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8月1日)
平裝: 30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16100257
條形碼: 9787516100257
尺寸: 20.8 x 14.2 x 1.5 cm
重量: 699 g
作者簡介
秦馨 廣西全州人,廣西師範學院政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和地廳級課題十餘項,合作出版學術著作三部,發表論文三十餘篇。著作類成果獲省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一項,獲省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兩項。
內容簡介
《新時期廉政文化建設論》按照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精神,在對各地區各部門開展廉政文化建設的實踐活動和理論界、學術界有關廉政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進行分析總結的基礎上,運用歷史分析、功能分析和比較分析等方法,對廉政文化建設的理論內涵,中國古代廉政文化與西方已開發國家廉政文化的構成、特點及功能等問題做了系統探討,並提出新時期進一步加強我國廉政文化建設的可能路徑、關鍵問題和具體策略。《新時期廉政文化建設論》由秦馨編著。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我國廉政文化建設現況述評
一 廉政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不斷加強
(一)對廉政文化和廉政文化建設科學內涵的認識不斷深化
(二)對廉政文化建設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的表述更加清晰和科學
(三)對廉政文化建設的總體部署更加合理
二 各地廉政文化建設工作有序推進
(一)廉政文化平台和基地建設
(二)廉政文化產品創作
(三)廉潔價值理念的教育
三 廉政文化理論研究蓬勃發展
(一)核心概念:多樣性中有一致性
(二)思路方法:在比較借鑑中追求創新
(三)建設途徑:突出強調教育引導和深化改革
四 結論與思考
第二章 廉政文化建設的理論內涵與基本內容
一 廉政、廉政文化和廉政文化建設的理論內涵
(一)廉政的內涵
(二)廉政文化的內涵
(三)廉政文化建設的內涵
二 廉政文化的內部建設
(一)廉政文化的“事物”建設
(二)廉政文化的“制度”建設
(三)廉政文化的“心理”建設
三 廉政文化的外部建設
(一)建立自由的個人職業選擇和保障機制
(二)擴大共同生活的社會機制
(三)建立平等有序的社會結構
(四)持續進行歷史教育
(五)形成有內省傾向的思想觀念和倫理規範
(六)倡導剛性而非柔性的哲學思維
(七)營造友好合作的國內外社會環境
第三章 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的構成、特點及其功能
一 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的構成
(一)古代廉政文化中的“事物”
(二)古代廉政文化中的“制度”
(三)古代廉政文化中的“心理”
二 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的特點
(一)尊卑有序與各得其所
(二)修身為本與垂直領導
(三)唯才是舉和以德為先
(四)人多吃狼和狼多吃人
三 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的失效現象分析
(一)居安忘危及其必然性
(二)風俗敗壞及其必然性
(三)法紀廢弛及其必然性
第四章 已開發國家廉政文化的構成、特點及其功能
一 已開發國家廉政文化的構成
(一)已開發國家廉政文化中的“事物”
(二)已開發國家廉政文化中的“制度”
(三)已開發國家廉政文化中的“心理”
二 已開發國家廉政文化的特點
(一)以個人權利為導向
(二)以分權制衡為樞紐
(三)以市場機制為基礎
三 已開發國家廉政文化的運行條件及前景分析
(一)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
(二)和平安全的國內外環境
(三)社會大眾對於國家前途充滿信心
第五章 新時期加強我國廉政文化建設的一般路徑
一 新中國廉政文化建設的偉大成就
(一)成功樹立了“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的執政黨形象
(二)中國特色的反腐倡廉體制機制逐步成型
(三)見利思義和勞動致富等逐漸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價值觀
(四)承載和支持廉潔理念的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穩步發展
二 需要高度關注的幾個建設事項
(一)腐敗印象的矯正
(二)腐敗制度化傾向的預防
(三)社會交往健康渠道的開闢
(四)重法守法意識的培育
三 我國廉政文化建設的傳統路徑及其矛盾
(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宣傳者和社會客群之間的矛盾和障礙
(二)各宣傳教育主體協調過程中出現的矛盾
(三)文化產品的質量與宣傳教育目標要求之間的矛盾
(四)宣傳教育的功能局限與廉政文化建設的現代要求之間的矛盾
四 加強我國廉政文化建設的路徑創新及其依據
(一)可以滿足當前廉政文化建設對新的工作內容的需要
(二)可以使廉政文化建設更好地服務於和諧社會建設
(三)可以使廉政文化建設的最核心內容得到凸顯
(四)可以更好地體現廉政文化建設標本兼治的原則
第六章 新時期加強我國廉政文化建設的方法
一 矯正腐敗印象的途徑和方法
(一)灌輸和駁斥等方法的局限性
(二)找準腐敗印象產生的根源
(三)矯正腐敗印象的對策
二 預防腐敗制度化傾向的途徑和方法
(一)腐敗制度化是最嚴重的腐敗
(二)腐敗制度化的原因
(三)防止腐敗制度化的途徑和方法
三 開闢社會交往健康渠道的途徑和方法
(一)兩種交往原則的衝突和影響
(二)傳統移風易俗模式的特點和局限
(三)構建健康社會交往模式的途徑和方法
四 培育公民重法守法意識的思路和方法
(一)不重法守法意識的類型和特點
(二)培育公民重法守法意識的一般思路
(三)改革培育公民重法守法意識的方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