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釋義】:
1、比喻懷才不遇(見《韓非子·和氏》);
2、指保持本色,不為爵祿所惑(見《戰國策·齊策四》)。
3.同“抱朴”:抱朴是一個道教術語。源見於《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朴指平真、自然、不加任何修飾的原始。抱朴即道家、道教思想中追求保守本真,懷抱純樸,不縈於物慾,不受自然和社會因素干擾的思想。
相關典例
(1). 春秋時, 楚人卞和獻璞玉於厲王 ,玉工說:“石也。” 厲王以和為誑,斷其左足。武王時復獻之,又以為石,斷其右足。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泣於楚山之下,淚盡繼之以血。文王乃使玉工剖其璞,得美玉。見《韓非子·和氏》。後因以“抱璞”喻懷才不遇。
漢 東方朔 《七諫》:“ 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晉書·應詹傳》:“四門開闢,英彥鳧藻,收春華於京輦,采秋實於巖藪,而 泓 抱璞 荊山 ,未剖 和 璧。”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贈處》:“雙璧產荊山 ,望如虹,氣如煙,悠悠抱璞空流怨。”
郁達夫 《雜感》詩之一:“俊逸靈奇宰相才, 卞和抱璞古今哀。”亦作“ 抱玉 ”、“ 抱璧 ”。
漢 王充 《論衡·講瑞》:“美玉隱在石中, 楚王 、令尹不能知,故有抱玉泣血之痛。”
宋 梅堯臣 《汝南江鄰幾雲鄎南並淮浮光山有張隱居故江有慕之作予輒次其韻》:“且奉采蘭養,應無抱玉啼。”
明 何景明 《種麻篇》:“斷金俟同志,抱玉難自宣。”
明 王錂 《春蕪記·說劍》:“自笑投珠,誰憐抱璧雙刖。”
(2). 戰國 齊宣王 欲用 顏斶 , 斶 辭曰:“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 願得歸。”見《戰國策·齊策四》。後因以“抱璞”指保持本色,不為爵祿所惑。
漢 蔡邕 《釋誨》:“仆不能參跡於若人,故抱璞而優遊。”
宋 王禹偁 《聖人無名賦》:“惟澹惟默,固抱璞以含章;不識不知,豈命氏而考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