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新華村歷史悠久,歷史上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這裡至今還保存著類似"古長城"的石城牆的和石寨古遣址,其歷史之謎尚待揭開。村民除具有鶴慶白族的民俗民風外,還有近千年的民族工藝品的生產歷史,所製作的民族工藝品,不論其工藝還是規模而言,在省內都是獨一無二的。
旅遊文化
新華村是依原生態自然村落建成的文化旅遊區,行政區總面積53.2平方公里,轄區有1166戶,5739人,海拔在2000―2300米之間,位於鶴慶縣城西北部,距麗江39公里,距麗江機場12公里,白族占總人98.5%,是一個典型的白族寨子。2001年,新華村因其悠久的手工藝文化、獨特的民風民俗及優美的田園風光被國家文化部、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分別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和“中國民俗文化村”,2006年,新華村又榮獲“雲南十大名鎮”的稱號。新華村的“小爐匠”自唐代南詔國時期就開始加工金銀銅等金屬手工藝品,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新華村兼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周圍山水交相輝映,地下水儲量豐富,行政區境內的萬畝草海濕地和清澈甘醇的農家泉眼。獨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建築風格,豐富清澈的水域,既不乏江南水鄉的柔美,更具有高原獨特的水鄉情結。2009年12月28日,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銀都水鄉”新華村為國家4A級旅遊行政區。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1183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1183戶通電,有91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28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6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02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7.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965.5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965.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7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45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8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965.90畝(其中:田2422.50畝,地543.40畝),人均耕地0.56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蠶豆、大麥等作物;擁有林地1057.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8.8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1畝,主要種植梨、蘋果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128.34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012.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07.00萬元,畜牧業收入1005.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236頭,肉牛0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3.72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6546.00萬元, 工資性收入6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966.00元,農民收入以手工藝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8.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60人 ,在省內務工100人,到省外務工26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手工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688.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民族工藝品加工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手工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200戶,共鄉村人口5701人,其中男性0人,女性0人。其中農業人口5800人,勞動力2742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854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4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93.7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6142個(勞均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6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道路交通、文化教育、農田基礎建設、水利灌溉條件還較薄弱。。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改造田間機耕路、灌溉水溝,修建村間道路。繼續發展手工藝加工與銷售,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養豬業、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力爭人均純收入達36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