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從攝影史的長河史軸中,開啟25位攝影大師的作品視窗駐足認識攝影史上最具個人表現力與歷史價值的攝影藝術代表
攝影術發明以來,有數以百計乃至於千計的攝影家享譽國際。但鋒頭可能都不比本書的25位攝影家來得強健。
就作品的類型、文化意義、市場價值等元素,促就了這些攝影家的攝影史定位。世紀之交,艾弗瑞.史提葛立茲(Alfred Stieglitz)的「直接式攝影」奠定了美國攝影,愛德華.史泰欽(Edward Steichen)則令「作畫式攝影」凌越繪畫的價值。1920-1940的戰間年代,超現實主義攝影、社會寫實攝影、靜物攝影與景觀攝影幾大類別有了互相爭豔的氛圍,曼.雷(Man Ray)主導了超脫意識的超現實攝影,沃克.伊凡斯(Walker Evans)忠懇地取實美國經濟大蕭條的鄉間,愛德華.魏斯頓(Edward Weston)拍出世上最不朽的〈青椒〉,另外,安德烈.科泰茲(Andre Kertesz)且以感性製出前衛性的紀實,比爾.布蘭特(Bill Brandt)則混合自然、人體、建築為另類的景觀。而戰間至戰後,「紀實攝影」的風華年代,則非亨利.卡地亞-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勞勃.端諾(Robert Doisneau)乃至勞勃.法蘭克(Robert Frank)的少數才得詮釋。
當今,還有熱度不減的「時尚攝影」與「編導攝影」,時尚攝影表徵人物艾爾文.潘(Irving Penn)、理察.亞維登(Richard Avedon)與漢姆特.紐頓(Helmut Newton),其影像似乎永遠不褪流行;編導攝影於繼續挑戰紀實與觀念的同時,還結合了自拍攝影、矯飾攝影、數位攝影,並而出現了對手「後新客觀攝影」。德國的後新客觀攝影,有安德列亞.格斯基(Andreas Gursky)與湯瑪斯.史徹斯(Thomas Struth)兩人為首,企圖用如假包換的真實來對抗勞勃.梅波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安德烈.塞拉諾(Andres Serrano)、珊.泰勒-伍德(Sam Taylor-Wood)等人的花招盡出……。
這25位攝影家之作,實是收藏市場上的瑰寶。就在2007年,安德烈亞.格斯基以其$3,346,456美元作品,打敗了原先愛德華.史泰欽的$2,928,000美元,目前暫居第一。而本書唯一的亞洲攝影家杉本博司(Sugimoto Hiroshi)、身價最高的女性攝影家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編導攝影家代表傑夫.沃爾(Jeff Wall)等亦有百萬美元創作……。除外,具相當特色的馬力歐.傑考梅力(Mario Giacomelli)、強.蘇戴克(Jan Saudek)、皮耶與吉爾雙人組(Pierre & Gilles),更是攝影藝術史上的罕見人物。
就創作年代排序,自十九世紀末延伸到二十一世紀初的三個世紀,歷經了時代與市場的考驗;這25位攝影名家,值得我們於初探攝影藝術史之餘,再進一步領會攝影家們的創作過程與特色,與其作品在歷史上的價值。因此,本書絕對是攝影藏家的參考,亦是單一攝影家研究愛好者的必讀。
作者介紹
鄭意萱巴黎第八大學工藝美術系博士候選人。
主要研究攝影、複印與當代藝術。
論文及作品已由西班牙電導影像美術館(Museo Internacional De Electrofia)與魁北克複印藝術中心等機構收藏。曾任教於嶺東科技大學商設系攝影課程,現為專職藝術評論者,著有《攝影藝術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