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採集於一種樹,叫漆樹。漆樹是落葉喬木,樹高20米左右。在日本、朝鮮、越南、緬甸等地都有生長,但產量和質量都不如中國甘肅南部至山東一線,那裡的環境非常適合漆樹的生長。采漆季節為每年的4-8月,三伏天采的漆質量最佳。采漆時,漆農用蚌殼割開漆樹皮,露出木質,切成斜形刀口,將蚌殼或竹片插在刀口下方,讓漆液流入木桶中,再用油紙密封保存。這過程有點像從橡膠樹上割膠。這種漆由於本身就源於植物,所以它與木質的親和力非常強,可以滲透到木質的深處去。同時由於它的天然性,所以沒有污染,安全環保,不傷害人體。
大漆家具大致分兩路,宮廷貴族一路以厚漆動刀為貴,凡剔犀剔紅乃至剔彩一類,都以深刻為尚。這類家具極重欣賞,不重使用,故生產與存世甚少;另一路髹漆為本,無論單色朱黑,還是彩繪描金,都將漆制本能盡現,純色表現單純,彩繪極盡工巧。另外一種傳統的大漆與木質家具結合——擦漆。擦漆工藝對家具的本身材質要求很嚴格,通常選用質地堅硬,木色美麗,紋路清晰,無任何殘損及斑疤的材質,色差不能太大。常用木材有紫檀,黃花梨、烏木、老紅木等,所以明式家具中比較多的套用。
擦漆是將稀釋調和過的大漆髹塗於家具的表面,待漆要乾未乾時,用紗布擦掉表面漆膜,擦後漆面即可乾燥,不見光澤,而木材本色則呈現出來。擦漆需進行多次,而每次都得開的極薄極薄,如此反覆操作,直到漆膜達到一定厚度要求。待漆徹底乾後,還要進行打磨推光處理。傳統擦漆的打磨推光很講究,傳統打磨不用砂皮,而是用一種草料,它是一種名叫“節節草”又稱“木則草”的蕨類植物。使用時選細的節節草編成草蓆狀,先乾磨後水磨,以摸去漆膜的浮光,推出內蘊的精雅,使漆面有如光亮似玉的效果。擦漆家具在古家具領域獨樹一幟,自成一族。擦漆家具要兼顧木材紋理的表現力,透明的漆下還要讓木紋顯現,所以髹漆較薄,擦漆家具對家具木材有紋理要求,北方最常見的就是榆木擦漆家具,南方紅木擦漆家具,擦漆家具材料不一樣使用工藝也不同。
傳統擦漆的家具有溫潤如玉的感覺,現代噴漆塗化學漆則相對較假,也會有一定的味道。從工藝上講,擦漆工藝所產生的效果是一般現代化學漆所無法比擬的。通俗地講,化學漆的製作工藝是把漆覆蓋在木製品表面,越用越毛糙,用刀可以鏟下一層漆皮,而傳統擦漆是一層層將生漆反覆吃進木質表面的毛孔內與木質混為一體,不但保護功能更勝一籌,且可防腐蝕、耐酸鹼、耐高溫、防火,隨著使用年代久遠會越來越光滑。
生漆在南方套用更為廣泛,由於南方天氣潮濕,在家具表面塗上一層薄薄的生漆可以很好的起到防潮的作用。以往有南漆北蠟的說法,說的是南方的家具上漆,北方的家具燙蠟。但南方的家具也有不少上蠟的,北方的家具也有許多上漆的。擦生漆後的家具是既保持原來木質的紋理,又增加了木質沉穩大方的色澤,符合大眾的審美眼光。增強了家具的藝術欣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