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護技術專業

文物保護技術專業

成立於1989年。是我國高等院校中最早設立的文物保護技術本科專業。本專業是一個文理交叉、理工滲透,現代科學技術與人文科學知識相結合的新興邊緣學科。培養既掌握數理化和歷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識,又掌握文物材質分析、文物修復技能,能在博物館、考古研究與文物保護機構從事文物保護與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主要課程有:中國考古學通論、文物學概論、博物學概論、無機化學及實驗、有機化學及實驗、分析化學及實驗、普通物理學、高等數學、無機質文物保護、有機質文物保護、文物保護材料學、防腐防霉殺菌概論、文物修復與保護實驗、古建保護與維修、文物近代分析技術、文物與環境等

專業代碼:060106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文物保護技術專業是目前我國高等學校中惟一的文物保護技術本科專業。文物保護的目的是防止文物古蹟因自然力作用所造成的破壞,而文物的構成材料包羅萬象,保護文物需要採用多種自然科學的方法,文物修復人員又必須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和藝術修養,所以,文物保護科學不僅是交叉學科,也是綜合學科。這個專業培養的是既掌握數理化和歷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識,又掌握文物保護材料的合成、分析、文物修復等實際技能,能在考古、博物館、文物管理機構從事文物保護與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該專業畢業後可拿到歷史學學士學位,學科性質是文史,門類為歷史學。西安交通大學開設的主要課程有中國科技史、文物學概論、中外建築史、工程力學、古建築保護、館藏文物與環境、文化人類學、體質人類學、考古學通論、田野考古技術、中國書畫、文物鑑定技術、環境學導論、文物分析與現代技術,有機質與無機質保護、低溫技術與套用、計算機原理及套用、管理信息系統、網路套用基礎、GPS與無線電探測、材料學與古代冶金、金屬焊接與表面處理、壁畫保護與修復等。就業前景可到文化、文物、博物、環保、建設、公安、海關、旅遊及科研、高校等部門,從事教育、科研、設計、開發、管理等工作。
西北大學主要課程有考古學通論、文物學概論、博物館學概論、無機化學及實驗、有機化學及實驗、分析化學及實驗、普通物理學、高等數學、無機質文物保護、有機質文物保護、文物保護材料學、防腐防霉殺菌化學、文物修復與保護實驗、古建保護與維修、文物近代分析技術、文物與環境等。

