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方功惠自幼嗜書,家有碧琳琅館,藏書十萬卷,富甲粵東。最難得的是,方功惠甚至在楊守敬之前就已經注意收集從日本散出的我國古籍珍本。當時正值日本明治維新,漢籍視若土苴,楊守敬訪書日本,搜得許多國內已經失傳的珍本秘籍,書林傳為美談。而方功惠在光緒初年即購得諸如日本曼殊院、尾張菊地氏、知止堂乃至佐伯文庫之舊藏。佐伯文庫為日本著名私家藏書,其歷史甚至早於我國的天一閣,故不乏國內罕見之秘冊。碧琳琅館盛於一時,連當時號稱博學的兩廣總督張之洞也常去碧琳琅館借閱書籍。
父方宗徽,字慎夫,官廣東巡檢,“巴陵方與歸安陸,一樣書林厄運過,雁影齋空題跋在,流傳精槧已無多。”這是清代著名學者王儀通題日人島田翰《皕宋樓藏書源流考》時詠廣州方功惠碧琳琅館的藏書紀事詩。方功惠碧琳琅館收藏之富,當時幾乎可與陸氏皕宋樓和丁氏八千卷樓相匹。方氏之藏雖沒有象皕宋樓那樣魂漂東瀛,然卻如曇花一現,瞬間煙消雲散,同樣令人扼腕。
方氏饒於資財,故他和許多家境富裕的藏書家一樣,也喜歡刻書。所刊《碧琳琅館業書》,收書四十四各種,中多海內罕見孤本;又刻有《古經解匯函》、《古國小匯函》、《全唐文紀事》等,實為書林有功之臣。
藏書簡介
方功惠的藏書有《碧琳琅館書目》四卷,著錄其藏書約三千種;《碧琳琅館珍藏書目》四卷,著錄各種類珍本約六八零種;《碧琳琅館集部書目》不分卷,著錄所藏集部總集之書約五百種。方功惠又有藏書題跋《碧琳琅館藏書記》,收錄方氏藏書題識七十五篇。
方功惠卒後,其孫方
湘賓將碧琳琅全部藏書運至北京,請其同科舉人李希望為之鑑定,李氏因此遍讀碧琳琅館之藏而成《雁影齋題跋》和《雁影齋讀書記》。庚子之變後,方湘賓把藏書大部分賣給了北京琉璃廠書肆,葉昌熾《藏書紀事詩》云:"庚子春,太守已捐館,其家捆載遺書,至都門求售。過廠肆,見樣本,一睹其裝潢圖記,即知為粵中裝訂,碧琳琅館舊藏也。每冊有東丹箋副葉,可以辟蠹,書根宋字,齋如刀切。顧絀於資,望洋興嘆,僅典衣購得吳中鄉先哲書五、六部,《皇甫司動集》其一也。尚有錢叔寶《續吳都文萃》一百卷鈔本,索高價,正往來商榷,而拳禍作,倉皇避地,遂不復可問津矣。"又有部分捐贈京師大學堂,今存北京大學圖書館。
編撰有《碧琳琅館珍藏書目》4卷,著錄3 000餘種,其中宋、元本、明、清抄本、稿本約680餘種。又有《碧琳琅館集部書目》,著錄文集約500餘種。自撰有《碧琳琅館藏書記》1冊,收錄他的讀書題跋75篇。李希聖作有《雁影齋題跋》和《雁影齋讀書記》,實際是藏書題識。又出其所藏,輯刊有《碧琳琅館叢書》收書44種,多海內孤本秘籍。在光緒初年曾購得曼殊院、知止堂等日本藏書樓的舊藏,“碧琳琅館”總藏量先後達50萬卷,且精品往往不見於各家書目記載,名震仕林。
他的藏書於1900年開始散出,其孫方湘賓將館藏運至北京,部分售於北京琉璃廠書肆,另一部分散於湖北、湖南、四川、兩廣等省藏書家、書賈收去,盛宣懷、葉昌熾、傅增湘、倫明、葉德輝等人都有購藏,部分捐贈京師大學堂。藏書印有“方家書庫”、“巴陵方氏收得古刻善本”、“柳橋”、“芙蓉館藏書印”、“芸聲室珍藏善本之章”、“書癖”、“方氏碧琳琅館珍藏古刻善本之印”、“好書到手不論錢”、“碧琳琅館藏書印”、“碧琳琅館主人”、“巴陵方氏玉笥山房”等數十方。刊刻有《古經解匯函》、《全唐文紀事》、《草堂詩箋》、《北盟彙編》等和嚴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版心上方題有“碧琳琅館藏書”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