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產生根源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曾與雷鋒所在部隊是近鄰,雷鋒也多次來該校作過報告,那幅影響海內外,感動億萬人的“雷鋒擦汽車”照片也是在該校拍攝的。在“撫油人”看來,走進撫順的過程就是走近雷鋒的過程,在他們的記憶中,走入大學後的第一堂課,是從雷鋒紀念館開始的。“一顆釘”、“一滴水”、“一團火”、“一塊磚”、“一片葉”精神也自此如雨後甘霖,滋潤著莘莘學子的心田。
學校把雷鋒的“釘子”精神同大學生熱愛本專業,乾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結合起來。堅持在新生入學教育、學生社會實踐和畢業教育中開展使命教育。讓他們深刻了解石油石化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重要地位;深刻了解石油石化工業集團化、多元化、股份化、國際化的經營戰略;深刻了解石油石化戰線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工人階級的光榮傳統和高貴品質;深刻了解所學專業在社會上的廣泛套用前途和發展前景。使他們增強光榮感、使命感,確立“獻身石化,振興中華”的遠大志向,做到乾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在艱苦的環境中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學校在育人的過程中,始終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如何去理解他人、如何與他人合作、如何與他人交流,從而培養了大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使大學生懂得,一個團隊就是一個具有高度向心力的集體,團隊強調通過集體成員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集體成果,這個集體成果超過成員個人業績的總和。在團結協作的教育過程中,學校強調愛校是團隊精神的基礎、敬業是團隊精神的根本、務實是團隊精神的精髓、創新是團隊精神的靈魂。
現象實例
1、中油撫順石化分公司技術總監兼技術中心主任郭奇,是該校1986年石油加工專業的畢業生。他參加工作後,一直以雷鋒為榜樣,乾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多年來,他一直從事煉油和化工的生產、技術管理,重大項目的研發和技術改造等工作。“重油接觸裂解制乙烯工藝”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具有戰略意義的重點開發項目。 2002年 7月,在試驗進入最困難的時刻,郭奇受命負責現場總指揮工作。他通過一次次艱苦的試驗、摸索出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得到了中油集團公司領導的高度評價。此外,他還先後榮獲了撫順市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化工裝置專家等多項稱號。
2、1987年畢業於該校套用化學專業的耿承輝,現任中油遼陽石化分公司總經理。多年來,他在企業管理中充分發揮“一滴水”的團結協作精神,提出了“靠事業留住人,靠感情留住人,靠繼續教育、深造留住人”的理念。在企業中,做到了在公平競爭中識別人才,在創新實踐中培育人才,在事業發展中凝聚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關愛人才,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系統化的人才開發格局。由於耿承輝在工作中始終堅持“一滴水”的團結協作精神,無論是他在撫順石油化工公司,還是中油遼陽石化分公司,他所帶領的企業都是中國石油系統同類企業中發展較快的企業之一。
3、1982年 9月,閔希華從該校油氣儲運專業畢業來到新疆油田油氣儲運公司工作。到生產崗位後,閔希華堅持發揚“一團火”的無私奉獻精神,孜孜不倦地追求新知識、新技術,很快從一名技術員成長為精通業務的工程師,並走上領導崗位,擔任了油氣儲運公司的經理、黨委書記。1997年,閔希華創造性地提出了公司“四個一”目標建設,即建立一套精良的設備、一套高新的技術、一套科學的管理體系、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同年 11月,“四個一”目標建設正式實施,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工程在公司全面展開。1998年至1999年,閔希華又主持了克烏複線油改氣科研項目工作。在施工過程中,他帶領科研人員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使技改工程順利投產,並在技術創新上創造了全國 5個第一,為油田節約投資 2.6億元。
4、耿作孝,1981年12月從該校儲運專業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後從最基層乾起,一步步走上大慶油田建設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的崗位。他組織完成了幾十項較大工程設計任務,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現象影響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辦學過程中,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始終用雷鋒日記激勵學生,志在四方,同時不忘母校的培養,不忘回報社會。建校至今,學校共為中石油、中石化和社會各界培養了 6萬多名棟樑之材,其中有 2人為省部級幹部,30人為正局級幹部,55人為副局級幹部, 100餘人獲得國家級、省級“五一”勞動獎章和石油、石化總公司級的技術專家榮譽稱號。如今,學校的廣大畢業生已經成為我國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骨幹力量。他們始終沒有忘記學校的培養和教誨,懷著綠葉對根的情意,時時刻刻關心和支持著學校的發展和建設,並為推動改革創新、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貢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做出了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