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信用評估與監督協會、國際誠信企業協會大中華區總經理方邦鑒
《民營經濟報》:業界認為政府不宜參與信用評定
本報訊 記者何曉晴、謝白清報導:國際信用評估與監督協會、國際誠信企業協會大中華區總經理方邦鑒在會上大聲呼籲,進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開放信用行業,讓民營資本進入信用行業。
他表示,信用行業在中國,一直被認為是政府的事,不讓私人做,國內的一些信用公司很多都是以諮詢公司註冊的。現在,國際上從理論界到實踐界早已否定了行業管制的做法。因為行業管制,會造成權力尋租,並使市場經濟本身具備的優勝劣汰機制失效,最終轉為劣勝優汰的機制。
對此,他稱,進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明確政府在信用行業的地位,禁止政府參與信用評定,政府在信用行業中決不能當運動員。
他說,現在各個政府部門參與信用評定的程度很高,一方面,由於信用記錄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評價標準基本不公開,其他市場經濟的參與者無法得到相應的數據,進而作出相應的判斷,這種評定結論缺乏綜合性、合理性。而由於是政府部門,所謂的權威性並不被社會和市場認同。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參與信用評定,擾亂了信用行業的秩序,最終影響了信用行業發展和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
他還認為,保證國家部門信用信息的公開也非常重要。企業的一些信用信息分別掌握在不同的國家部門,國家應當保證這部分信用信息是完整、易於查詢的。
《中國經濟時報》:出口信用險:投保率低癥結何在?
記者:孫東輝
“國內出口企業出口商品投保率低,和國內出口企業防範風險意識差有關,也從另一方面佐證了中國的出口信用保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專家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第二屆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論壇”上獲悉,目前國內出口企業出口商品投保率不到6%,遠遠低於國外12%至15%的投保水平。
“國內出口企業防範風險意識較差,導致我國出口信用保險在一定程度上供給大於需求。”國際信用評估與監督協會大中華區總裁方邦鑒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今世界各國貿易依存度越來越高,出口企業面臨的風險變數不斷增多,國內出口企業防範風險意識較差的現象將會逐步得到改觀,這跟出口企業對保障出口收匯安全的需求愈發迫切相關。
“保費高、保險操作欠規範是我們不願意投保的主要原因。”在深圳從事物流生意的唐昭發對記者說。雖然目前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出口信用險保費不同,但在企業印象里是5%以上,這已經超過了其承受能力。另外,很多出口企業並不知道哪些國家和地區能投保,保險機構缺乏對風險進行動態跟蹤發布,使出口企業感覺“操作不嚴密,心裡不踏實,甚至有保險機構雁過拔毛的想法”。
“國內出口企業出口商品投保率低與其開拓國外市場的主動性不夠相關。”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懼怕高風險、收匯安全是造成我國出口企業被動接受國外定單而開拓性弱的原因之一。
“出口信用保險,在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宋泓表示,保險機構仍要加強對企業有針對性的宣傳,推動相關業務的開展,達到“一舉多贏”。要全面加強與各地方政府及外經貿主管部門的協作溝通,加強與銀行、行業協會、商會的合作,使企業對出口信用保險的認知度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方邦鑒認為,保險機構在加強宣傳的同時,還要在規範其經營和管理體制上下功夫,使公司的業務渠道逐步完善,業務覆蓋面有效延伸。另外,保險機構要和出口企業緊密合作,主動貼近市場,在降低保費的同時最佳化各項險種的業務流程,提高承保技術,不斷完善服務措施和手段,把效益、誠信和規範經營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