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駕舟

方駕舟是中國近代的一個人物,出生於1877年。

方駕舟(1877.10—1940.11),冊名濟川,輩名承渙,字駕舟,後以字為名。縣北中浮丘人。
父方正廷以坐館教書為生。清光緒十七年(1891)入邑庠,宣統元年(1909)銓選孝廉方正,二年應朝考赴殿試獲二等二名,奉旨薦縣丞,賜六品冠服。民國時赴湘,任湖南咨議,未幾返鄉創辦國民國小,自任監學(校長),此乃太湖北鄉第一所民辦國小。方正廷生子三人:長子濟生,二子濟川(即駕舟),三子濟屯。
方駕舟自幼穎悟過人,在其父教誨下學有所成。早年隻身外出,光緒二十九年(1903)畢業於安徽武備學堂(校址在安慶)。光緒三十一年就幕於潯。第二年旅滬。光緒三十三年奉調入京都,供職陸軍部,充任陸軍貴胄學堂教官。光緒三十四年皖蘇贛鄂等省軍隊會操於太湖(即有名的太湖秋操),駕舟率貴胄學堂學生來太湖參加操練,並任照料官。此時,革命黨人熊成基(1887—1910)趁太湖秋操之機,在安慶聯合馬炮兩營新軍起義,後失敗。駕舟與熊成基均為武備學堂出身,熊起義事對駕舟震動很大,太湖秋操時曾題詩云:“最是還鄉蘇季子,東北立馬為觀操。”是年迎雙親去京都奉養。
滿族人瑞徵為上海道時,慕方駕舟之才而聘之。瑞徵調任湖北巡撫及兩湖總督,駕舟奉命隨往。宣統元年(1909),駕舟在湖北陸軍測繪學堂任提調(相當於副校長職),目睹維新失敗,變法不成,清廷腐敗,喪權辱國,由同情革命進而秘密參加共進會。翌年又以小京官內用,職務升遷時南時北。此時革命軍興,駕舟因辛亥革命援鄂有功,升為陸軍上校,供職陸軍部,深得黎元洪賞識。民國4年(1915)初,因湖南匪亂,駕舟至大庸調軍勘定,即任大庸知事,並授四等文虎章獎。在任期間,理事勤勉,關心民疾,政績卓然。曾著有《庸城雜詠》,所詠者除大庸風俗民情外,大都為湘西秀麗之風景,尤其是今張家界之風光那時就出現在他的筆端。
民國10年(1921),方駕舟任江蘇泗陽縣知事。民國12年,調任鎮江木林局局長,晉升陸軍少將,安家於南京。民國十七年,任河北成安縣縣長。民國19年,任山東鄆城縣縣長。時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當權,魚肉百姓,屈膝日本,駕舟滿腔悲憤,滿腹牢騷,因而被韓革職。民國20年初,在南京珠江路珍珠橋賦閒,每作詩以自娛。民國26年蘆溝橋事變後,攜帶家眷回鄉避難。此時雖仍憂國憂民,然貧病交加,垂垂老矣! 民國29年11月15日因病去世,葬於縣上浮,丘團坡山頂。後旅台人士及外地子侄返鄉探親時,大都要至墓前憑弔。
方駕舟從軍從政多年,兩袖清風,深得民心:在大庸、泗陽等縣任知事時,常察訪民情,關心民疾,發放義賑,減免租稅,人稱“方青天”。對待家鄉好學青年及旅外人士,均能熱情接待和熱心相助。方敬軒(濟猛)、方濟寬等均是在他的指導下而報考海軍學校和黃埔軍校的。他常教育青年以上進,對自己子女的教育亦甚嚴格。駕舟在公餘和賦閒時,常淺斟低酌,雅而不狂,且每飲後常有吟詠,惜《庸城雜詠》、《岳陽詩鈔)、《泗濱匯唱》、《方家聯語)等書稿毀於“文革”中。民國21年駕舟為南京清涼山掃葉樓曾撰寫過一副楹聯:“舊地重遊,聽風雨滿城,三徑就荒誰掃葉;名山無恙,望東南半壁,萬方多難獨登樓。”此聯曾受到不少人讚賞。後《南京周末報》、《愛國報》也曾予以刊登並加以評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