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主義攝影

"抽象攝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 該流派的攝影家否定造型藝術是以可審視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表現藝術家審美感受的這一基本特性,宣稱要把攝影""從攝影里解放出來""。 在作品中,被攝物體只不過是被藝術家借來隨心所欲地產生表現自身想像和個性""旋律""的音符。"

藝術的本質是感情宣洩,將點、線、面、影調、色彩等抽象符號以某種組合方式來表達感情。認為具象向抽象轉化是一種藝術上升華。抽象攝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 該流派的攝影家否定造型藝術是以可審視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表現藝術家審美感受的這一基本特性,宣稱要把攝影"從攝影里解放出來"。 初期,用無底放大法省略去"被攝體"的細部紋理和豐富影調,製作成僅表現其形狀的"光圖畫"。後來發展到或運用光線,或剪輯集錦,或中途曝光,或拍攝時震動照相機使被攝體形象在底片中的結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變畫面的表面結構,改變被攝物體的原有形態和空間結構,力圖使用所謂形式、影調(色彩)和素材的"絕對抽象的語言",使被攝物體轉變成某種不能辨認為何物的線條、斑點和形狀的結合體。以表現該派藝術家奉為圭臬的所謂人類最真實、最有本質力量的潛意識世界。在作品中,被攝物體只不過是被藝術家借來隨心所欲地產生表現自身想像和個性"旋律"的音符。 抽象攝影的發軔者為泰爾博(1800-1877)。開始時,作品畫面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可辨認性。至一九一七年攝影家科班(1882-?)用木片和透明玻璃碎片拍攝的《波爾多畫報》就已完全不可辨認了。一九二二年,匈牙利抽象畫家莫荷利納基(1895-?)在曼瑞(1890-?)等人的基礎上加以發展,並從理論上予以確立。隨後,抽象畫家康丁斯基、克勒等引進了顯微攝影和X光攝影,從而大大擴大了抽象派攝影的表現範圍,豐富了攝影藝術的語言,建立了自己的藝術體系,並風行於歐美等國。 該流派的代表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