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在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厚街鎮繁華的河田大道,走過連湖上的精緻石拱橋,規模較宏大的方氏宗祠就倚坐於村落之中,呈案台之勢,自成一方淨土。
建築歷史
該祠於明朝建文年間(1399—1402),為緬懷福建莆田方氏第九世祖、宋朝進士、朝奉大夫邦榮方公遷粵東莞河田而建,至今600多年。清鹹豐五年(1855)重修。
建築布局
祠坐南向北,總面積為1232平方米,縱深五進,俗稱“五棟祠堂”,相連六廊四合院兩偏間布局。走進其中,古典式牌坊,紅柱綠瓦,瓷塑木雕,飛檐刁斗,每進有四條珍貴的海底石石柱,美不勝收。
內部介紹
宗祠主要由方篤思等四位村里老人負責,年紀都在70歲以上。宗祠每天都對外開放,當有遊客參觀,老人還擔當解說者的角色。
方氏宗祠共五進。首進“正門”,二進“拜亭”,三進“正堂”,四進“後堂”,五進“神堂”。何謂一進?方篤思老伯解釋,一個天井、一支棟樑,為“一進”。穿過麻石砌成的1米多高的圍欄,便是宗祠的庭院,即宗祠的首進——正門。正門口上方是花崗岩石刻“方氏宗祠”四個大字,兩邊懸掛一副紅木雕刻祠聯,“三陽世澤,六桂家聲”,木門配以傳統的秦叔寶、尉遲恭鬥神畫像,更顯神聖不可侵犯。祠聯有何寓意?方篤思老伯解釋,“三陽”指河南洛陽為方氏發源地,福建莆陽(現莆田)為方氏居住地,東莞河陽(現河田)為方氏發祥地;“六桂家聲”指先祖廷范公七子六進士,稱六桂之家。可見,宗祠不僅是一個家族符號,更烙印了許多催人奮進的歷史。
左右兩側,各屹立一頭石獅,包括台座部分約2.7米高。獅身線條流暢,紋路深淺交錯,昂首相視。雄獅左腳踏著繡球,雌獅右腳護著小獅,都口銜石珠,眼鼻凸顯,氣勢如虹。方裕騰老伯說,文革期間,為保護石獅,村中幾位長者相約,在石獅各自右側的土地挖一深坑,用工具在石獅左側竭力一撬(當時留下的缺口,現尚在),將石獅埋在深坑中覆以厚土。文革過後,村里香港同胞方子友出資,請村民合力將石獅取出,原位安置,石獅才免遭破壞。逢年過節,當地人還會帶貢品到石獅腳下,燒香插燭拜祭祈福,香火鼎盛。此情形直至宗祠2009年重修竣工後才基本歇止。石獅已成為宗祠乃至村民心中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