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大數據除了能對我們的生活、工作、思維產生重大變革外,還能夠做什麼?暢銷書《大數據時代》作者舍恩伯格在新書《數據資本時代》中,展示了大數據將如何從根本上改變經濟——這並不是因為數據是一種新型石油,而是因為數據是一種新型潤滑脂,它將給市場帶來巨大能量,給公司帶來巨大壓力,使金融資本的作用大大削弱。贏家是市場,而並非資本。
這本書在當下國內出版,可以說恰逢其時。時下,中國經濟正處於“三化”階段——速度變化、結構最佳化、動力轉化,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科技蓬勃發展,《數據資本時代》對市場與貨幣、公司與金融、數位化與數據等問題做了新的思考。其對未來饒有興趣的預測與討論,有的在時下的中國正在發生,有的可能會在未來的中國以不同的方式湧現。無論正確與否,它們對理解和把握中國經濟社會的未來演變都有參考價值。
舍恩伯格認為,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一直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這一點與西方大為不同,這樣的發展速度為十幾億中國人提供了更好的生 活。要保持如此驕人的成績,就需要中國不僅能夠準確地做出決策, 而且要快速地做出決策。大數據在全方位改善決策的同時,恰恰可以 加快決策的進程。這是中國持續取得成功的關鍵,尤其是在其“快速 發展科技領域”里。而且在積極利用大數據方面,中國也同樣處在有利的位置。與許多西方國家不同,中國已經將數字創新放在其政治議程的首位。如果中國能夠利用其數據財富,去獲取海量數據市場所能提供的 協調能力——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那么中國可能會在數據資本時代的持久原則基礎上,譜寫經濟發展和可持續增長的全新篇章。
此外,《數據資本時代》闡述了數據時代的未來正呈現出的一些新的趨勢:數據為市場的多樣化深度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數據推動公司尋求新的模式;化解數據時代帶給人類的隱憂。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 比如,“用數據交稅”“數字投資顧問”“資本功能的分離”“單人公司” 等。這些新概念會令公司的管理者、創業者腦洞大開。
內容簡介
當大數據經濟進入數據資本時代,我們的經濟社會將發生怎樣的改變?海量數據市場將引發市場機制的再次復興;傳統公司的重要性會下降;貨幣資本衰退,銀行將面臨“風暴”;人類工作和分配正義會受到嚴峻挑戰……
傳統市場將所有信息壓縮成一個單一的考量指標——“價格”,並通過貨幣來傳達這一信息。但事實證明,價格和貨幣只是巧妙的權宜之計。數據作為一種新型潤滑脂,將給市場帶來巨大的能量。作者認為,贏家是市場,而並非資本。當數據哪怕只是部分地承擔了貨幣的角色時,金融資本就會失去其大部分意義。這一切都將產生巨大影響——不只是對公司和管理者,而且對其他所有市場交易的參與者,包括經理、雇員,還有消費者。
面對如此變局,人類未來應如何選擇? 舍恩伯格認為,未來人類選擇的重點是:我們將會選擇是否選擇。人類將繼續保有個人選擇的自由,海量數據市場將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但不會從根本上免除我們需要做出選擇的責任。
作者簡介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
他被譽為“大數據之父”、“大數據時代的預言家”。現任牛津大學網路學院網際網路研究所治理與監管專業教授。暢銷書《大數據時代》作者。
他學術背景專業。先後在哈佛大學、牛津大學、耶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多個網際網路研究重鎮任教。是《科學》《自然》等知名學術期刊推崇的網際網路研究者。
他是政府和媒體的寵兒。曾受邀在白宮、世界經濟論壇、歐盟議會、歐盟委員會、國際電信聯盟等國際知名機構演講交流。6次參與CCTV的節目錄製,兩次錄製CCTV2《對話》欄目,並錄製包括《大數據時代》、《網際網路時代》等多部紀錄片。
他也是大數據商業套用的先鋒。曾受邀在谷歌、微軟、IBM、英特爾、華為、海爾、中國移動等公司演講。
托馬斯·拉姆什(Thomas Ramge)
他是德國財經刊物brand eins的科技記者。《經濟學人》特約編輯。他的著作頗豐,曾獲得德國《金融時報》頒發的商業圖書獎。
名人推薦
1983年,美國未來學巨擘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對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我深切期望《數據資本時代》一書也能喚起我們對新時代的嚮往,激發我們共同參與海量數據市場的創建,推動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田溯寧 寬頻資本創始人兼董事長
《數據資本時代》則秉持“不講已經知道的事”的原則,從市場與貨幣、公司與金融、數位化與數據等問題上做了新的思考。其對未來饒有興趣的預測與討論,有的正在時下的中國正在發生,有的可能就會在未來的中國以不同的方式湧現。 ——巴曙松北京大學滙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香港交易所集團董事總經理、中國經濟學家,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
