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特色
大聖廟由前後兩進主體建築組成,有兩個偏廂。右邊原有一個很大的方丈室和藏經閣,但已於上世紀60年代被改作其他用途。廟宇的牆根用每塊約2噸多重的花崗石塊砌成,近3米高。穩固和防潮的石基,使廟宇經歷了400多年的風雨與和山洪的沖刷,地基仍絲紋不動。其外圍的梁、柱、台階、門楹、祭台等均為雕刻精細的花崗石組成。門外一米多高的台墩上,有一對四眼互望的石獅子,給人一種神靈的威力。廟前豎立的兩條約4米高的圓柱上,各有一隻圓錐形的石球,猶如兩支筆桿立於平地,寓意以武立地,以文頂天。古廟正門的橫匾上書“大聖殿”,字型蒼勁有力,大門兩側有一副雕龍刻鳳的楹聯,左曰“三台啟聖”,右為“萬笏朝天”,透視著神秘和虔誠。
很多人會誤認為大聖廟供奉的是小說《西遊記》中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但實際上大聖廟供奉的是玉皇大帝的左丞相“玉封文武左相大聖”、玉封聖殿土地大人和眾多大將軍的神像。大聖像金身彩塑,俯瞰眾生。殿前橫額上書“聖恩浩蕩”,正殿下廳兩側分別豎著“肅靜”、“迴避”兩塊金牌,仿如公堂,令人肅然起敬,心神猛醒。
古廟選建於一條山溪旁,四周綠樹環抱,怪石嶙峋。溪邊古樹參天,濃蔭密閉,確是夏日消暑的好去處。在洗耳泉邊,掬一捧清泉,洗去臉上的塵埃,使人頓消煩惱,寵辱皆忘。難怪前人留下了“神其明矣”、“小蓬萊”、“靜心”等石刻了。
歷史
現在的大聖殿,曾經過多次重修,有碑文記載的為乾隆49年、嘉慶22年、民國14年、1958年和1993年。
四百多年來,大聖殿經歷了大自然的風風雨雨,也經歷了人世間的滄桑變遷,始終保持著其獨特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