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攀枝花建設初期,金沙江成為公路交通運輸的最大障礙,解決過江問題則是燃眉之急。為適應攀枝花基地建設時間緊、速度快的需要,確保物資過江及建設隊伍的集結,渡口總指揮部決定,在渡口大橋建成以前,先修建一座簡易跨江人行吊橋,以解決過江問題。 1964年9月,四川省交通廳勘察設計院對現場進行勘察。原設計為1孔跨徑180米無加勁桁人行吊橋,上下游主索中距4米,橋面淨寬3.8米,除人行外,可通行2噸以下汽車,由於使用密封導形鋼絲繩,原設計園形錨錠樁卡子錨緊固方法無法卡固,1964年底決定改錨錠坑設計為套簡錨固,改變設計後,尚有增載入重的潛力,總指揮部研究後決定於1965年元月從新設計,改變吊桿及橋面系的設計,達到通過8噸汽車的載重量,由四川省交通廳公路工程局第一工程處一隊承擔此橋施工,1964年10月21日正式開工挖基,僅用4個月零20天的時間,於1965年3月11日正式通車。
主要工程
渡口吊橋完成主要工程數量為:開挖塔基及錨錠坑石方1590立方米,澆築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1248立方米,漿砌石料300立方米,駕設橋面180米,修築橋頭引道305米,全橋實耗主材料為直徑30.5及直徑40.5毫米密封倒形鋼絲繩59.84噸,型鋼12.84噸,鋼筋19.7噸,鋼鐵鑄鍛件16.67噸,水泥432噸,園木609立方米,鋅522公斤,由於此橋為攀枝花基地建設重點突擊任務,採取邊設計邊施工的辦法,投資控制數為92萬元,後來兩次進行修改設計,改人行為腳踏車行,因而增加套簡拉桿,增大橋面系部分構件尺寸,實際開支為99.61萬元。
渡口吊橋通車兩年時間,晝夜承受著南來北往的汽車及過往的行人,汽車排隊過橋有時多達300餘輛,少則30—50輛,由於長期超負載使用,大大縮短了使用壽命,出現了橋北錨錠坑開裂、橋面木材腐爛現象,1966年12月渡口大橋建成通車,此橋勝利完成歷史使命,便拆除了吊橋兩頭橋面,封閉能行。1981年,攀鋼將此橋改作輛送煤氣管道專用橋,移交市煤氣公路管理。
為攀枝花鋼鐵基地建設立下了大功的渡口大橋,安全運行35年之後拆除,在大橋原址建設的新渡口大橋2002年12月29日開工。 渡口大橋於1966年12月建成通車,橫跨金沙江兩岸,連線大渡口和攀鋼廠區弄弄坪,橋長304.5米。由於該橋近年來處於極度超負荷狀態,造成大橋橋樑結構>橋樑結構病害,危及車輛及行人安全。2002年2月6日,攀枝花市根據省交通廳公路局檔案要求,正式關閉了渡口大橋,並決定在拆除該橋後在原址建一座新渡口大橋。新渡口大橋計畫投資4100萬元,橋型為上承式鋼筋砼箱形拱橋,主孔淨跨170米,橋面全寬26.5米,設計荷載等級為汽車———20噸,揸車———120噸,橋樑總長為385.88米,雙向4車道,建設工期為25個月,將於2004年底建成通車。據了解,新渡口大橋建設將交通功能與美化、亮化及橋南、橋北廣場建設進行整體構思,成為該市的又一城市景觀。
渡口大橋已經於2004年在原址新建,新橋全長為285.88米,主孔淨跨170米,橋面寬26.5米,橋形為鋼筋混凝土箱形拱橋,車行道寬15米,為雙向4車道,新橋保留了舊橋在外形上的特徵,新橋建好後,猶如舊橋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