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門區[陝西長安縣歷史政區]

斗門區[陝西長安縣歷史政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斗門區是陝西省長安縣(今長安區)曾經的一個縣轄區。1949年6月置,1952年8月至1955年5月期間改稱第九區,1958年撤銷,1984年5月復置,1996年撤銷,後不復置。

建置沿革

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年),改倉、廒制為區,下轄鄉、里。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實行鄉、保、甲制。

長安縣解放後,1949年6月,改為區、鄉制, 長安縣人民政府設32個區,設定斗門區。區公署為縣人民政府派出機構,履行縣政府賦予的管轄鄉鎮的權力。 是年9月底,全縣改設為25個區,仍置斗門區。

1950年4月,全縣撤銷8個區,改設為17個區,仍置斗門區。

1952年8月,各區按序號排列,斗門區為第九區。

1954年9月,第九區公署改稱第九區公所。

1955年5月,恢復地名稱謂,第九區改稱斗門區。

1957年6月至1958年7月,撤銷斗門區。

1961年4月,在縣、社之間設立區級建制。

1984年5月,復置斗門區。

1996年,撤銷斗門區,後不復置。

行政區劃

沿革變遷

1956年2月,斗門區轄太平鄉、斗門鄉、中隆鄉、靈沼鄉、灃西鄉、高橋鄉。

1958年7月,斗門區撤銷後,所轄6個鄉劃為縣直屬鄉。

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實行政社合一,原鄉級建制撤銷。1958年9月,成立斗門人民公社,下轄管理區、大隊(核算單位)、生產小隊。

1961年4月,在縣、社之間設立區級建制, 並設定鎬京、紀楊、靈沼、高橋人民公社。

1984年,改人民公社建制為鄉鎮建制, 復設斗門鄉、紀楊鄉、鎬京鄉、靈沼鄉、高橋鄉。

政區劃分

1989年底,斗門區轄馬王鎮、斗門鄉、鎬京鄉、紀楊鄉、靈沼鄉、高橋鄉。斗門區公所駐斗門鄉。

馬王鎮轄馬王村、客省莊、大原村、張海坡、曹家寨、新莊、新旺村、黃橋、小泥河、大泥河、石橋、聯莊、河頭、沙河村14個村,鎮政府駐馬王村。

斗門鄉轄斗門北街、斗門南街、常白莊、花園村、普渡村、堰下張村、齊家曹村、落水村、上泉村、下泉村、牛角村、官莊、馮三村、張旺渠、中豐店、馬營寨、新莊、灃濱18個村,鄉政府駐斗門北街。

高橋鄉轄曹坊、馬務村、西馬坊、莊擺樊、東馬坊、屯鋪、韓麻村、計家村、南江渡、西江渡、曹家莊、五席坊、韓家莊南村、嚴家渠、嚴家渠小堡、陰水坊16個村,鄉政府駐曹坊。

鎬京鄉轄夢白店、新常莊、先鋒村、八一村、北灃鎬村、鎬京村、南灃鎬村、五星村、太平村9個村,鄉政府駐太平村。

紀楊鄉轄紀楊寨、王寺村、大古城、獅寨、小古城、黃堆潭、七渠村、細柳營、躍進村、周吳村、中隆寨、大蘇村、西蘇村、北陶莊、廟店、五一村、和平村、馮黨村、南陶莊、東楊旗寨、西楊旗寨12個村,鄉政府駐和平村。

靈沼鄉轄阿底村、南正莊、東正莊、海子村、苗駕村、里兆渠、吳家村、邱家莊、小豐村、上南豐、下南豐、官道、西南村、回鶴莊、柳林莊、魯坡頭、東石榴村、南石榴村、西石榴村、馮村20個村,鄉政府駐里兆渠。

政區概況

馬王鎮位於縣西部,是西周都城豐邑所在地,西與戶縣毗鄰,東濱灃河,是西安總體規劃衛星城鎮。全鎮轄14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人口2924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018人。耕地30431畝,主產小麥、玉米。沙石資源豐富。西(安)余(下)鐵路和西(安)寶(雞)公路穿鎮而過。轄區內有西周都城豐京遺址和陝西龍山文化的代表——客省莊遺址。

斗門鄉地處縣西灃河之濱。全鄉轄18個村民委員會,人口31822人。耕地33672畝,主產小麥、玉米。西(安)余(下)鐵路、西(安)戶(縣)公路和韋(曲)斗(門)公路穿鄉而過。境內有鎬京遺址和昆明池遺址。

鎬京鄉因周武王曾在該地建都而名。距西安14公里。全鄉轄9個村民委員會,人口18042人。耕地24600畝,主產小麥、玉米。境內有漢昆明池遺址。

紀楊鄉地處縣西北。全鄉轄21個村民委員會,人口26485人。耕地9890畝,主產小麥、玉米。

靈沼鄉地處灃河以西,西、南均與戶縣相鄰。全鄉轄20個村民委員會,人口25613人。耕地29722畝,主產小麥、玉米等。周文王時期的靈台遺址在阿底村南。

高橋鄉位於縣西北角,與鹹陽、戶縣為鄰。全鄉轄16個村民委員會,人口25458人。耕地33921畝,主產小麥、玉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