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有“戲劇創作的百科全書”之稱,是俄國-蘇聯傑出的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系統總結“體驗派”戲劇理論,強調現實主義原則,主張演員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他的一整套戲劇教學和表演體系,被稱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是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對各國戲劇影視舞台表演產生深遠影響。

斯氏體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創立的現實主義演劇體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下面簡稱:“斯氏”)繼承並發揚了西歐和俄羅斯的現實主義演劇系統,積累了他本人的表演和導演經驗,並在莫斯科藝術劇院的創作實踐基礎之上經三十多年的探索,創立了“斯氏體系”,斯氏的美學思想在表演藝術上創新的精神始終激勵現代人,他認為要具有思想性與藝術性反映真實的現實要求,對鮮明而質樸的藝術形式的要求和對深刻生活內容的要求等。運用了心理學、生理學等學科的發展成果,探討了表演藝術的創作過程。斯氏說:“……體系就是我摸索到的演員工作方法,這個方法能使演員創造出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並且通過美麗的藝術形式在午胎生自然的表現出來。”

——《演員自我修養》第二卷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只是系統而科學地闡述了表演藝術的規律。斯氏體系的精華在於體現出人的“天性”:要求演員不是好像存在於舞台上,而是真正存在於舞台上,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演員應當永遠是舞台上活生生的人,要遵守生活的邏輯和有機性的規律,在規定情景中真誠的去感覺,去想,去動作。

斯氏畢生大量的藝術活動中,給予蘇聯演劇學派以深遠的影響。促進了蘇聯各戲劇流派的發展。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劇體系。它是包括表演、導演、戲劇教學和方法等系統專業知識的演劇體系。它是斯氏畢生創作和教學經驗的總結,也是他對演劇藝術領域的先驅者和同時代的世界傑出大師們的經驗總結。體系的戲劇美學思想——真實反映生活,強調戲劇的社會使命和教育作用,繼承了19世紀俄羅斯革命民主派樸素唯物主義的美學觀點。它出現於20世紀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日趨高漲之時,不僅反映了社會進步階層對舞台藝術所提出的具有深刻思想內容與生活真實的要求,而且體現了俄羅斯藝術的民族特性及對現實主義與民主主義的熱切追求。體系在導演工作方面所作的大膽革新,完善了俄羅斯導演藝術流派,使導演發展成為整個演出的思想解釋者、組織者、劇院集體的教育者。在與演員的合作上,體系強調演員在舞台上的首要地位,發展演員的創作主動性,通過整體演出體現導演的風格。強調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強調演出各部分之間的和諧一致和演出的藝術完整性。

在中國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在中國博得梅蘭芳等戲劇家的高度評價,並對中國戲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始於30年代介紹進中國,相繼出版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主要作品乃至全集。

三大體系

世界戲劇三大表演體系即分別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Stanislavsky,蘇聯戲劇家),布萊希特(BertoltBrecht,德國戲劇家),梅蘭芳為代表的三種表演體系。二十世紀以來,有三個戲劇藝術家團體產生了世界性影響,這就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為首的莫斯科藝術劇院,布萊希特領導的柏林劇團,以梅蘭芳為代表的中國京劇藝術家群體。這三個戲劇藝術家團體創造的戲劇藝術,各自自成一格,體現了現代三種不同的戲劇觀或戲劇美學思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