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群[四川省閬中籍革命烈士]

於群,生於1916年,家住四川省閬中縣(市)二龍鎮趙家坪。

基本信息

於群,生於1916年,家住四川省閬中縣(市)二龍鎮趙家坪。

主要事跡

1933年秋,於群的家鄉解放了,先於參加革命活動經受過鍛鍊的於群,這時成了革命的骨幹,眾人推選他為村蘇維埃主席。為了建立和鞏固蘇維埃政權,他十分重視抓地方武裝的建設,並把自己的大哥和兩個弟弟一同動員出來,分別參加了赤衛隊和兒童團。在鬥爭實踐中,於群進一步得到了鍛鍊,思想覺悟也不斷提高,很快被吸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以後,於群先後被調到區、縣蘇維埃擔任過重要工作,為蘇區的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1935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撤離川陝革命根據地。此時,於群帶領廣大有志青年,踴躍參加了紅軍,並告別了家鄉和親人,隨隊長征,奔赴抗日前線。

長征途中,於群負責機關的油印管理工作,任勞任怨。為克服經費、油印設備缺乏的困難,他苦心鑽研,創造性地用燒化的羊油浸淌在紙上,做成一張張“蠟紙”;把牛崎角削磨成圓筒,做成了油滾子。自己又反覆琢磨,刻苦學習,很快就掌握了油印技術。這樣,他每次印出來的材料又快又好,保證了按時上報下達。一時,“小發明家”的美譽在紅軍中傳為佳話。

1939年,中央決定從陝北抽調一批幹部,派往晉察冀邊區。同年12月,於群等40餘人由分區27團護送到達冀中10分區。28日,當部隊在雄縣神堂村宿營時,日寇2000多人並配屬騎兵、坦克和飛機向宿營地圍攻。在這緊急時刻,於群臨危不懼,沉著、冷靜,盡心地保護地委組織部長羅玉川的安全,他隨身保管的機密檔案無一損壞和丟失。經過一整天的激烈戰鬥,在夜幕降臨後,部隊衝出包圍,順利轉移到安全地區。不久,於群被分配到冀中十地委組織部任幹事。

1941年6月,日寇以優勢兵力對十分區進行了瘋狂的“大掃蕩”。實行“鐵壁合圍,剔扶清剿”;推行一系列“梳篦”、“拉網”、“細碎分割”、“駐屯清剿”;強化修築公路、據點、碉堡、挖封鎖溝等侵華政策,把每個村莊都置於嚴密的火力網控制之下。反“掃蕩”中,十地委機關在容城縣三台村遭合擊被衝散。此時,於群正在農村開展工作,為儘快找到黨組織,他頑強地同敵人日夜周旋了兩個多月後,終於8月份在徐水與武裝交通隊30餘人和10幾名機關幹部相遇。帶領部隊在平西找到了區黨委。緊接著,根據黨的指示,對部隊進行整頓,以利再戰。

1945年10月,於群調任中共固安縣委書記。為了革命事業,在他任職期間,很少正式吃過一頓飯,安穩睡過一夜覺。

1946年12月,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於群從固安縣調到涿縣(路東)擔任中共涿縣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此時,正是國共兩黨和談破裂後,國民黨反動派瘋狂搶占解放區,涿縣路東地區淪落在匪首王鳳剛的鐵蹄之下。在嚴峻的形勢下,於群帶領縣委機關和地方武裝,轉戰於大清河兩岸,堅持地區鬥爭。深入敵後,風餐露宿,尋找戰機,開展對敵鬥爭。表現了一個共產黨胸懷若谷的高尚品質。

1947年2月10日(舊曆正月25),於群率領縣大隊160多人,深入到涿州城東至宮村一帶的廣大地區,貫徹十地委土地擴大會議精神。2月11日晚,部隊在大清河東的駱駝灣村(今屬固安縣)宿營時,被隱藏很深的叛徒李玉剛(1946年10月,由分區調到涿縣大隊任副大隊長)通敵告密。翌日拂曉,大霧瀰漫,匪首王鳳剛和涿縣偽軍千餘人,趁機突然包圍了我縣大隊住地,情況十分緊急。

當哨兵發現敵情,及時向副大隊長李玉剛報告時,李玉剛便將新編入縣大隊的第三中隊調到村東北角,讓敵人迅速形成包圍圈。戰鬥打響後,槍聲和手榴彈的爆炸聲響作一團,很難辨清對方情況,造成了村東北角的第三中隊指戰員幾乎全部傷亡。面對敵人的重重包圍,於群沉著冷靜,一面組織部隊奮起迎敵,一面帶隊向村西大廟方向轉移,並決定兵分兩路,向西南、西北兩個方向突圍。於群帶領機關指揮人員向村西北運動,讓一、二中隊向西南方向突圍。當於群等轉移到村北道邊時,副大隊長李玉剛突然竄入敵陣,叛變投敵。他立即搖身一變,指著於群等人對敵高喊:“別打了,誤會了,那是我們縣大隊政委!”實際向敵暗示了目標,這時敵人集中火力,猛烈射擊,警衛員吳貴負傷倒地,於群當即壯烈犧牲。

在村中的副政委楊超,聞聽於政委犧牲的訊息後,悲痛欲絕,手揮盒子槍高喊:“共產黨員們跟我沖啊!”帶領一、二中隊向村西南緊急突圍。一中隊長葛鳳翔指揮部隊,左右開弓,先發制敵,搶占了有利地形;二中隊指導員朱發田帶領戰士衝鋒在前,勇猛頑強,與敵人展開白刃拚殺。為給於政委報仇雪恨,全體指戰員化悲痛為力量,個個正氣凜然,硬殺出了一條血路,嚇得敵人丟盔卸甲,向北逃竄。縣大隊在副政委楊超率領下,勝利地突出重圍,徹底粉碎了匪首王鳳剛和叛徒李玉剛裡應外合、企圖殲滅縣大隊於東駱駝灣的罪惡陰謀。

於群犧牲後,涿縣廣大幹部、民眾無不悲痛,為悼念於群等烈士,縣委在牛坨(今屬固安縣)舉行了隆重追悼大會,高度評價了於群戰鬥一生的光輝業績,並號召黨、政、軍、民各方面學習於群等烈士的堅強意志和革命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