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屍那羅

拘屍那羅

拘屍那羅(梵語:कुशिनगर,Kuśi-nagara,巴利語:Kusi-nārā),又譯俱屍那、拘屍那等,意為釋迦牟尼涅槃處。拘屍那迦為釋加牟尼圓寂地。這裡也是佛陀生前最後度弟子須跋陀羅和涅槃後金剛力士放金剛杵處,以及八王分配佛舍利處。薈萃拉各國的佛寺建築風格,地理位於印度北方邦哥達拉克浦縣凱西以北約2.5公里的摩達孔瓦爾鎮,是佛教的四大聖地之一。

簡介

拘屍那羅拘屍那羅

拘屍那羅因為是佛陀入滅的地方,佛教徒對整個地方十分敬重,加以禮膜朝拜,

在這裡建了佛塔、僧院。阿育王時,曾立有2根石柱,現已毀壞。1852年西方學者開始在此進行發掘,歷時60年才停止,取得了不少成果。現已發掘出的遺址有臥佛殿、大涅槃塔、安加羅塔和聖者殿等,以及不少佛像。20世紀以來印度政府和各國佛教徒投資修復、新建不少佛寺佛塔,成為世界佛教徒重要朝聖之地,也吸引了各國的遊客。

5世紀時,中國晉僧法顯來此禮佛,看到“城中人民亦稀曠,止有眾僧民戶”,說明已經開始凋零。7世紀時.唐僧玄奘來此,描繪當地“城郭頹毀,邑里蕭條,故城磚基,周十餘里。居人稀曠,閻巷荒蕪”。城西北阿恃多伐底河西岸有婆羅樹林,其樹皮青白,葉甚光潤。有兩棵樹特別高,為佛陀涅槃處。

歷史傳說

拘屍那羅拘屍那羅

釋迦牟尼在八十歲高齡的時候,來到拘屍那羅。依照與波旬的約定,示滅。

在示滅之前,佛傳來弟子們,最後一次回答他們心中的疑問。這一夜有位120歲的老人名須跋陀羅,聞佛欲滅度,前往雙樹間,見佛聞法,當夜受具足戒。是釋迦摩尼住世最後弟子。然後讓弟子阿難在兩棵娑羅樹之間打起一個臥床,側臥在上,佛安慰道:“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實危脆無堅牢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語畢,安詳的離開了世間。雙樹慘然變白。大唐西域記:“……至拘屍那揭羅國(中印度境)。拘屍那揭羅國,城郭頹毀,邑里蕭條。故城磚基,周十餘里。居人稀曠,閭巷荒蕪。……”

周邊寺廟

大涅槃寺和大涅槃塔

大涅槃寺大涅槃寺

大涅槃寺(Nirvana Temple)和大涅槃塔(Maha Nirvana Stupa)是兩座白色的建築,

給人一種聖潔和莊嚴感。寺廟裡供奉著一尊巨大的金色的世尊涅槃像。據專家考證改塑像建造於公元5世紀。佛像長61米,用整塊石頭雕成,枕右手側身而臥,面朝西方,象徵佛陀到西天往生。佛像睡在7.32米長、1.71米寬、0.64米高的睡榻上,榻與像原為一塊整石,現改由磚和石混合砌成,上面雕刻了佛弟子阿難、蘇婆達和摩拉酋長瓦吉拉婆尼及另外不知姓名的五人像以及銘文。

大涅槃寺的庭院及中央參拜道上,種植了許多無優樹,而大涅槃寺前有兩株娑羅樹,樹齡大約30多年,長得十分茂盛。庭院裡的一方水池裡盛開著紫色的荷花。池水將大涅槃寺投影在水裡,如同將佛法投射在我們心裡。夕陽下的庭院分外安靜,鳥鳴花香。落日的餘暉將寺院、樹木度上了金邊,世界充滿了祥和、安寧。

大涅槃塔大涅槃塔

大涅槃塔距離大涅槃寺不遠。據《大唐西域記》卷六記載,佛陀在此涅槃後,阿育王在此建塔紀念,高200餘尺,

塔前建有石柱,塔基雖傾陷,但上面鐫刻了如來寂滅之事。以後有過多次修葺,但卻隨著印度佛教衰滅而毀壞。1927年緬甸佛教熱心發願重新修復。新塔高50.9米,塔身上下遍體懸掛鍍金片,在陽光下金光閃爍,像一團火焰發出光芒。

荼毗塔

荼毗塔和阿育王柱荼毗塔和阿育王柱

大涅槃寺東方1.5公里處,有一座磚造的荼毗塔(Ramabal Stupa),為佛陀如滅後火化的地方。

據《大唐西域記》卷六載“城北渡河三百餘步,有翠堵坡(即佛塔),是如來焚身之處,地今黃黑土,雜灰炭,至誠求精,或得舍利。”基壇的直徑約46米,高度大約15米,原來是天冠寺的遺蹟。佛陀火化後的舍利安放在拘屍那迦的精舍供奉,和佛陀有因緣的國家都要求分配舍利,最後均分成八分,給八個國家帶回去供奉。相傳佛陀入滅後兩百多年,阿育王統一印度時,將分配給八個國家的舍利起出,仿效佛陀的八萬四千法門,細分舍利,在各地建立佛塔。如今的火化塔看上去是一堆光禿禿的弧形磚石遺蹟。磚塊上有朝聖者貼金的痕跡。塔周圍的翠綠的草坪上長著高大的熱帶樹木。朝聖者們在塔前跪拜,繞塔經行或者在塔前禪坐或長跪不起。

