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路街道[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文藝路街道]

文藝路街道[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文藝路街道]
文藝路街道[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文藝路街道]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文藝路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面積2.8平方千米,人口10萬人。轄11個社區。

歷史沿革

1949年為李家村鄉,1958年為雁塔區雁塔路街道,1961年改為公社,1965年劃給碑林區,1972年改為文藝路公社,1978年改街道。

1996年,面積2.8平方千米,人口7.5萬人,轄李家村新村、刁家村、東壕村第一、東壕村第二、瓦窯村、明勝路第一、明勝路第二、刁李村、李家村第一、李家村第二、刁明村、東壕村第二、永華里、文藝路南段、和平村、東何家村、團結村、冉家村、文藝路第一、文藝路第二、文藝路第三、文藝路第四22個居委會,冶金學院、鐵一局一、鐵一局二、一印廠、88號信箱、石油儀器一廠、一機部第七設計院、西北有色金屬勘探公司、省地質局、省石油化工廳、煤炭研究所、西安煤礦設計院、煤炭部遙感公司、市政一公局、省測繪局、市無線電一廠、西北電業職大、電力試驗所、省體委、第一保育院、市建四局一工區、市外貿局、省京劇團、總後干休所、省體校、省建材公司、省公安學校、市環保研究所、機械部西北地資處、石油西北供銷處、省電影發行公司、市水電局、市凡布廠、省煤炭工業局、省廣播電視廳、兵器工業局、市政二公司、省外貿廳、省物資局、省警校、另有部隊專設家委會等66個家委會。

行政區劃

2002年,轄文藝北路一、文藝北路二、文藝南路、環南路、雁塔路中段、雁塔路北段、測繪路、建設西路、友誼、明勝路、建科大、友誼東路12個社區和旅館行政村

人口民族

文藝路街道位於西安市文昌門外,東起雁塔路北段,西轄文藝路,南至二環路,北到南護城河,面積2.96平方公里。居(家)委會58個,居民19589戶,69069人,漢族占98.5%,少數民族有回、滿、蒙古族占1.5%。50年代始,因大批文藝團體在此選地籌建,文藝單位相對集中,故冠以“文藝路”名。1993年轄區內有12條街巷,辦事處駐李家村112號。

社會事業

解放前,文藝路地區多為耕地和農村,居民很少。建國後,50年代,相繼有陝西歌舞劇院、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省京劇團建立,後逐步形成居民區。經過40餘年的市政建設,尤其從1980年始,文藝路地區利用地理優勢,招商引資,大力發展專業化市場,形成西安市最大的紡織品市場一條街。至1993年,轄區內已有專業市場7處,商業服務網點856個,有文藝、科研機構13所,中等專科學校3所,中央及地方企事業單位425家,中國小校、幼稚園9所。

60~70年代,轄區內各居委會相繼成立了擁軍優屬活動小組,每逢春節、“八一”建軍節,由辦事處牽頭,組織居民民眾到駐地部隊為戰士洗被褥,組織文藝團體到部隊慰問演出,駐地商業服務部門還開展了義務為烈、軍屬送糧送煤、送生活日用品的活動。1980~1989年,轄區內相繼有21個居(家)委會,籌集資金開辦了社區服務設施,為老年人提供了健身、文娛、書法等活動場地。其間,組織工商企業職工、學校師生與駐地部隊開展“雙擁”結對子活動,辦事處制訂了20項擁軍優屬公約。1990~1992年,發動駐地單位、居委會組成了58個擁軍優屬服務隊,成立了“雙擁”基金會,接受社會捐款1.5萬元,開辦“雙擁”市場,安置了62名烈屬子女和傷殘軍人家屬就業。對16名立功軍人的家屬進行了表彰。1992年,文藝路街道辦事處被西安市政府、西安軍分區授予“雙擁模範”稱號。1993年,轄區內有擁軍優屬服務隊115個,為烈軍屬、傷殘軍人和部隊做好事31980件,為128戶烈軍屬解決了住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