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健[內蒙水利科學研究院農田灌溉研究所所長]

於健,蒙族,中共黨員,正高級工程師,內蒙古水利科學研究院農田灌溉研究所所長,博士。1984年畢業於內蒙古農業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91年獲內蒙古農業大學工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中國農業大學博士學位,1999~2001年,在以色列農業發展中心土壤與水研究所做訪問研究學者。

簡介

於健[內蒙水利科學研究院農田灌溉研究所所長] 於健[內蒙水利科學研究院農田灌溉研究所所長]

於健教授長期堅持在科研第一線,用心地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雖然工作任務十分繁重,但他從沒有感到厭倦,工作扎紮實實、認認真真、精益求精。不計較個人得失,常報著一種感恩的心態,去為國家、為人民工作,他常想:自己是幸運者,趕上了國家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的大好時期,國家為我們提供了好的工作條件與環境,多做些事情是應該的,比起父輩老一代,得到的東西太多了,如果工作做不好,那只能怨自己沒有盡到責任。

他注重職業道德修養,摒棄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浮燥習性,追求科學的真諦,實事求是,他常說:“搞科學研究要耐的住寂寞,不能被社會上出現的浮燥風所污染,只有靜下心,埋頭鑽研,才能出好的成果”。他每月都要下鄉,親臨生產實踐去體驗、覺察東西,抽出時間去指導學生做試驗,掌握第一手資料,得出準確的結論。注重培養團隊的協作精神,充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他帶領的16人團隊,每年除了完成科研任務外,要承擔完成大量的生產任務。

2013年被內蒙古自治區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研究項目介紹

從2001年以來,於健先後完成各類科研項目30多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8項,各類生產項目200多項,累計完成產值4000多萬元。

他先後主持完成了國家“九五”攻關項目“內蒙古阿左旗荒漠區滴灌示範區建設與研究”,國家農業轉化資金重大項目《利用土壤結構調理劑(PAM)形成高效保水集成技術,提高節水農業綜合效益》,國家“863”計畫生物和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專項課題“新型多功能保水劑系列產品研製與開發”,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畫項目“土壤結構改良劑(PAM)高效用水、固土綜合技術的推廣套用”以及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計畫“土壤結構調理劑綜合技術研究及在內蒙古可持續旱作農業中的套用”等國家科研項目16項,完成自治區科研與生產各類項目近100多項,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一項,國家國際科技合作重點計畫項目一項,國家外專局引智項目一項,內蒙古農牧業技術體系節水專項、內蒙古重點推廣項目各一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共發表論文40多篇,其中SCI收錄6篇。

於健將最新的科技成果拓展延伸到新的領域。通過技術引進,結合我國國情,不斷地提高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水利科技之路,2001年回國後,將以色列PAM技術引進,進行再創新,提出了在我國不同類型旱作區的使用技術,首次直接套用乾粉PAM,有效地解決了旱作農業區PAM套用的難題,該項研究的兩篇論文在《美國土壤學會雜誌》發表,與勝利油田長安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研製開發出了國產PAM產品,經測試:比進口產品(以色列A110)的技術性能提高了20%。通過大量的室內模擬試驗,發現了濕潤速度對波涌灌的效率產生重要的影響,該項研究的兩篇論文在美國《土壤科學》上發表。在《國家“863”計畫生物和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專項課題―“新型多功能保水劑系列產品研製與開發”》課題中,提出了保水劑與土壤結構調理劑套用的復配技術,由於我國北方旱作農業區土壤容易板結,造成地面徑流加大,此外,土壤蒸發量大,保水性比較差。採用土壤結構調理劑與保水劑復配技術,可以同時解決土壤板結與保水兩個問題,為我國北方旱作農業提高水利用率提供了一種新型高效的化學節水技術。

長期以來,我國北方渠道防滲主要採用混凝土板襯砌,由於內蒙古河套灌區處於季節凍土區,地下水埋深較淺,混凝土板襯砌最大的難題就是凍脹問題,為防凍脹,目前普遍採用在混凝土板下面鋪設8 - 10CM厚的聚酯保溫板,但存在襯砌結構較複雜、成本高,施工難度大;施工工序複雜,導致施工緊張,管理維護費用高等缺點。

將膨潤土防滲毯(GCL)作為渠道襯砌的新材料引入到河套灌區,並針對膨潤土防滲毯新材料在渠道襯砌上存在的新技術難點,系統地研究了高溫與低溫、高低溫循環、紫外線、濕度等因素對膨潤土防水毯外護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以及濃度、離子組成、凍融循環及乾濕循環等因素對膨潤土防水毯滲透係數的影響,對膨潤土防水毯抗凍脹性、穩定性、外護材料性能及抗老化配套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獲得了我國北方渠道防滲材料與技術研究的重要突破。

專家對該項目給予的評價:“該項目在國內首次系統地將膨潤土防水毯(GCL)作為渠道節水的新材料進行試驗研究,具有重要理論和實際意義。項目緊密結合生產實際,系統地研究了離子、濃度、凍融循環及乾濕循環等因素對膨潤土防水毯滲透係數的影響,為GCL在北方渠道防滲的推廣套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所得結論對引黃灌區渠道防滲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項目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在GCL用於渠道襯砌研究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項技術被評為內蒙古2007年度十大科技進展。

我國北方旱作農業區,由於降雨量較少(300-450mm)且比較集中,而且耕地大部分在坡地上,土壤有機質含量較低,水土流失嚴重,保水性差,施用土壤結構調理劑與保水劑,可減低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水性,估計保水劑與土壤結構調理劑的潛在用量每年應在90萬噸以上,此外,還可套用於水土流失治理,園林園藝等領域。因此有巨大潛在的市場,另外,可提高作物的產量,每畝地農民可增加收入200--500元。採用GCL與混凝土板襯砌相比,每平米可節省投資36元,灌區每年可節省近10億元渠道襯砌投資,GCL企業每年可增加產值近3億元,施工工期可縮短一倍,降低維修與管理費用。

部分榮譽

獲得榮譽:先後獲得了水利部大禹獎一項,內蒙古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

內蒙古豐收一等獎一項以及多項水利科技進步獎,獲得勝利油田聚合物有限公司的突出貢獻獎

1998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優秀科技工作者

2002年-2006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第二層次入選”

2003獲內蒙古自治區優秀留學回國人員

2005 年獲得內蒙古“科教興區突出貢獻獎”以及被人事部、水利部聯合評選為“水利工作先進個人”

2006年被評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2007獲得內蒙古科協西部突出貢獻獎、內蒙古中、青年科技創新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