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新興區一帶,中華民國時期,屬勃利縣管轄,先後隸屬小五站保、第三區、小五站鎮。東北淪陷後,初隸第十一甲。
1938年5月日本侵略者強占民地建立七台河開拓點。
1941年增設七台河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隸屬勃利縣第五區。
1948年3月劃歸新增設的七台河區管轄。
1951年2月改隸第十二區。
1955年5月復歸七台河區管轄。
1956年3月,並村劃鄉,設定七台河鄉。
1958年9月,於七台河地區成立七台河人民公社,同年底併入七台河礦區公社。
1960年3月改為七台河鎮公社,“政企合一”。
1961年5月,“政企分開”。
1965年2月,劃歸七台河特區管轄。
1970年4月,改隸七台河市,並為市革委會駐地。同年5月,設立新興街道。
1983年將新風街道併入新興街道。
1984年1月20日,省政府批准,設立新興區。
1992年,新興區七台河市管轄的市轄區。
行政區劃
截止2013年,新興區轄10個街道、1個鎮:興華街道、新城街道、新立街道、新建街道、北山街道、河南街道、新合街道、缸窯溝街道、新安街道、越秀街道、紅旗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興區位於七台河市區西部,東與桃山區,西、北與勃利縣,南與雞西市交界。地處牡丹江、佳木斯、雙鴨山、雞西四市和勃利、樺南、密山、寶清四縣之“街亭”。新興區地處北緯45°40′-52′,東經130°02′,總面積轄區總面積2002.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新興區海拔在157-555米之間,地形處在完達山余脈的大架山和馬鞍山中間的低山丘陵地區。
氣候
新興區屬北溫寒帶氣候,年平均日照為2467-2568小時,積溫年平均為2.307℃至2.598℃,全年無霜期119天到137天,年平均溫度為3.9℃。新興區年平均降水量為552.9毫米。
水文
新興區境內自東向西的倭肯河與自南到北的新、老七台河貫穿新興區。
自然資源
新興區自然資源以煤炭為主。轄區內有七台河煤炭集團公司所屬的新建煤礦、新興煤礦、新立煤礦、東風煤礦和洗煤廠等大型廠礦。
人口民族
截止2013年,新興區總人口30萬 。新興區共有16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6.2%;蒙古族占總人口的0.2%;回族占總人口的0.365%;朝鮮族占總人口的0.39%;滿族占2.7%;苗族、壯族、芷族、維吾爾族、布依族、彝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佤族11個少數民族占0.15%。
經濟發展
綜述
2011年,新興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0億元,年均增長27%,是2006年的3.3倍;全部稅收實現8億元,年均增長26%,是2006年的3.2倍;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4.2億元,年均增長29%,是2006年的3.6倍;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6億元,年均增長26.5%,是2006年的3.2倍;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0億元,年均增長16%。
第一產業
2009年,新興區農業總產值實現1.48億元,增長12.1%。棚室經濟蓬勃發展,棚室總數達到了2016棟、面積1721畝。新規劃土地55公頃,建成紅勝蔬菜新區,新建棚室147棟,成為全市標準最高的能源綜合利用棚室示範區。土地流轉1.2萬畝,占48%。畜牧業生產穩中求進,實現產值9620萬元,增長23%。新建3個規模養殖場,規模化養殖戶達到178戶。全年轉移勞動力5700人,實現勞務收入6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6901元,增長12.9%。
2010年,新興區棚室達到1986棟,形成蔬菜專業村6個,畜牧養殖小區發展到7個,規模養殖戶達到196戶。農業增加值實現6.4億元,比2005年純增3.4億元,年均增長16.4%,比2009年增長7.1%。
第二產業
2009年,新興區建設千萬元以上項目17個。寶泰隆98萬噸焦化一期工程、10萬噸煤焦油加氫,萬昌5萬噸苯加氫,乾豐98萬噸焦化一期工程、宏源建材1.2億塊空心磚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隆鵬98萬噸焦化、30萬噸生物質型煤,清華120萬噸洗煤、30萬噸潔淨煤,恆陽1萬噸環氧大豆油等在建項目進展順利。大項目建設數量、投資規模全市領先。新興區規模上工業企業發展到27戶,其中億元以上14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30.1億元,增長78%。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3430萬美元,增長15%。
截止2010年,新興區規模上工業企業達到35戶。工業增加值實現55.5億元,比2005年純增45.2億元,年均增長40.1%,比上年增長49%。
第三產業
2010年,新興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2.1億元,比2005年純增7億元,年均增長18.9%,比2009年增長13.6%。
2012年,新興區挖掘區域內歷史文化遺產,神龍山城址、古金遺址和抗聯革命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工作,發展文化旅遊。開發以寶泰隆、雙葉廠區景觀為主的工業旅遊。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止2012年,新興區有中國小校20所,其中城市國小4所、農村國小14所,農村中學1所,國辦全日制中心幼稚園1所。新興區有學生7696人,教職工647人,其中省級教學能手6人,市級教學能手12人。
社會保障
截止2011年,新興區新建鄉鎮衛生院2個、標準化村衛生所24個,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以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年均增長23.6%,解決各類群體就業1.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發放扶貧救濟資金2800餘萬元、低保資金1.0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500元。
基礎設施建設
截止2011年,新興區建成住宅樓168棟,安置居民13000餘戶,建成住宅樓124棟,可安置居民8900餘戶。新修、改擴建主幹路21條、砂石路60條,城區綠化3300畝,新建廣場、公園、綠地20餘處,鋪設和改造供水管網34000延米。關停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焦爐3座,削減化學需氧量6567噸、二氧化硫4114噸。2011年,開展“十項整治”活動,完成了中正陽街改造、城區南北出口治理等工程,實行了試點路段保潔管護市場化運作模式。
基礎設施
截止2011年,七台河煤炭集團公司所屬單位、中省直及市直單位在創建文明城區、文明單位、聯片共建文明小區、整修城區道路、建設標準化居民小區、防汛、植樹等方面,為老區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新興區主幹道和環城路得到擴建,老區交通框架基本形成,居民區巷道基本達到砂石化標準,共新修、復修道路55條,面積達15萬平方米,義務植樹達到4萬餘株。
交通運輸
新、老七台河南北平行橫貫城區;另有倭肯河位於城區北端。沿河流域是全市重要的蔬菜、稻米生產基地。城市交通便利,是七台河市的交通中心,七樺公路、依寶公路、七勃公路及即將建成的高等級201國道均在城區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