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筆峰[河南唐河文筆峰]

唐河文筆峰塔,位於縣城東南角崗坡上,古人為培植唐河文風而建。

概況

唐河文筆峰塔,位於縣城東南角崗坡上,古人為培植唐河文風而建。據清康熙辛亥年(1671年)《重修文筆峰記》載:“以筆利文,以峰眾筆,故曰文筆峰。”峰呈八稜錐形,古磚砌成,高約30米,9級。底層周長17米。在二、四、五、六層均有拱型小門,但不能攀登,外壁有題記和壁畫,與城內文廟遙遙相望。清代,戰禍頻繁,文筆峰屢遭破壞。清康熙、乾隆年間,兩次重修文筆峰,如今保存尚好。1956年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解放戰爭時,基部曾被國民黨匪軍炮擊過。

文筆峰[河南唐河文筆峰] 文筆峰[河南唐河文筆峰]

文筆峰塔為仿樓閣式磚塔,平面呈八邊形,身分九級。第一級直徑5.18米,周長17.28米。塔身通高30米。文筆峰塔外形挺拔俊秀,酷似一支飽蘸濃墨的神來之筆,巍然屹立,它與城北的泗洲寺塔遙相呼應,素有“一城擔二塔,二塔抬一城”之說。

塔身為仿樓閣式磚塔,平面呈正八邊形,9級,高30米,底層直徑5.1米。每層塔身於轉角處做出六邊形倚柱,突出塔身,檐下做出斗拱。第一至八級做出平座,第一級塔為實體,二級以上為中空。第二、四、五、六、八級塔身交錯砌出拱形門、窗,門窗上及第九層塔身均嵌以石質佛龕各一,第二級塔身在西面及相鄰兩面鑲石碑各一方,刻字分別為“秀甲”、“光聯”、“天中”。第三級塔身南及相鄰兩面分別嵌漢白玉質鳳凰朝陽及清康熙、乾隆年間重修的記碑三方。塔身頂部為一米多高的銅質塔剎,出寶珠、基座形象,四周以鐵鏈固定之。據記載,文筆峰塔始建於明,重修於清康熙辛亥年 (1671年)。

歷史傳說

傳說,北宗期間,皇帝李世民,在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東南方霧氣騰騰,有一塊烏支,可地下井、塘、溝、堰、到處無水,只有一條南北彎了三十一處的大河(即:唐河),而大地上到處都是幾尺深的地來縫,禾苗乾枯為黃草,人畜絕水,大地還一遍熾熱,人人攜兒帶女到大河中去,又聽“咔叭”一聲,一座大山倒在河裡,又見眾人抬一個龍頭在河裡舉里,而且和尚們長滿頭髮手捧佛珠在念經跟著。

李世民一覺醒來,猜不透楚中的所見,究竟是咋回事!這個夢是吉?是凶?百思而不解。第二天上朝,皇帝李世民就將這個夢講給文武百官們聽,請他們圓這個夢,但無一人敢圓這個夢,最後,宰相魏徵說:“稟告陛下,我昨晚祥觀天象,東南方煙霧迷漫,黑雲一片,穩如泰山罩著星晨一動不動,我即回觀看“推背圖和陰陽八卦中,發現春夏、秋冬,運轉周數。南、北、西、東正沖東南、金、木、水、火、土、此五行正是乎數,可“水”陽,金木、火土衰必有水災,洪水瀑發,危害一方百姓的生靈。過去臣聽收餚臘一個承相講過,跟皇帝您做的夢一樣,和尚長發手捧珠念“阿彌陀佛”。人舉龍頭水中過,必是國家大災大難,只能用“仁義去解方能國泰民安”。於是,皇帝李世民就即赦謀士蔣捷等人速去東南方明查暗防。

當時,唐州是各朝各代文爭武奪的重地,謀士們到了唐州後,只見一遍黃荒,人們都在大河兩旁,並在河中間將龍頭高高舉起,當地人們還流傳:“唐河的彎,白河的灘”之說,在唐州轉了三天,唐州城上空,仍然是烏雲滾滾就是不下雨,地上象下火一樣悶熱,發現唐州三面環山,是個船地,唐州的泗洲塔是個船頭,但沒有船尾,想必是這個緣故才危害了一方生靈,於是就上秦皇上李世民。李世民一想:我在唐州湖陽所生,我的童年又在那習練兵法,那裡人傑地靈,又是南北、東西的要道,李世民為了報達唐州人的恩德和震著洪澇災害,就下旨在泗洲塔的東南方四里的地方修一塔,這樣首尾相應,水漲船高,百姓們就再也不會受洪水之苦了,並賜舍利子九粒,撥銀萬兩,限唐州知府一年內修成寶塔一座。

