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斑曲嘴鷦鷯是一種鳴禽,身長16-18cm,體重20g。成鳥有斑駁的栗褐色頂冠。肩和背部是紅褐色橫斑,相間黑色和淺黃色和白色。尾巴棕色至黑褐色有波浪紋。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外部是暗灰色、褐色和淺黃色,有交替的線紋並形成明顯的斑紋。尾部的上表面為灰黑色與眾多褐色小斑點。外尾羽的下部是黑棕色及灰白色。眼眉是山羊皮白色,在眼先和眼睛後面的眼紋是中褐色。有白色絨耳羽。下巴,喉嚨及胸部是白色。胸部上覆蓋著黑色斑紋,中部和兩側更多。兩翼是肉桂色和淺黃色,腹部淺黃色,肛門區沒有紅色斑點。翅膀的下部是淺黃色。虹膜紅色,上下顎是黑色或深褐色。較低的下頜骨是淺黃色,喙基藍灰色。腿石板灰色。嘴長直而較細弱,先端稍曲,無嘴須,即有也很少而細。鼻孔裸露或部分及全部被有鼻膜。翅短而圓,初級飛羽10枚。尾短小而柔軟,尾羽大多12枚,亦有8或10枚者。跗蹠強健,具盾狀鱗,趾及爪發達。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瓜地馬拉、伯里茲、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露西亞、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生活習性
棲息地非同一般,主要是橡木林或松樹和橡樹混交林林區。棲居仙人掌和豆科灌木中。從海拔800到2500米的高度都有分布,局部可達3000米之間。斑曲嘴鷦鷯非常活躍易於觀察,它們通常在地面或附近尋找食物,通過樹皮裂縫或岩石縫隙中翻找。偶爾也上到杉樹上離地面管15米的高空。常見聚4至6隻的小群,從來沒有超過10隻。在領土面積超過20公頃的範圍組成一個樂隊,大家共同維護。主食是無脊椎動物和一些植物種子如仙人掌的種子,據觀察還捕捉小蜥蜴。生長繁殖
鳥巢外觀類似棕曲嘴鷦鷯的巢。在北美索諾拉沙漠,巢坐落在一些棕櫚樹的枯枝上。迄今為止沒有觀察到親鳥哺育幼鳥的情景,所以無法描述留巢時間。雌鳥每次產4枚卵。在索諾拉州,產卵季節是6月和7月。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