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背景
1942年6月13日,為了蒐集其他國家的情報,美國成立了戰略情報局,即OSS。在二戰期間,共有約2.5萬人為該局工作過,其中多數來自美國陸軍,四分之一是普通百姓。威爾德·比爾·多納溫負責領導該機構,他是一位經歷了戰火洗禮的一戰老兵。他創建了美國第一家情治單位,隨時準備吸收那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
歷程
博格的第一次間諜行動可以說是無意的,發生在1934年。當時,他和一些隊友在賽季結束後訪問了日本。誰也不會想到,棒球界組織的這次友好訪問,竟然在二戰中對日本構成了極其嚴重的威脅。
在那次訪問之餘,博格爬上一家醫院的屋頂,把東京的工業區和港口都拍了下來,並把這些膠片帶回了美國。隨著美日之間衝突的不斷升級和戰爭日益臨近,有關日本的資料開始升值。於是,博格和美國情報界取得了聯繫,並讓他們看了他拍的片子。
1941年12月7日,日軍突襲了珍珠港,美國人視這一天為“國恥日”。4個月後,也許是博格的膠片幫了忙,美國人以牙還牙,對東京發動了猛烈的空襲。與此同時,博格和情報界的來往也密切起來,並很快加入了OSS。他的間諜生涯就這樣開始了。
博格一生中最重要也是僅有的一次危險任務,恰恰也是他需要完成的第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了解德國核子彈研製計畫的進展情況。為此,他必須深入納粹戰爭機器的心臟。博格的目標是韋爾納·海森伯格,這是一位德國物理學家,被認為是希特勒核子彈研究計畫的負責人。博格裝扮成一個原子專家,暗中尋找接近海森伯格的機會。
這次任務中最富有戲劇性的場面,發生在蘇黎世的一次講座上。當時,海森伯格正在給許多物理學家講課,而博格已經得到了上級的授權:如果他認為海森伯格確實在製造核子彈,就可以當場殺死他。但博格發現德國人根本就沒有核子彈,這次講座讓海森伯格幸免於難。
這條德國沒有核子彈的情報,幫助盟軍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而博格的最大作用,就是讓華盛頓那些認為希特勒正在製造核子彈而異常恐懼的人,終於稍稍鬆了一口氣。
後續
博格帶著微笑回到了美國,二戰也以同盟國的勝利宣告了結束。以博格為原型,尼古拉斯·戴維道夫撰寫了《棒球手是個間諜》一書。博格的確是一名出色的棒球手,也是一位優秀的情報人員,在棒球場上或敵人的後方,他表現得靈活自如,因為這些工作對他來說駕輕就熟。
戰爭結束後,博格失去了這份充滿神秘和驚險的工作,和平的環境反而讓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1972年,博格在新澤西去世。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德國人現在怎么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