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宗旨
新聞大學辦刊宗旨是 以新聞傳播學學術研究為主,結合新聞傳播的實踐為提高我國的新聞事業理論和總結新聞傳播經驗。
讀者對象
面向全國新聞傳播學界,新聞媒體、新聞從業人員以及新聞愛好者。
出版情況
自2012年起,該刊將由季刊改版為雙月刊!
2019年1月開始,《新聞大學》雜誌從雙月刊改為月刊。
主要欄目
設有:新聞理論、新聞史、傳播學、新聞業務、廣播電視、媒介經營管理、媒介與文化研究等欄目。
注意事項
經核實新聞大學在其主辦方復旦大學網站並未發布相關的稿約和徵稿信息,有關事議請直接與編輯部聯繫,以免上當受騙。地址: 《新聞大學》編輯部,上海市邯鄲路440號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內,郵編: 200433 。
期刊目錄
2013 年01期 目錄
誰在發聲 在哪發聲 | 黃芝曉; |
西方有關主流媒體研究的多元理論視角論析 | 齊愛軍;洪浚浩; |
媒介“社會責任”的解構與重構 | 朱清河; |
關於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術話語體系自主建構的幾點思考 | 蔡惠福;顧黎; |
歷史題材紀錄片欄目熱潮探析 | 秦瑜明;秦瑜東; |
一個事件,兩種聲音:寧波PX事件的中英媒介報導研究——以人民網和BBC中文網為例 | 薛可;鄧元兵;餘明陽; |
網路國家中的郵政、電報、電話——訪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理察·R·約翰 | 郭雲強;仇筠茜; |
新加坡公益組織在網路素養教育中的作用 | 王國珍; |
微博中有關劉翔倫敦奧運會比賽失利事件各方意見的意識形態分析 | 王冬冬;張亞婷; |
以近年熱點事件及其應對為例看中國社會各階層媒介話語重構(下) | 許燕; |
北美媒介環境學派:範式、理論及反思 | 商娜紅;劉婷; |
軟實力傳播的類型學分析 | 吳飛;黃超; |
我國新聞從業者的職業壓力研究 | 蘇林森; |
環保類虛假廣告的破解與治理研究 | 王積龍;劉傳紅; |
中國電視產業對外依存度的測度與分析 | 陶喜紅;胡正榮; |
消費社會的身份認同與價值重建 | 林升梁; |
《上海新報》廣告與西方消費文化傳播 | 蔣建國; |
社交媒體依賴與媒介需求研究——以大學生微博依賴為例 | 劉振聲; |
流動人口社區的合作領域生產——基於“新市民生活館”的個案研究 | 魏寅; |
新聞倫理、職業道德與規範研究的知識地圖——對1979年到2011年新聞傳播類四大期刊相關文獻的計量分析 | 王賀新; |
試論媒介公信力 | 姜蘇;徐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