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拔槊泉村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北方約10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上,風景秀麗,空氣怡人,海拔750米,是濟南市海拔高度最高的行政村,當地俗稱“小關東”。全村有耕地22公頃,70多戶,220人。
名勝
拔槊泉位於拔槊泉村中。在漫長歲月中,村民祖輩都是依靠這個天然泉池生存。泉水自石縫中流出,叮咚有聲,常年清澈甘甜,從不枯竭。當地人把它當作“神泉”,據說喝了泉水能消災祛病,有養生的作用,村里曾有過多名百歲以上的長壽老人。
傳說當年唐太宗李世民東征時被敵軍追殺到此,人困馬乏,此處山高嶺峻,四壁懸崖,人馬口渴難耐,紛紛倒地,而敵軍則步步緊逼,形勢危急。李世民順手抓過身邊將士的槊,絕望地往地上一插,仰天長嘆:莫非蒼天絕我!說罷欲拔槊自殺。不料一股清泉隨槊而出,將士一陣驚喜,人馬痛飲,絕處逢生。李世民見泉周圍山勢險要,林木叢生,易守難攻,南側山頂酷似元寶,頂下空地上有一元寶狀巨石,似有上蒼保佑。李世民便率18員大 將,跪在元寶石上祈禱上蒼,背靠元寶山安營紮寨。此地水源充沛,糧草充足,大軍正好養精蓄銳,擴充實力。
遺址
今拔槊泉村周圍還留有養馬場、飲馬灣、遛馬嶺、跑馬嶺、下馬坑等古蹟。拔槊泉處的槊痕仍依稀可見。拔槊泉村北約3公里處有片寬闊的山場,草木茂盛,綠草蔭蔭,這是當年的“養馬場”。養馬場南約200米處的山頂有個淺水灣,俗稱“飲馬灣”。“飲馬灣”是一條長兩公里,寬約百米的山嶺,嶺上平坦寬闊,四壁懸崖深不可測,是當年操練兵馬的“小跑馬嶺”。元寶山南側山坳中有一大坑,坑旁有一間石屋,這是當年留下的“下馬坑”和“司馬居”。後拔槊泉村馬姓村民便在此久居。現在與小跑馬嶺遙遙相對的“濟南野生動物世界”,據說也是當年李世民東征軍跑馬的地方,俗稱“大跑馬嶺”。
傳統
拔槊泉村至今保留只養騾驢不養馬的傳統,據說是因為敬畏皇上的至尊。世代村民無一人能把馬養活,即使過路馬匹到此,也是必死無疑。1940年代初,一隊日軍騎兵路過跑馬嶺時,人馬突然跌倒,全部葬身於此。此後令日軍騎兵膽戰心驚,望而卻步。
傳說
“七姑嶺”的傳說。站在元寶山頂俯首北望,千溝萬壑環抱著一條山嶺,嶺上有7個突兀山峰,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在臥龍似的山樑上,錯落有致。當地俗稱“七姑嶺”,傳是泰山奶奶的7個干女兒。7個山峰各有美名,如“大姑頂”“七姑頂”等。這些頂上有石酒壺、石酒盅、石桌、石椅、水塘(俗稱“仙姑池”)、石屋等。每年農曆三月,7位仙姑都赴泰山為母親祝壽。六月六日7姊妹相聚一次,互訴離別之情。
古蹟
拔槊泉村東南側入口處古廟台遺址內有一株老槐樹,是本村已故百歲老人鄒殿富於1930年代所栽。這裡俗稱“風口”常年風颳不止。而老槐樹任憑風吹雨打,巋然不動。南側10米石堰下, 則常年無風。村內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會有人聚集在這裡。夏天樹下乘涼,冬日堰下曬太陽,望連綿群山,聽百鳥鳴唱,聞撲鼻花香,享無限樂趣。老槐樹被當作“神樹”保護著。
村東北“養馬場”下,有一深不可測的絕壁斷崖,崖下是“萬人坑”。1940年代初,日軍馬隊在跑馬嶺全軍覆沒後,採取了殘忍的報復行動。他們把周邊村莊數十名青壯年當作“鬍子”抓到這裡,全部用刺刀捅死後推下懸崖,今懸崖下遺留的白骨成為日軍暴行的鐵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