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
文物,是歷代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各種遺蹟和遺物。我國歷史悠久,歷代遺留下大量的文物史跡。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文物,使之能更長久地保留下去,必須掌握一定的文物保護技術。
文物保護技術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of Cultural Relics
文物保護技術是一門綜合性的專業知識,包括文物製作、保護以及與防治有關的科學技術、材料性能、操作工藝和各種勘察、檢測等。文物在保存過程中,經受著兩種因素的破壞,即:①人為的破壞。如古建築、石窟寺、古墓葬被戰火焚毀、被拆除或維修不當失去原貌;銅鐵器、書畫、竹木漆器、陶瓷等因保護、搬運不當被損壞。②風、雨、雷、電、火、地震、光線、蟲害、黴菌等自然因素對文物造成的破壞。
中國文物保護方面的技藝歷史悠久,在唐代(618~907)就有用木楔撥正歪閃古建築梁架的記載,另據黃休復的《益州名畫錄》載,成都曾遷移三堵牆的壁畫,經過 200多年仍完好如初。字畫保護的揭裱技術,到唐代已相當成熟。“漆粘石頭,鰾粘木”更是流傳很久的修復石質文物和木質文物的傳統技藝。以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高分子材料、物理檢測技術逐漸引進到文物保護工作中來。
歐洲一些國家在18世紀左右,曾使用以牛奶、石灰水混合的可賽因修複壁畫的傳統技藝,一直流傳到現在。
防護技術 文物保護應遵照預防為主,維修為輔的方針。不可移動文物的防潮、防漏、防火、防雷、防震等,主要依靠工程技術來解決,而防蟲害、鳥害等,則主要採用工程技術與化學處理相結合的辦法。
大氣中的粉塵、二氧化硫和含硫化合物等對文物的污染超過國家規定標準時,應解除污染源,在國家標準許可範圍內的,應綠化環境、減輕污染,同時要嚴格控制新添污染源。
可移動文物的防護,應首先注意博物館庫房和陳列室中的防潮、防震、防霉等防護措施,然後再對不同質地的各類文物分別進行防護,如銅鐵器的防鏽,磚石質地文物的防風化,絲綢紙張的防霉、防蠹、防老化等。
修復技術 木構建築物整體歪閃,打牮撥正後,再作加固處理。構件局部殘損應剔補、墩接。大構件糟朽中空的,可用不飽和聚酯樹脂等高分子材料灌注加固,糟朽嚴重的按原制更換。
磚石結構古建築,整體歪閃,應先做定點、定期觀測,經加固後穩定的,就不再做地基處理。裂縫可採用加箍和灌漿的方法加固,砌體殘缺可剔補,如無法剔補可局部或全部拆除並按原樣重砌。石窟寺的山體裂隙,採用噴鉚加固或灌漿加固,滲水漏水處要疏導、截流。石雕、石刻等石質文物表面風化套用有機矽類的高分子材料封護。
古建築的修復,應做到能小修的不大修,能局部拆落的不全部拆落,儘量保留原構件,以保留古建築的歷史價值。對於古建築中帶有雕刻的瓦獸件、木雕、磚雕、石雕等藝術構件,要慎重處理,儘量做到不換或少換。對塑像、壁畫、彩畫等附屬藝術品,更不能隨意修補。
可移動文物的修復,可採取傳統技藝與近代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如銅器害銹,可用機械取除或用電解還原法取除;竹木漆器的脫水,可用自然乾燥法,或用醇醚聯浸、冰凍升華、高分子材料滲透聚合法;殘毀的書畫多採用傳統的揭裱方法修復;近代書刊可用絲網加固;古代絲網絹帛可用熏蒸法殺菌;脆弱紡織品可用絲網加固或傳統的裝裱方法加固;陶瓷器斷裂用蟲膠或環氧樹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
文物修復中採用的新材料、新工藝必須保證不損害文物的歷史價值,包括文物的造型、材質、色澤、強度等,同時還要有可逆性。古建築構件維修時所用的新材料還應遵守只能加強不能代替的原則。
檢測技術 主要用於對文物殘傷痕跡的探測、質地結構化學成分的分析和年代的測定。探傷常用 X光、超音波等;質地結構的分析常用電子顯微鏡、金相顯微鏡觀測;文物的化學成分常用光譜、質譜分析;模糊不清、顯示反差甚小的墨跡繪畫等,可採取紅外照相的方法;木材等含碳物質可用碳十四測定年代;陶瓷磚瓦等可用熱釋光測定年代。 北京大學 西北大學 吉林大學 , 只招理科生。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不招文科生 可以轉系過去(強烈要求)
特別要提醒的是文物保護專業的主要課程是化學 所以文科生一般不適合學。如果對化學有興趣可以考慮!

文物保護技術專業就業前景概述

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
就業方向一:行政/後勤
職業概況:行政/後勤部門就是協助好上級行政領導施政行政,當好助手。關鍵是要為領導分憂和服好務,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
薪酬水平:2000-5000元/月不等。
專家建議:每家公司針對HR,針對行政都有公司不同的需要。而且大家要特別清楚,HR也好,行政也好,如果不能與公司的需要相結合,就是沒有價值和存在的意義。所以不能一味的抱怨。
如果你是非常有能力,對公司的HR和行動有見解的人,那你能做的是帶領老闆的思路,給他建議並讓他能夠接受,並尊重你的專業和建議。如果你不是,你不能說服老闆,你只好是被動的,服從的。

就業方向二:市場/公關
職業概況:企業通過媒介的介紹、傳播,和觀眾的交流、溝通和互動,在公眾面前樹立並強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而在這一系列活動安排中,專業公關是企業的好幫手。
薪酬水平:2000-4000元/月不等。
專家建議:隨著公關人才的需求看漲,原本從事市場、媒體、新聞、中文、企業公關的部分人才將眼光投向了公關行業。這個行業對人員的素質要求很高,員工個個都是精兵強將。即使是有新聞、企業公關等工作經驗的人加入該行業,都需要從頭做起,晉升到總監級更需經歷10多年的奮鬥。
就業方向三:建築/房地產
職業概況:隨著房地產業的不斷發展,很多跟建築、房地產相關的專業化服務體系應運而生。但由於目前房地產策劃在我國還處於較為年輕的專業服務階段,房地產企業普遍面臨著人才短缺的困境。
薪酬水平:加強變動收入所占比例依舊是主鏇律,這充分體現出地產行業的高浮動特點,尤其是在項目結束期的變動薪酬,將是一塊非常誘人的蛋糕。
專家建議:房產市場越來越重視人才的發掘和培養,同時對人才的素質和學歷要求也日漸增高。高校大學生在完成既有學業獲得相關學位的基礎上,若能再得到房地產行業實操性和基礎性知識的強化訓練,將有助於其順利跨入房地產中高端型職位的門檻。房地產策劃師的系統化階梯式資格認證體系將滿足大學生實現職業生涯的平緩過渡和逐步提升。

