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田野作業反思

摩洛哥田野作業反思

《摩洛哥田野作業反思》是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美〕拉比諾著、高丙中,康敏譯。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摩洛哥田野作業反思

田野作業是人類學知識生產的主要的和獨特的方法。在本書中,保羅·拉比諾將自己在摩洛哥的田野作業經曆本身作為民族志敘述的對象,從而使人類學乃至一般的社會科學的知識生產過程成為反思對象。作者坦誠地展示了人類學家在田野的活動細節,關注人類學家與當地人認知方式的異同,說明田野作業過程如何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類學家收集到的資料,引起了學界內外關於學術倫理和方法論的激烈討論。

1977年首次出版的這本小冊子以其勇氣和智慧成為反思人類學的代表作,因其對人類學知識生產方式的卓越的倫理-哲學反思而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目錄

中譯本序

引言

第一章 垂死的殖民主義的殘餘

第二章 被打包的物品

第三章 阿里:一個局內的局外人

第四章 進入

第五章 可觀的信息

第六章 越界

第七章 自我意識

第八章 友誼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象徵支配》譯介

部分章節試讀

第一章 垂死的殖民主義的殘餘

塞斯(Sais)平原位於非斯(fez)和塞夫魯兩座城市(均建於公元9世紀)之間的鄉村,起伏平緩,是摩洛哥最豐饒的地區。這裡滿眼蔥綠,與任何關於沙漠帳篷或摩爾式景色的浪漫想像完全不符。離開宏偉的被城牆包圍的非斯城,這段風景更讓人想起法國。塞斯曾是法國殖民統治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殖民者們給這裡帶來了機械化、灌溉,也帶來了收益。

這裡的田地規劃得很有規則,肥沃的深色土壤、蜿蜒數英里的高架灌溉水渠、布局呈格線狀的果園和不時出現的農舍,這些同雅克·貝爾克(Jacques Berque)所描述的法國在北非的殖民地形象極其吻合:沒有人煙的土地被沒有土地的人所包圍。農場中散布的農家住房的瓦片屋頂,與農業工人居住的成片的泥與磚混建的窩棚形成強烈對比,這種工人房在沿著塞斯平原去往塞夫魯的途中越來越多。農家住房還像以前那樣用籬笆隔開著,而工人房由成行的仙人掌分隔著,但農場的主人不再是法國人。這個地區已經大部分被國有化,由摩洛哥政府管理,其餘則為非斯的富商所有。

……

即使穿過這樣富饒的鄉村,當塞夫魯城出現在地平線上時,人們仍然震驚於它的繁榮,這個小城從非斯的方向是看不到的。小山現在顯得更加真實了,景色也更具而沒有規律了。塞夫魯大約有25000人口,是座真正的綠洲城市。塞斯平原便利的灌溉條件妨礙人們在剛接觸的時候注意這個事實;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