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插柳
千條拂翠微 ,雨後碧新肥 。
卻憶靈和殿 ,楊花滿地飛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拂:輕輕擦過。翠微:薄薄的翡翠,此喻柳枝翠綠如玉。
2.碧新肥:意指碧綠的柳樹,經雨水滋潤,枝葉更加肥厚。李清照《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靈和殿:南齊武帝蕭賾所建宮殿。有人將蜀柳獻給他,他喜愛其枝條柔美如絲,就命種在靈和殿前,常來觀賞。後人就以靈和殿作為楊柳的美稱。
4.楊花:指柳絮。
白話譯文
千條柳枝掃拂著山巒益顯青翠,雨後的柳葉碧綠欲滴似更厚肥。
使人憶起了遍種楊柳的靈和殿,楊花和柳絮隨風飄舞滿地紛飛。
創作背景
夏完淳五歲時,就能讀懂深奧的《五經》。七歲時,能寫出很好的詩文。八歲那年,他隨父親夏允彝去拜見學者錢謙益,錢謙益叫他以窗外春色為題寫一首五言絕句。他提筆便賦成《插柳》。
而《夏完淳集》的箋校者認為這首詩當作於順治二年(645年),夏完淳時年十五歲。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詩所詠的是一株插柳。詩前兩句是實寫。後兩句則是想像之詞,乃虛寫。這首詩以清新的格調,描寫了雨後的新柳,那繁多而柔韌的柳條、碧綠而肥滿的葉片。由此,詩人想到了南北朝時期南齊武帝蕭賾靈和殿前的柳樹。作者借用“靈和”柳之典,進一步突出插柳之“風流可愛”,並預見這株插柳不久之後亦會“楊花滿地飛”,把那白色絨毛的種子向四方播撒,擴大其頑強的生命。以這株插柳的藝術形象中,讀者不難看出少年夏完淳生氣勃勃的英姿。
詩人把古今、彼此、虛實結合起來,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這首詩具有很大的容量,給人留下了廣闊的想像餘地。
名家點評
蘇州大學教授王英志《元明清詩詞選》:這首五絕語言典雅、清麗。
作者簡介
夏完淳(1631~1647年),原名復,字存古,別號小隱、靈首。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其父夏允彝、其師陳子龍皆抗清志士。完淳自幼聰慧,有“神童”之譽。六歲即能詩文。十四歲就隨同父親與老師起兵抗清。其父兵敗殉國後,又與師陳子龍起兵太湖,盡以家產餉軍,魯王授中書舍人。子龍戰敗,夏完淳至太湖吳易軍為參謀。吳易敗,他仍為抗清而奔走。清順治四年(1647)六七月間在家鄉松江(一說浙江嘉善)被捕,並押解到南京。完淳大罵審訊官漢奸洪承疇,寧願殺身報國,不肯投降。終被殺,年僅十七歲。作為一個早熟而才華橫溢的詩人,又有戰鬥生活的實踐,夏完淳的詩作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多抒寫國破家亡之恨,風格慷慨悲壯,又清新開朗。今有《夏完淳集箋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