唐州知府那敢怠慢,立即籌劃召集能工巧匠幾百人,親臨監工,當塔壘到第四層的時候就無法再壘了,因人夠不著,磚頭無法抵上去。知縣想了一天一夜,也未想出辦法,又是抓頭又是撓耳。第二天夜裡,知縣做了一夢,夢見一個銀須一尺多長的白鬍子老頭,眼睛炯炯有神,非常精神,瀟瀟灑灑的站在他的床前,只見人來往擔著土垃,在他身旁倒土,不一會兒就堆在了老頭的脖子跟兒,馬上就要堆在他的頭頂上了,只見那白鬍子老頭,一抽身飄然而去。這時,知縣驚得一身冷汗,突然醒來,馬上坐起來,原來是個夢。這時覺得也睡不著了,乾脆就穿上衣服在屋裡轉動苦思,想如何往上壘塔,又想起了剛才做的夢,他又拿起花笏筒放在大方桌上,用手比劃著名,一層層的用土堆好,若壘好一層再堆一層,其不是可以往上壘了嗎?這時他馬上把師爺喊了起來,把剛才的夢和自己想的辦法告訴師爺,師爺立即省過來了勁說:“這是神仙打救,就用這個“土圍脖子的堆土法就行”。於是,師爺就站縣太爺,淋浴更衣,搭轎就到北閣城皇廟,燒香許願。

知縣來到了工地,幾百人正坐那兒發愣,知縣一聲令下,開始動工,挑里挑,擔里擔,抬的抬一會兒土拉可將前三層圍在了中間,這時幾百人嘩拉跪了一大片說:“謝大老爺的恩德”?縣太爺忙說:“都請起來,要謝神仙指點,這全是萬歲爺的洪福啊”。工地上人來人往,各乾其活,無人偷懶,如期完工修起了一座起命叫“文避風”之塔。傳說,當時起這個名字的原因是:因三面環山,船遇大風浪,必停避風港內,所以,當時設計為船頭正應著桐河咀,那裡一個深潭,常有一條龍出現,而且船可往南、北、西三個方向撐去。這樣唐州就能出能進平安無事了。

此塔們於縣城東南1公里處,為仿樓閣式磚塔,平面呈八邊形,塔身分九級,第一級直徑5.1米,周圍部長17.28米,塔身高30米,外形挺拔秀麗,與泗洲塔遙相呼應。第一至八級塔檐下,以磚做出外槨柱頭,補間斗拱(變體斗拱)及平座形象,第九級塔槨權有外槨斗拱,無平座,第一級塔身為實體,第二至九級塔身中空,其中二至五級為圓形,以上為方形,在二、四、五、六、八級均交錯辟以拱形門、窗,其上部嵌以石雕佛龕,第九級南北嵌以小佛念,塔身第二、二級鑲嵌漢白玉及白色大理石塔銘;西南第二級和東南第三級分別刻“甲秀”、“光聯”、“天中”、“鳳凰朝日”等文字,圖案近10方,塔頂為一米多高的銅質塔剎做出寶珠、基座,四周以鐵鏈固定於塔頂,塔底有舍利子九粒。

從此,文避塔與泗洲塔遙向呼應,泗洲塔是船頭,文避風塔為船尾,避免了一場大災大難。至此以後再大洪水唐河最多滿槽,水從來也沒有上過西河頭的疆層坡。

說也奇怪,自塔壘成之後,煙霧、黑雲全部散去,太陽出來了,又下起了蒙濛霧細絲雨,枯列的莊稼又慢慢地反醒過來了,發芽、開花,結果。從此,唐州風調雨順,萬民得安、五穀豐登。

該文避風塔因以後糟雷擊,相繼於清康熙辛年,即一六七一年和乾隆三年,即一七三八年兩次進行重修,特別是據清康熙辛亥卑的一六七一年,重修該塔時記載:“以碑利文,以峰眾筆,故曰文筆峰”。從此,文避風塔就變成了“文筆峰”塔之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