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中國人民開展了反對法國侵略我國廣西的愛國運動。
概述
光緒二十八年廣西爆發會黨游勇的反清起義,聲勢日益浩大,廣西官府被打得狼狽不堪。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七日(4月24日)日本報紙忽然刊載如下訊息:廣西巡撫王之春為平定游勇,請求駐屯越南諒山的法兵援助;同時向亨達利洋行籌借巨款,答以事平後用全省路礦等權益作酬。訊息傳出,國內外紳商學各界大為震動。
二十八日各省留日同學會幹事及留學生會館幹事集會,決定致電北京政務處,請將王之春撤職,拒絕法人無理要求;並致電上海中國教育會,請求回響,協力電爭。次日留日學生大會於神田錦輝館舉行,參加者有500餘人,通過致電力爭等決議。會後又向政務處發出長函,陳說借兵借款“平亂”,將“禍至無日,言之寒心”。同日中國教育會在上海張園召開拒法大會,各界到會者達400餘人,
通過發電阻止借款借兵,以保主權。二十九日,雖受頑固者阻撓,兩廣在滬紳商仍再次集會,募得“愛國捐款”千餘元。廣州、杭州等地紳商學界也先後投入“拒法懲王”的鬥爭。在各界人民的強大壓力下,清政府被迫罷免了王之春。雖然後來證實向法國殖民者借兵借款是誤傳,但這次運動充分表明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高度的愛國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