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寶七郎

招寶七郎

招寶七郎,在宋元明時,名氣很大,如《水滸傳》第七十回(沒羽箭飛石打英雄,宋公明棄糧擒壯士):“雷橫先到,張清手起,勢如招寶七郎。石子來時,面門上怎生躲避,急待抬頭看時,額上早中一石子,撲然倒地……”。梁山好漢沒羽箭張清擅使飛彈,因他投石子的姿勢和招寶七郎手搭涼棚眺望的形象相似,故有此喻。

出處

即大權修利菩薩(利也作理),禪林護法神,亦為阿育王山之護法神,印度阿育國王子。日本的《禪學大辭典》有記載:“大權修利是天竺阿育王郎子,為護育王所建舍利塔,以神力來支那國(中國),止明州(寧波)招寶山”。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大權修理菩薩》記載:“禪剎護法神,略稱大權菩薩。原祀於浙江省定海縣東(現寧波市北侖區)招寶山,故又有招寶七郎之稱。”從上述兩段文字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大權修利是當時護送舍利子來中國的阿育王子,後來他被尊為菩薩供奉於浙江定海縣東(現寧波市北侖區)招寶山,所以又稱之為“招寶七郎”。招寶山即現寧波市北侖區阿育王山,至今山上還有“大權洞”、“七郎岩”遺蹟。阿育王山是四明鄮山的支脈,因海陸變遷,宋以後阿育王山一帶海灣逐漸成為陸地,後來遂將甬江口位於寧波市鎮海區的“侯濤山”更名招寶山。當初山臨東海,渡海者每望山而遙祈大權菩薩之護祐,故寺院中大權修利菩薩的形像,多作加額遙望船隻之狀。

名字歷據

《舊唐書》〈宣宗本紀〉則更加詳細地記載了阿育王子的“招寶七郎”稱號的來歷據《舊唐書》〈宣宗本紀〉記載,唐宣宗即位前曾在浙江鹽官(浙江海寧鹽官)的安禪師處剃度,會昌五年(845),宣宗至會稽參詣釋提桓因祠,祈復興法門,神即託夢告曰︰‘三年後登位,必自興法。’事果驗。唐武宗崩,宣宗即位,改元大中。大中元年(847)二月,廢除廢寺令,度僧尼大興法門,並敕釋提桓因‘招寶七郎大權修理菩薩’之號。大權修利菩薩其形像,身著帝王服,左手安置於膝上,右手加額,作遠眺狀,以示護航、招寶之意。渡海者每望山而遙祈護佑。

元代臨濟宗僧月江正印禪師所撰的《月江印禪師育王錄》曰:“僧問:‘大權菩薩因甚以手加額?’外師云:‘行船全在把梢人。’”。意指大權修利菩薩是行船者的守護神。又依《道元和尚行狀》載,宋·寶慶三年(1227)冬,道元自宋返日,在解纜發舶時忽有化神出現,道︰‘我是招寶七郎,願相隨護正法’,說完自化成白蛇三寸許屈蟠入缽囊,隨同道元赴日。因此,曹洞宗寺宇皆供奉此神為伽藍守護神。元代僧人清拙正澄嘗作大權贊;“威權廣大,赫赫煌煌,神通電也非速,願力金兮未剛,護佛真身舍利,依前不識佛光。如何是佛光?斫額望扶桑。”。

水滸傳記載

招寶七郎在宋元明時,名氣很大。如《水滸傳》第七十回(沒羽箭飛石打英雄,宋公明棄糧擒壯士):“雷橫先到,張清手起,勢如招寶七郎。石子來時,面門上怎生躲避。急待抬頭看時,額上早中一石子,撲然倒地……”。梁山好漢沒羽箭張清擅使飛彈,因他投石子的姿勢和招寶七郎手搭涼棚眺望的形象相似,故有此喻。

日本平戶島也祀此神,稱為七郎權現,其與長崎民間所供奉的媽祖,均為中國沿海居民所奉祀的護航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