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
在膠東,掖縣(今萊州)人以講究謀略,富有智慧而著稱,有“掖縣鬼子”一說。“鬼子”,意為做買賣時“點子”多。
《萊州府志》記載:“力於耕桑,不賤商賈,鄉黨歲時相會,貧富相資,有藍田鄉約之遺風”。《掖縣誌》寫道:“憑負山海,民負魚鹽以自利……”。《元史》記載:“男通魚鹽之利,女有紡績之業,士淳樸而好經術,矜功名近頗奢”,這些歷史記載都說明了掖縣人的特點。
出處來源
“掖縣鬼子”之說的出處,人們比較認同的是掖縣人買大蔥的故事。
話說那個深秋,一黃縣人拉了一車大蔥去西鄰掖縣,賣給掖縣兄弟甜麵醬沾大蔥吃。蔥看上去就招主婦稀罕,但黃縣嘴子拉車拉的背上生汗鹼,脾氣就不好,兩毛錢一斤斷不砍價。有兩個掖縣鬼子趕集來,不知買一大車蔥乾什麼用,莫非是開館子的天天蔥爆肉?非要攔腰砍價。雙方僵持不下功夫,其中一鬼子突然開竅,對嘴子哥說:“正好他喜歡吃蔥葉,我喜歡蔥白,中間一折兩半,一半一毛,總賬你不吃虧。”這黃縣嘴子被兩個鬼子給磨的萬般無奈了都,也沒仔細分析,情急之下覺得也不知虧——一半一毛,加起來正好兩毛。隨把一車蔥掰成兩段,賣給倆掖縣鬼子。
晚上回家,老婆給燙了兩錫壺白酒,喝得醺醺然時開始向老婆講遇到的奇人其事,說那掖縣人再個精靈古怪也精不過俺黃縣人呀?砍了半天價,結果還是兩毛一斤賣了出去。樂的倆鬼子唱著小曲兒顛了。
老婆聞之大喜:當家的就是能耐。今天賣了多少錢?
酒漢把錢從褡褳里拿出,往炕桌上一拍:這兒呢,拿去藏好哈。
老婆數了數,覺得比昨天那一車竟然少了一半錢呢,就問緣由。這酒漢數了三遍果真比昨兒少很多。橫分析豎琢磨,終於幡然醒悟,被倆鬼子給耍了。
“掖縣鬼子”由此得名,越傳越遠,以至於若干年後的20世紀80年代,一青島大嫚看好一掖縣籍靚仔,兩人愛得如膠似漆。大嫚領靚仔回家讓爹娘過目,豈知老人家一聽那掖縣腔就彆扭,一問果然是掖縣人便斷然不允這樁婚事,說丫頭你怎么找了個鬼子來家?日後把你給賣了你還幫他數錢呢。唉,生在掖縣何罪之有?一對恩愛鴛鴦就這么因為史上有那么“掖縣鬼子”一說,就被活活拆散了,真比竇娥還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