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敦敏(雍正七年1729——?),字子明,號懋齋,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五世孫,理事官瑚玐長子。約十六歲進右翼宗學讀書,二十七歲在宗學考試中列為優等。二十八、九歲時曾協助、父親在山海關管理稅務,在錦州做稅務官,不久即回北京長期閒居。三十七歲時才授右翼宗學副管,四十六歲升總管。五十四歲因病辭官。卒年不詳,約在嘉慶元年之後,近七十歲。敦敏家族雖在乾隆朝恢復了皇室宗籍,但仍處於受排斥的地位。著有《懋齋詩鈔》。
其弟敦誠(1734-1791),字敬亭,號松堂。他們兄弟二人是清乾隆年間的傑出詩人,又都是偉大作家曹雪芹的摯友,其詩作對後世的曹雪芹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人物生平
公元1729年(清雍正七年),敦敏出生在理事官瑚趴家裡,成為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的五世孫。阿濟格在多爾袞死後,因急於謀取輔政王之位,曾被奪爵,後又抄沒家產,全家革除宗籍,直至賜死。作為其後裔,敦敏一生勤奮好學,約十六歲進右翼宗學讀書;二十七歲在宗學考試中列為優等。二十九歲時曾協助父親管理山誨關稅務,在錦州做稅務官,後回北京長期閒居。三十七歲授右翼宗學副官,四十六歲升任總官。五十四歲因病辭官。
乾隆時期,敦敏家族恢復了皇室宗籍,但仍處於被排斥的地位。家世際遇在其心底留下的深深烙印,使他一生沉浮在鬱鬱寡歡之中。
家世的不幸,敦誠與敦敏有著相似的思想傾向。為排遣心中苦悶,他常寄情山水,縱情詩酒。他家有一園名西園,日久荒廢,尚余假山一座,山上有四株松樹。他將此園改造後,名之為四松堂,並築夢陶軒、拙鵲亭、五笏庵,作(閒慵子傳)自況。他常引賓客到園中分題設韻,飲酒取樂,或與之到京郊遊覽名勝。在看似閒適的生活中,實際上流露出了難以名狀的悲哀。把這種生活及心情記錄表達出來,便形成了他的作品集《四松堂集》和《鷦鷯庵雜記》等。
主要作品
敦敏、敦誠兄弟詩作內容上的一大特徵,是極力表現淪落的“天潢貴胄”的獨特感受。敦敏寫道:
此日人家聚,當年戰馬多。
耕煙上春壟,廢壘發青蘿。
擾擾長途遠,紛紛賈客過。
黃沙空大漠,日暮一長喔。
——(出關)
墨雲散雨輔林皋,斜雨作勢吹瀟瀟。
慶豐石壩東流急,橫衝逆激排銀濤。
飛泉百斜鯨波險,浪花怒卷如江湖。
雨師攬取何方水?狂瀾故縱河伯驕。
安得乘槎隨仙客,河源尋取凌雲霄。
憑欄忽羨釣徒好,煙波淼淼束漁船。
——<大雨慶豐閘觀水)
在前一首中,詩人寫曾是明清之際刀兵相見的長城內外,到乾隆年間已是一派人煙聚合的太平景象。身為阿濟格的後人,敦敏卻忘不掉當年此處的戰馬聲聲。但是,這種難以告人的情懷,終也只能化作“日暮一長喔”了。後一首寫在暴風雨中觀看閘口的洶湧波濤,自有一番動魄驚心的滋味。但詩人筆鋒忽轉,羨慕
的是水畔的釣徒,完全是從自我社會經歷引起的獨特感受。敦誠寫道:
槎椏病骨臥苔茵,力薄摩霄空望雲。
無分乘軒過風闕,自甘俯首向雞群。
病魂雖怯秋來警,清唳猶能天上聞。
丁令不歸華表在,成仙往事詎堪雲!
