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土特徵有二:西半部10餘米用生黃面沙土築成,土質純淨,較鬆軟,當為龍山城垣;東半部城垣為黑黃色細花夯土,質堅硬,應晚於龍山文化時期。其他三面城垣湮埋較深,未細探。城內有兩個東西並立的夯土台址,東台東西約100米,南北約160米,面積約14萬平方米;兩台間隔約70米。東台東部因挖沙受到破壞,據斷面和對坑底的鑽探,知台高6米,台址高出地表1米餘,其上還有1米左右的晚期堆積,形成一個大堌堆,由東向西呈漫坡狀。城內中部地面有豐富的商代後期陶片,周、漢陶片隨處可見,堌堆斷面有漢古匣墓,挖沙坑偶見大汶口文化陶片,並有特大型的龍山文化鳥首形鼎足,現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
山東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距今約4350─3950年。分布於黃河...
-
中原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距今約4350─3950年。分布於黃河...
簡介 歷史 -
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山東濟南章丘龍山龍山街道辦事處(原山東省濟南歷城縣龍山鎮)而...
概述 發現 分布範圍 類型 陶器特徵 -
教場鋪遺址
茌平教場鋪遺址位於山東省茌平縣樂平鎮教場鋪村西北。相傳戰國時孟嘗君曾於此練兵,故名教場鋪, 該遺址於1994年發現,到2000年進行了四次考古發掘。清理...
考古發掘 遺址規模 學術價值 -
茌平教場鋪遺址
茌平教場鋪遺址位於茌平縣樂平鎮教場鋪村西北,相傳戰國時孟嘗君曾於此練兵,故名教場鋪,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考古發掘 房址 -
教場鋪類型
德州、平原一線。主要遺址有教場鋪、尚莊、景陽岡、南陳等:主要遺蹟有城垣、房...35萬平方米,是迄今發現的龍山文化中最大面積城址。房址分圓形和圓角方形。陶器以灰陶...黃河下游地區龍山文化的一種地方類型,分布於山東省魯西黃河沖積平原上。東...
-
龍山文化[銅石並用時期]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屬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今屬章丘)而得名。經放射性碳...
考察發掘 分布範圍 遺址文物 研究保護 -
河套城址群
河套城址群,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境內史前時代城址陸續被發現,部分並經發掘。綜合20多年的發現,已知這批史前時代城址分別分布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