅於清廷力主收復台灣,痛斥放棄台灣的謬論,率軍渡海征台,收復台灣。施琅為祖國統一做出了貢獻,因此受封為“靖海侯”。
歷史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率師征台灣,攻克澎湖,招降台灣鄭氏集團。台平定後力排眾議,
施琅墓位於惠安縣黃塘鎮與洛江區河市鎮交接的虎窟坡地上,系施琅與其妻王氏、黃氏合塋。施琅卒後贈太子少傅。墓碑中刻“皇清光祿大夫太子少傅靖海將軍襄壯施公賜塋”,兩側刻“一品夫人王氏”、“一品夫人黃氏”。此墓為石結構,墓翼逐層外擴,共三穴。墓坐北朝南,占地6800多平方米。墓區由北而南,上下分5個坪台,依次立有文物翁仲四尊,馬、虎、羊、獅、望柱各1對,以及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諭祭碑亭、欽賜祭葬墓坊、龜趺碑亭。墓道碑在豐澤區華大街道法花美社區。 如今無數敬仰將軍、期盼祖國統一的人們,紛紛前往衙口的施琅將軍宅、施氏宗祠和位於惠安的將軍陵墓憑弔。
建築
施琅靖海侯府位於晉江市龍湖鎮衙口村,是一座磚石木結構的閩南古大厝。五開間三進,東西廂房,大小房間60餘間,建築面積達2175平方米,前面石埕面積358平方米。建於清初的施琅宅承襲明代建築簡樸明快,雍容大方的遺風。前落面牆下用白石堵,上砌青磚,比較其他清一色的紅磚建築,顯得素雅脫俗。山牆用“出磚入石”又名“金包銀”的砌法。門廳,開闊軒敞,門楣兩旁木雕“天官賜福”,吊筒雕刻牡丹、垂蓮狀,白石裙堵浮雕麒麟,青石柱礎雕刻萬字花紋,雕飾大氣。廳堂脊桁高達7米,廳口檐柱粗達0.34米,明間寬達6.9米,次間也有4.2米,次間、梢間上面架構3米高的閣樓,下面還有4米高的空間。見證將軍功績施琅宅、祠和墓
施琅宅、祠位於施琅故里晉江市深滬灣畔的衙口村。施琅墓位於惠安縣黃塘鎮與洛江區河市鎮交界的虎窟坡地上,系施琅與其妻王氏、黃氏合塋。施琅宅、祠和墓於2006年6月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泉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紒紦矠
晉江市深滬灣畔的衙口村,原稱潯海,因清靖海侯施琅在家鄉建將軍府,聲名顯赫,故相沿成為俗稱。
施琅(1621-1696),字尊侯,號琢公,晉江衙口人。他容貌魁奇,勇力過人,善於帶兵,且“習海上事”,是一位頗有戰略眼光的將領。其先從戎於黃道周麾下,後轉為鄭成功部將,後降清,官至福建水師提督。鄭成功在台灣病逝後,施琅於清廷力主收復台島,率軍渡海征台,收復台灣,海峽兩岸化干戈為玉帛,閩台同胞重新舟楫往來。施琅為祖國統一做出了貢獻,因此而受封為“靖海侯”,備極榮寵。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施琅卒於任上。清廷為表彰其功勳,敕建祠於故里,後代有重修,於今保存較為完整。
祠宇三進,磚木結構,黑柱紅檐,莊重而又大方。前、中、後三殿在中軸線上序列排開,嚴整肅穆,兩側以長廊相連通,組成了一個封閉式的建築體。前殿作山門,硬山頂,面闊五間,啟一扇巨扉,兩側立石獅二尊,嚴整中又見華麗,大門上赫然懸掛有“施氏大宗”匾額。中殿又稱“樹德堂”,五開間,硬山頂。殿堂寬敞明亮,舊為族內議事的地方。殿前又有為清揚州知府施世綸所立的“天下第一清官”橫額。
如今,這座遠近聞名的施將軍祠,同時又兼作施琅生平事跡的紀念館,有關施琅其人的生平史跡,館內多有反映。
侯府廣場全用60厘米見方的石板材鋪築而成,面積8500平方米。附屬廣場及觀賞性園林小區,廣場上將修建台灣12處風景名勝等多組雕塑群。
2006年10月19日上午,施琅宅、祠(即靖海侯府、施氏大宗祠)舉行晉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授牌、揭碑慶典儀式,來自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的各級領導與海內外嘉賓1000多人在晉江龍湖鎮衙口村施琅將軍廣場參加慶典施琅墓位於惠安縣黃塘鎮與洛江區河市鎮交界的虎窟坡地上,系施琅與其妻王氏、黃氏合塋。施琅卒後賜太子少傅。墓碑中刻“皇清光祿大夫太子少傅靖海將軍襄壯施公賜塋”,兩側刻“一品夫人王氏,一品夫人黃氏”。此墓為石結構,呈“風”字形,墓翼逐層外擴,共三穴。墓坐北朝南,占地6.85萬平方米。碑前花崗石供台,浮雕鶴、鹿、靈芝等吉祥圖案。墓區由北而南,上下分5個坪台,依次立有文武翁仲四尊、馬、虎、羊、獅、華表各一對,以及康熙三十七年(1698)諭祭碑亭、欽賜祭葬墓坊、龜趺碑亭。此墓規模宏偉壯觀,石刻工藝精緻,有較高藝術價值,為閩南最大的清代墓葬。位於墓南10公里處的豐澤華大街道辦事處法花美村五里亭,尚存墓道碑亭一座。近年,施琅海內外裔孫已捐資全面重修,並在墓側建有保管所。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轉眼已歷300餘年。如今無數敬仰將軍、期盼祖國統一的人們,紛紛前往衙口的施將軍家宅、祀祠和位於惠安的陵墓憑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