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術

拔罐術適用於局部拔罐多用於風寒阻絡證。若辨證取經配穴,可用於黧黑斑、粉刺及其他各種損容性疾病。

名稱

拔罐術

適應證

拔罐術適用於局部拔罐多用於風寒阻絡證。若辨證取經配穴,可用於黧黑斑、粉刺及其他各種損容性疾病。

禁忌證

皮膚高度敏感,皮膚破損、潰爛處,外傷骨折部位,靜脈曲張處,惡性腫瘤部位,全身高度水腫,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白血病。

準備

罐具,95%乙醇棉球,75%乙醇,2.5%碘酊,消毒的三棱針、毫針,鑷子,火柴,凡士林等。

方法

用鑷子夾住95%乙醇棉球,點燃後在罐內繞1~3圈再抽出,並迅速將罐扣在施術部位。然後根據病情分別選擇以下操作法。

1.留罐 一般留置10~15min,待術區的皮膚充血或淤血時將罐取下。若罐大而吸拔力強,應適當縮短留罐時間,以免起泡。

2.閃罐 用閃火法將罐子拔上後立即取下,如此反覆吸拔5~7次,至皮膚潮紅充血為度。

3.走罐 須先在罐口及術區皮膚塗以凡士林等潤滑油,吸罐後,以手握住罐底,稍向後傾斜,慢慢向前推動,在皮膚表面上下、左右或循經來回移動數次,至皮膚潮紅充血為度。

4.針罐 先施行針刺法,留針時以針刺處為中心,拔上火罐,留罐10~15min。

5.刺絡拔罐法 先用三棱針或皮膚針點刺出血後,再將罐吸拔於點刺部位上,留罐10~12min。

起罐時用左手夾住罐具,右手拇指或示指在罐口旁邊按壓一下,使氣體進入罐內,即可起罐。

注意事項

1.拔罐時應選擇肌肉豐滿、皮下組織充實及毛髮較少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毛髮較多的部位不宜拔罐。

2.初次治療及體弱、緊張、年老的就醫者,宜選小罐且拔罐的個數要少,並選臥位。

3.拔罐時要根據術區面積大小選擇大小適宜的罐。操作要穩、準、輕、快,罐的吸附力要適當。

4.注意勿灼傷或燙傷皮膚。棉球蘸乙醇不可過多,以免火隨乙醇滴燃燒傷皮膚或引燃床上臥具。

5.拔罐處局部呈現紅暈或淤血造成的紫癜為正常現象,數日後可自行消退。燙傷或留罐時間太久而致皮膚起水皰時,小者可待其自行吸收,大者可用消毒針沿皮穿刺,放出液體,塗以甲紫,覆蓋消毒紗布保護,數日內即可痊癒。

6.拔罐時囑就醫者不要移動體位,以免罐具脫落。拔罐數目多時,罐具之間距離不宜太近。

7.五官部位、肛門、心尖搏動處、大血管分布部位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均禁止拔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