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兩葉雖為贈,交情永未因。
同心何處恨,梔子最關人。
作品賞析
摘下潔白芬芳的花朵相贈,已是多么有情味的韻事。何況那花兒並蒂同心,更象徵著深深的友誼。同心梔子成為後人詩詞中習見的典故。如唐人劉禹錫《和令狐相公詠梔子花》:“且賞同心處,那憂別葉催?佳人如擬詠,何必待寒梅?”唐彥謙《離鸞》云:“庭前佳樹名梔子,試結同心寄謝娘。”宋人梅堯臣《種梔子》云:“同心誰可贈,為詠昔人詩。”謝娘也因之成為青年女子的代稱了。
作者簡介
劉令嫻(約公元525年前後在世)字不詳,出生官宦之家,齊大司馬從事中郎劉繪之女,南朝梁代文學家劉孝綽第三妹,世稱“劉三娘”。彭城(今江蘇徐州)人,生卒年不詳,約梁武帝普通六年前後在世,東海徐悱之妻。徐悱,字敬業,是僕射徐勉之子,524年,徐悱死,令嫻作《祭夫文》,辭意悽惋,留下“令名士擱筆”的美談。此文載於《藝文類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