——<病鶴)
詩人通過對病臥苔茵的病鶴的刻畫,寓意描摹自己的沉重心情。作為“罪人”阿濟格的後人,敦誠這支宗室只能“俯首向雞群”,在平民圈內尋覓生活;雲天風朗的舊夢,丁令威成仙的往事,統統不過是過眼煙雲,不堪戀念。要警惕的,倒是秋天到了,獰獵者頻頻出動,隨時可能遭到更大不幸。
在無可奈何的情勢下,便以詩酒唱和來求得解脫,這便構成了敦敏、敦誠詩作的第二個內容特徵。敦敏寫道:
客來無貌更無文,真氣相投氣自熏。
不善逢迎應恕我,但須談笑總由君。
公榮飲酒胸誠闊,阮籍看人眼太分。
蕉鹿夢原同戲局,未來過去總浮雲。
——<客來)
詩人與其友人都崇尚魏晉風骨,喜歡在詩酒之間抒發胸中的憤懣。這是對社會的抗爭,也是尋求心理平衡的一種方式。敦誠寫道:
入夜濤聲急,如聞百丈湫。
村樓歸酒客,浦月聚漁舟。
露氣涼於雨,詩襟淡似秋。
行歌偕雁侶,來此狎群鷗。
——<同諸兄弟飲月下聽濤聲)
月下飲酒賦詩,在短暫的歡樂中,詩人忘卻了先人遺留下來那根深蒂固的煩惱。
作為滿族詩人,敦敏、敦誠兄弟身上都具有北方民族那種豪邁的精神氣質。在他們留下的詩作中,這種氣質時有表現。敦敏寫道:
典裘為春服,服成有餘錢。
探囊留有用,籌畫都不便。
沽酒問市價,買醉頗充然。
到眼花柳媚,入饌魚蝦鮮。
開樽愁獨酌,有客來翩翩。
相呼復大叫,對坐松石邊。
三杯豈雲聖,一斗何足仙。
金樽自須滿,不必拘十千。
莫愁瓶暑罄,春服尚可捐。
——<典裘)
英親王阿濟格的子孫已如此潦倒:為制春服,需要典當了冬裝。即便如此,有知心朋友來訪,也還是要傾囊沽酒,一醉方休。為了不讓朋友的酒杯空了,連剛剛製成的春服,都捨得變賣,詩人的豪情可以想見。敦誠亦有一首題為(立秋前一日,大風雨自朝抵暮不止。石溏水溢,屋瓦苔生,濤沸長松,蠟翻蕉葉,台上對之,眉宇生快,遂命酒,與家人飲,作長歌下之)的長詩,先狀寫大風雨降臨的形勢,鏗鏘淋漓,不同凡響;後勾勒詩人一家在風雨襲擊下別有興致的情態,展現出詩人性格中曠達樂觀的一面。
難能可貴的是,在乾隆年間的宗室詩人中,敦敏、敦誠比較接近下層民眾的生活。反映下層人民生活,構成了其詩歌內容的一個方面:
禾黍登場菽谷新,今年稼穡未全貧。
村村賽社鳴簫鼓,為謝秋成報蠟神。
——敦誠<村居>二首之一
全詩真切地描繪了農家在豐收後的喜悅場景。在清代為數眾多的滿族作家中,最受後世推崇的當推曠世傑作(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了。他的過人才華使<紅樓夢)這部巨著不僅在中國,乃至整個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而在文學史上奠定了其不可動搖的地位。時至今日,對<紅樓夢)的研究已成為一門顯學——紅學。知人論世,對<紅樓夢)的研究不可不推及其作者,敦敏、敦誠兄弟的詩作就為我們對曹雪芹的認識提供了一些線索,這也是二位兄弟詩人對中國文學史貢獻的突出之處。
曹雪芹“家道中落”的際遇,與敦敏、敦誠兄弟相似,形成了他們共同的志趣,並使他們一生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誼。兄弟二人常邀雪芹飲酒唱和,互贈詩作。於敦敏、敦誠給曹雪芹的詩作中,曹雪芹的身世和為人便可見一斑:
碧水青山曲徑遐,薜蘿門巷足煙霞。
尋詩人去留僧舍,賣畫錢來付酒家。
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風月憶繁華。
新愁舊恨知多少,一醉氈氌白眼斜。
——敦敏<贈芹圃)
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
衡門僻巷愁今雨,廢館頹樓夢舊家。
司業青錢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何人肯與豬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敦誠(贈曾雪芹)
傲骨如吾世已奇,嶙峋更見此支離。
醉余奮掃如椽筆,寫出胸中塊壘時。
——敦敏(題芹圃畫石)
前兩首是公元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敦敏、敦誠兄弟到北京西郊訪曹雪芹時所作。從詩中可以看到曹雪芹的家道早已由盛而衰,此時已窮得“舉家食粥酒常賒”了;同時也說明了曹雪芹傲骨猶存,仍像阮籍一樣以青白眼視人。第三首則不僅寫出了曹雪芹的胸襟,也寫出了其畫風。
敦敏、敦誠與曹雪芹朝夕相處的結果,便是對其才華的由衷欽佩:
東風吹杏雨,又早落花辰。
好枉故人駕,來看小園春。
詩人憶曹植,酒盞愧陳遵。
上巳前三日,相勞醉碧茵。
——敦敏<小詩代雨寄曹雪芹)
四十年華付杳冥,衷旌一片阿誰銘?
孤兒渺漠魂應逐,新婦飄零目豈暝?
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
——敦誠(曹雪芹)
兩詩把曹雪芹比作曹植、李賀、劉伶,說明曹雪芹出類拔萃的創作天才在當時也已為人所識,(紅樓夢)創作成功的主觀因素更為明晰。
敦敏與敦誠的詩作雖有許多共同的方面,但就風格而言,敦敏較為平和,敦誠則更顯爽朗清冽。在與曹雪芹的友誼中,敦誠也顯得更為親切醇厚,故在宗室詩人中地位較高。蒙古族籍作家法式善稱讚敦誠“詩幽邈靜覯,如行絕壑中,逢古梅一株,著花不多,而香氣郁烈”。
詞語解釋
讀音:dūn mǐn
篤實敏捷。
《大戴禮記·五帝德》:“﹝ 黃帝 ﹞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慧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陳書·孔奐傳》:“都官尚書 王廓 ,世有懿德,識性敦敏,可以居之。”《南史·王融傳》:“﹝ 王融 ﹞母 臨川 太守 謝惠宣 女,性敦敏,教 融 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