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雜食熊

摩洛哥雜食熊

摩洛哥雜食熊分布區域曾經從摩洛哥至利比亞,棲息於阿特拉斯山脈和鄰近地區。摩洛哥雜食熊的皮毛是棕黑色的,朐部沒有白色標記,上腹部的皮毛桔紅色。摩洛哥雜食熊身體結實,皮毛更厚,但口吻和爪比美洲黑熊短,雜食性,以植物根莖和堅果為主要食物。

外形特徵

摩洛哥雜食熊 摩洛哥雜食熊

摩洛哥雜食熊是棕熊中體型較小的亞種,只有100多千克重,比棕熊中最小的敘利亞棕熊(不足90千克)稍大些,比美洲黑熊略小些。是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類,曾被當作獨立的物種。該亞種有一張很短的臉,口吻和爪比美洲黑熊短,身材粗壯。有蓬鬆的黑棕色皮毛,有的喉嚨處有白色的皮毛,背部黑褐色,胸腹部橙色或紅褐色,毛皮為100-130毫米長,體型很壯碩結實。

棲息環境

棲息於阿特拉斯山脈和鄰近地區的森林中。

生活習性

摩洛哥雜食熊胃口極好,是雜食動物,主要吃橡實和堅果,葷素都愛吃,包括植物、昆蟲、魚類、鹿、羊、牛,也吃腐肉、鳥和鳥蛋。通常,摩洛哥雜食熊不會主動攻擊人,但是帶著仔熊的母熊或是受傷的熊會變得異常兇猛。它在每年的6月份交配,雌雄在一起只相處3個星期即分手。小熊剛出生時未睜眼,無毛,無牙齒,體重不足450克。幼熊要在母熊的照料下生活兩年才能離開。
分布範圍主要分布於非洲西北部,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脈。

滅絕原因

阿特拉斯因緊靠地中海,這裡氣候濕潤,森林廣袤,為棕熊和其他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間,幾個世紀以來,摩洛哥雜食熊一直安逸地生活著。可是由於阿特拉斯地區物產豐富,因此這裡一直是歐洲列強的必爭之地。特別是阿爾及利亞。早在16世紀即淪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歐洲列強來到以後,不但欺壓當地人民,還掠奪各種自然資源。野生動物當然也成了他們掠奪的對象。他們大量捕殺各種野生動物,把皮和肉運回歐洲市場出售。棕熊因肉質鮮美,皮毛用途廣泛而遭到了毀滅性的捕殺,不論成年的、未成年的、雄的、雌的,見到就殺。
1870年代在摩洛哥的里夫山區,最後一隻棕熊被獵殺,此後人類再也沒有發現過摩洛哥雜食熊。隨即這種在北非生存了長達幾千年的熊類便被人類宣告滅絕,非洲大陸至此熊跡全無。至於滅絕的具體年份,目前難以考證,專家們先後提出過1870年、1871年、1873年、1874年等多種觀點,但以上的滅絕時間全部只是推測,沒有任何史料證明。但可以肯定的是滅絕在1875年以前。有科學家甚至認為它們遷移到了非洲東部仍然生存著,但這種看法現在無法證實。
摩洛哥雜食熊曾經生活在從摩洛哥到利比亞的廣大地區。在羅馬帝國時期,它們曾經被抓去鬥獸和用來處決犯人。在羅馬帝國滅亡後,北非的自然環境已由於人類亂砍亂伐和家畜泛濫而被嚴重破壞,使得它們的數量逐漸減少,棲息地也漸漸地縮小,最後只剩了阿特拉斯山脈一帶,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裡,也常被當作害獸和有藥用價值而受到人類捕殺。19世紀70年代最後一隻棕熊在摩洛哥被獵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