佛陀最後說法處的遺蹟

拘屍那羅拘屍那羅

在大涅槃寺南方100米,有精舍遺蹟,建了一座小寺廟,安放著降魔成道,

解觸地印的佛陀雕像是11世紀的作品,這裡是佛陀最後說法處的遺蹟。

中國的雙林寺

中國的雙林寺(Linh-Son Temple)。該寺在20世紀上半葉時由中國湖南瀏陽尼僧果蓮尼師發心施造。除了寺門是中式風格的建築外,寺廟裡的其他建築都不太像中國的寺廟。每座建築物上用中文鐫刻了發心捐建者的姓名。從銘文上看大多由馬來西亞人捐建。寺廟裡沒有中國的出家人,也沒有人會講漢語。

印度朝聖是八大聖地之拘屍那羅

去 印度朝聖,佛陀聖跡有很多,而且有很多聖跡已經埋沒在歷史的塵封之中,眾生福慧淺薄,無緣再看到。現有的印度尼泊爾朝聖十八大聖跡線路,是根據 蟬友圈·佛旅網創始人 衲木錯,在多年的佛教朝聖體悟中,創新性地開闢了一條由順時針方向的佛陀朝聖線路。這條朝聖線路查閱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徵求許多國內外高僧大德的開示,這條朝聖路線成功地開闢,對於印度尼泊爾佛教朝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於圓滿朝聖佛陀,體味佛陀正法和修行具有重要意義 。

1、出 生——藍毗尼:2500多年前佛陀出生時的腳印和沐浴的聖池;

2、成 長——佛陀祖國迦毗羅衛國的遺址和佛陀舍利塔;

3、出家——拘屍那羅森林南丹格爾

4、成道——菩提伽耶:娑婆世界的中心,最堅硬的地方。苦行林,尼連禪河,賢劫千佛成道的金剛座、菩提樹,正覺塔和佛陀親自開光的25歲等身像,480多座佛塔群,全世界佛教徒最嚮往的地方。

5、初轉法輪——鹿野苑。佛陀三轉*輪地,為五比丘宣說了四聖諦、八正道,成立最早的佛教僧團。佛陀舍利塔和最莊嚴的阿育王石柱(印度國徽以此為標誌)。

6、涅 槃—— 拘屍那羅:佛陀最後度弟子須跋陀羅和涅槃後金剛力士放金剛杵處,佛陀最後說法處,佛陀荼毗塔,佛陀涅盤塔,佛陀6.1米最為莊嚴之涅槃像,拘屍那羅八王分舍利之地,佛陀舍利塔,佛陀聖體停放七天供人天瞻仰之地。

7、竹林精舍——佛教第一座精舍,佛陀洗浴的聖池迦蘭陀池;在此宣說諸多經典,如《佛說般舟三昧經》等。

8、祇園精舍——佛教第二座精舍,《金剛經》、《佛說阿彌陀經》、《楞嚴經》、阿含部等經典均在此宣說佛陀宿舍-健陀俱提精舍,佛陀講經台,阿難菩提樹;央掘摩羅塔、給孤獨長老塔等。

9、西天靈山——靈鷲山。佛陀講成佛之經典《法華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大般若經》等重要經典之靈鷲淨土,佛陀依然在此講經說法;隋朝時,智者大師讀《法華經》至“藥王菩薩本事品”時,忽入定中,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

10、降凡處——桑克希亞。佛陀上忉利天為母說法後(《地藏經》)乘金色天梯降凡處,帝釋天、大梵天陪伴左右;佛教第一尊佛像產生之地;曲女城大法會玄奘大師辨經處。

11、神變處——吠舍離。(廣嚴大城靈塔中,如來思念壽量處)佛陀在廣嚴城外示現神通降服96種外道,佛陀預告涅槃處,佛陀舍利塔,阿難尊者舍利塔,首位比丘尼出家地,維摩詰大士故居,第二次經典結集之地。

12、世界佛教中心——那爛陀大學,蓮花生大士、寂天菩薩、玄奘大師等高僧大德曾在此參學講經。舍利弗尊者舍利塔;玄奘法師求學、辯經弘法地;規模宏大的佛教遺址。

13、玄奘大師紀念館——玄奘大師頭蓋骨舍利、佛陀腳印(千幅輪)、妙法蓮華經血經。

14、經典結集——佛教第一次經典結集之七葉窟,五百大阿羅漢結集之山洞。

15、雞足山——祖師迦葉尊者入定在此山中,等候彌勒菩薩下生傳授佛陀衣缽。

16、恆河——最古老的的城市瓦拉納西(6000多年歷史),觀賞世界最美麗的日出—恆河日出,迎請佛教最重要的聖物佛陀舍利所化的恆河沙(金剛沙),印度教沐浴與焰口聖地

17、世界八大奇蹟之泰姬陵、紅城堡(印度三大紅堡之一),建築博物館。

18、印度首都德里,朝聖藏於印度國家博物館佛陀舍利。遊走於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印度首都、各大城市與農村,深入了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今昔,全方位體驗印度古今宗教、文化等各領域。真實感受真正的印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