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河南省鄭州市文廟]

文廟[河南省鄭州市文廟]

鄭州文廟曾是鄭州歷史最久、占地最廣、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據明朝編寫的《鄭州志》記載,鄭州文廟創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元代初期的鄭州文廟占地37畝,由前院、中院和後院組成。前院有欞星門、泮池、戟門。中心院內有大成殿,東西廊房。後院有明倫堂、敬亭、尊經閣。另外還有土地祠、啟聖祠、鄉賢祠、金聲玉振坊、居仁門、由仁門、祭器庫、樂器庫、神廚、育德倉、義倉、射圃廳、宰殺廳、進德齋、修業齋、存誠齋等。後來一場大火,使文廟建築遭到巨大破壞。元順帝至正六年(1346年),官署按照原來的樣式重建,明、清兩代亦多次重修,但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文廟再遭大火,建築毀廢殆盡。以後雖又修復,規模已遠不如前,後來僅存有大成殿和戟門兩座古建築及幾間小廂房。

簡介

鄭州文廟 鄭州文廟

鄭州文廟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東大街東段路北,市第一人民醫院東200米,始建於公元58--75年(東漢明帝永平年間),殿宇廊亭200餘間,占地約5萬平方米,東西有過街牌坊各一座,乾隆三年曾經大規模修建,光緒二年遭火焚。

解放後倖存有清代建築大成殿,因有較大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1963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河南省鄭州市文廟 河南省鄭州市文廟

鄭州文廟曾是鄭州歷史最久、占地最廣、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據明朝編寫的《鄭州志》記載,鄭州文廟創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元代初期的鄭州文廟占地37畝,由前院、中院和後院組成。前院有欞星門、泮池、戟門。中心院內有大成殿,東西廊房。後院有明倫堂、敬亭、尊經閣。另外還有土地祠、啟聖祠、鄉賢祠、金聲玉振坊、居仁門、由仁門、祭器庫、樂器庫、神廚、育德倉、義倉、射圃廳、宰殺廳、進德齋、修業齋、存誠齋等。後來一場大火,使文廟建築遭到巨大破壞。元順帝至正六年(1346年),官署按照原來的樣式重建,明、清兩代亦多次重修,但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文廟再遭大火,建築毀廢殆盡。以後雖又修復,規模已遠不如前,後來僅存有大成殿和戟門兩座古建築及幾間小廂房。

建築

大成殿坐北朝南,殿宇雄偉高大、莊嚴肅穆。它的建築形式為古代“歇山式”建築,其殿頂構造複雜,工藝精湛,堪稱一絕。大殿最高處稱“脊”,脊的兩端各有2米高的龍頭形構件,稱為“吻”,其意龍司降雨,是防火的標誌。脊的正中央高聳著一個雙層樓閣建築構件,上塑麒麟、大象等祥瑞飾物。脊面上塑有“二龍戲珠”、“蜘蛛盤絲”、“鳳凰牡丹”等吉祥圖案,造型優美,生動傳神。大殿頂面覆蓋綠色琉璃瓦,與脊飾光彩交映。大殿的東、西側面是“兩山”,兩山的“博風”(古建構件名稱)上,有玉皇大帝、如來說法、八仙過海、戲曲人物等圖案,構圖精美、製作細緻。殿檐下是令人眼花繚亂“五踩重昂斗拱”(古建構件名稱),木工結構複雜,彩繪繁縟,顯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工藝水平。殿宇內梁架椽檁上的木雕、彩繪更是構思精妙,青山野鹿、天馬行空、鳳鳥栖林、蛟龍升騰、牧童鬥牛、劍客起舞等圖案,將殿堂內裝點得華美富麗,讓人嘆為觀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