就業方向四:學術/科研
職業狀況:隨著知識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著,收入分配關係的調整顯現出一些新的特徵,知識勞動和知識要素正在成為按勞分配的主要依據;知識所依附的主要對象,即高技術、高技能、高素質、責任重、貢獻大的人,收入明顯提高,高技術、高技能、高素質人才與一般勞動者的薪酬水平的差距,在市場供需調節過程中日漸擴大,科研事業單位中集聚著大批的高科技人才,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以及人才競爭的日趨激烈,科研事業單位的薪酬制度也處於快速變革之中。
薪酬現狀: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科研事業單位的薪酬模式悄然發生著一系列的變化,以資歷為中心的薪酬模式,逐步被以績效、崗位為中心的薪酬模式取代。對特殊人才施行的特殊薪酬制度,正走入科研事業單位的薪酬體系中。
就業方向五:編輯/文案/作家
職業狀況:據估算,目前我國擁有網路編輯人員近300萬,而傳統媒體有編輯記者75萬人,網路媒體從業人員從數量上遠遠超過傳統媒體。同時,現在網路編輯的學科背景與六年前相比,也有了顯著的變化。2000年以前,有著計算機學科背景的編輯成為各大網站的主力軍,但自2000年以後,網路媒體競爭逐漸激烈,內容為王的理念被視為網站發展的“聖經”,有著社會科學背景的編輯逐漸占據主流,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進入網路大潮。從2004年開始,網路媒體從業人員與傳統媒體從業人員進行大輪換,網站人力資源結構也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既有新聞、計算機的專業人才,也有了涉及中文、法律、財經、歷史、外語等專業的人員。
薪酬現狀:不同職位不同地區的薪酬有所差異,一般助編工資大概2000左右。要是大網站的編輯最高可以拿到8000左右。
專家建議:網路編輯是技術與人文之間的橋樑。他們不僅是技術平台的運用者、操作者,也是信息的人文價值的開掘者。從這個意義上講,網路編輯不但是新媒體時代的“把關人”,更是一位思想者,這就對網路編輯的素質與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畢業生薪酬指數:
1.畢業生1年薪酬指數:80%的文物保護技術專業學生畢業1年後的薪酬在 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8%。按照十分制計算,文物保護技術專業畢業1年後的薪酬指數為3.14,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於中等偏下。
2.畢業2年薪酬指數:68%的文物保護技術專業學生畢業2年後薪酬在 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17%。按照十分制計算,文物保護技術專業畢業2年後的薪酬指數為3.23,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於中等偏下。
3.畢業3年薪酬指數:59%的文物保護技術專業學生畢業3年後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 23%。按照十分制計算,文物保護技術專業畢業3年後的薪酬指數為3.28,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於中等偏下。
應屆就業率指數:
文物保護技術專業畢業生中,61%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或剛剛畢業時找到工作,38%的學生在畢業1年以後實現就業。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應屆就業率指數為6.20,與其他專業相比,應屆就業率指數屬於中等偏下。
發展前景指數:
文物保護技術專業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很好和比較好的比例為14%,47%的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發展前景指數為4.96,與其他專業相比,發展前景指數為中等偏下。
工作舒適度指數:
40%的文物保護技術專業畢業生認為工作“非常舒服”或“比較舒服”。8%的畢業生認為工作不太舒適或很不舒適。按照十分制進行計算,舒適度指數為 6.74,與其他專業比較起來,該專業的舒適度指數為中等偏上。

已知開設院校

開設院校
全部高校

北京大學 西北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高校專業點評網教育文化大百科(baike.360ping.net)--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百科介紹說明
本站所有介紹的專業都是由教育部2004年頒布。如有變動請以最新目錄為準!
高校專業點評網(
www.360ping.net) 評出觀點 評出影響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