人類歷史是一部數據技術的進化史,從占卜、抓鬮到投票選舉,它們都是數據採集和數據決策。貨幣其實也是一種包含著存貯、轉遞的數據技術,它讓價值的交易在變得高效和普適的同時,導致了信息扭曲和市場失靈。《數據資本時代》這本書通過清晰的分析和論證告訴我們,數據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消除貨幣的天然缺陷,正在重新定義和塑造貨幣,並終將取代貨幣。一種巨大的顛覆性創新正在發生:金融資本主義必定被數據資本主義所取代。這將導致一系列行業(尤其是金融行業)地震和社會震盪。這是一本表述低調卻讓人腦洞大開的預言書。 ——吳伯凡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研究員,《冬吳相對論》《冬吳同學會》主講人
當海量數據市場悄悄出現,數據就成為資本,成為權力的核心,傳統市場及其構建其上的社會結構必將出現大調整。要系統了解未來市場、未來公司以及未來經濟社會權力變化的趨勢,《數據資本時代》這本書是權威的指南! ——張明,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研究員、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大數據不僅從成本、效率、體驗等方面提升了生產力,而且更深刻地改變著生產關係。對於“風暴”之下的中國金融業來說,擁抱數據資本時代、用好大數據技術,進而以金融科技引領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數據資本時代》這本書從多個方面為我們帶來了啟發,值得關心大數據的各界人士,特別是金融從業者、監管者認真一讀。 ——董希淼,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副主任
《數據資本時代》這本書是一部從整個人類文明和經濟發展的大視角,來分析大數據革命性影響的作品。作者以生動的案例故事為線索,將大數據作為經濟基礎的要素之一,從企業內部的微觀層面到社會分配和未來發展的巨觀層面,啟發我們思考數據資本時代所帶給我們的信息傳遞與共享的巨大益處。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非專業讀者,都值得細細品味。 ——金海年,經濟學博士,清華控股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
目錄
推薦序 1 VII
推薦序 2 XI
中文版序言 XV
第1章 重塑未來市場
富含數據的市場正在悄然興起 003
海量數據市場降低市場失靈的頻率 005
一場淘金熱即將到來 008
企業將面臨嚴峻挑戰 010
從金融資本轉向數據資本 012
超越傳統市場的全新市場 014
追求個人的實現 015
第2章 人類交流與合作
溝通方式影響人類合作 022
更高效的合作 024
互為對手的兩種機制 026
一場由市場組織的變革 030
公司機制的優勢走向尾聲 032
第3章 市場與貨幣
信息可以創造市場,也可以破壞市場 038
信息多優於信息少 041
信息過多,也會壓垮我們 043
價格是信息的濃縮 045
以貨幣為基礎的市場 049
衝破價格束縛 052
第4章 市場的復興
計算機的決策不會受到人類認知的約束 059
迎接海量數據市場 062
科技與數據結合 063
數據本體和標註策略 066
識別最佳個人偏好匹配 069
匹配算法帶來企業競爭優勢 072
匹配將變成一種基本服務 074
機器學習系統登上舞台 075
自適應機器學習系統 078
市場自身的重塑 080
套用範例:愛情市場 081
把最重要的決策權,握在自己手裡 083
第5章 公司與控制
最優秀的“亞馬遜機器人” 086
技術創新推動公司創新 088
報告制度與會計制度 090
泰勒式科學管理 093
下放決策權 095
標準操作流程和檢查清單 098
提高企業決策者的決策能力 100
探索法可行嗎? 102
海量數據讓公司面臨挑戰 104
第6章 公司的未來
效率紅利 109
管理決策自動化 113
公司內的數據流有限 115
擁有 T 形技能的人,難被取代 116
專注於成本,還是組織結構? 118
聲破天從“管道”躍上“平台” 120
“小組化”管理系統 121
向企業組織結構中引入市場 DNA 123
企業內部人才市場 125
超越公司邊界 127
單人公司,還遠嗎? 129
第7章 資本的衰退
銀行業面臨完美風暴 133
貨幣的信息作用正在式微 135
傳統銀行業務被拆分 137
資本的兩個功能分離 139
金融資本主義終結的代價 141
數字投資顧問 142
銀行的應對策略 144
信息具有價值 146
信貸的顛覆式創新 147
投資管理的顛覆式創新 149
傳統銀行風雨飄搖 151
第8章 反饋效應
反饋循環存在兩種危險 157
市場分散決策變得集中化 159
三種效應導致市場集中化 160
阻礙新進入者 163
關鍵在於分享什麼 164
累進數據共享授權 166
防止出現集中控制傾向 167
會計準則需要與時俱進 170
監管機構應關注數據使用限度 172
失敗案例:“協同控制工程” 173
嚴防海量數據市場的“老大哥” 175
第9章 工作權益與分配正義
第一輛自動駕駛卡車 180
勞動報酬和工作機會都降低了 182
機器人稅可行嗎? 185
新技能等於新工作機會? 186
全民基本收入 188
全民基本收入的困境 190
經濟成長的果實被少數高管竊取 192
超級巨星公司 194
革新稅制 196
用數據繳稅 197
聘用新員工可享稅收抵免 199
超越薪酬 201
讓更多的人選擇工作 203
第 10章 人類的選擇
Stitch Fix:擁抱海量數據市場 206
推動更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211
迎接經濟“大調整”時代 213
促進多元化,避免集中化 215
選擇我們想要的 216
保有個人選擇的自由 218
市場是一種高效的人類合作方式 219
沿著知識的道路繼續前進 221
致 謝 223
譯後記 227
參考文獻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