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風[文學著作·詩集]

《披風》,是詩人蘇忠的第3部詩集,全書分16輯,共收錄詩歌96首,2013年5月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蘇忠,福建連江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出版長篇小說1部,詩集4部(《醉花僧》2014年出版),隨筆集2部。作品發表於《詩刊》《十月》《花城》《人民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北京文學》《芒種》《山花》等國家級大型文學刊物,及《文藝報》《中國藝術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權威媒體,部分作品多次入選年度選本。

內容介紹

《披風》,是詩人蘇忠的第3部詩集,全書分16輯,共收錄詩歌96首,2013年5月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

《披風》是一本獨具特色的詩選,空靈簡約是蘇忠詩歌的基本風格,這“空靈簡約”不是僅停留在字面意義上,而是灌注到詩歌的脊髓中去了。讀完這本詩集,感覺詩歌的內涵、精神與書中作者的剪影一下子疊印上了,非常吻合。佛的氣場瀰漫整部書稿,無論是日常煩憂、自然景象、故鄉故人、蘇忠總是能冷靜淡然地觀察體味,然後以驚人的語言緩緩道出,平靜得像在訴說上個世紀的往事。正如程光煒所說,蘇忠是一個在語言上有潔癖的人,不能容忍任何一個多餘的字,故而他的詩歌總是以短句短章居多。然而,語淺意遙,蘇忠很多很短的詩行,沉思讀下來,總是會讓思緒在上面停留許久,無法離開。如那首《疼》:“奶奶抱著我∕把我∕輕輕放進搖籃∕我抱起奶奶/將她∕輕輕放入棺木”這樣的句子,只輕輕一讀,心就與作者相通,開始劇痛起來。總之,在現代詩歌里,蘇忠的詩歌可謂獨樹一幟,給我們帶來了別樣的深邃、獨特的意境,美好的享受。

詩歌評論

詩歌短評

蘇忠的詩,真誠而又敏感,直接而又委婉,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和感人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有一種歌德所說的“詩之真”。他的這卷《披風》中的許多詩篇,如《鄉村路上》、《穀雨》、《丈量》,不僅表達了他的愛與疼,也令人欣喜地顯現了他在個人修持與詩藝錘鍊上所達到的新的境界。

——著名詩人王家新

蘇忠有大關懷,以說“一生的努力”始,以“與萬物會心一笑”終,《披風》俱見心跡;詩集所選不多,但蘇忠乃真詩人,詩名或可不朽,謂予不信,請看《疼》那首六行詩、《來生作業本》“畫外音”那一節四行。

——《南方周末》常務副總編陳明洋

讀蘇忠的當代詩歌集,你可以舉頭望見李白的故鄉月,腳履岑參的邊關雪,更可以留連王維的山水,體味蘇軾的禪境和道心。

——著名雜文家鄢烈山

《在深沉幽遠中表現詩的意象之美》

讀完新詩集《披風》,掩卷深思,我怎么也無法想到,面前這部別具禪意、充滿哲理、綿遠悠長,深沉悠遠中表現意象之美的詩集,會與一個大型企業集團的高管聯繫在一起。這么講,不是說商界人物操弄不了文學,而是因為身居商海的弄潮兒們,如同置身戰場,身陷萬千矛盾之漩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是很難有心思光顧文學的,能寫出高水平的詩歌,簡直是奇蹟。誰都知道,詩歌這種題材,需要詩人具有情緒淡定、甘於寂寞的良好心態,一般來說,日理萬機的企業家很難做到。然而《披風》的作者卻創造了奇蹟。讀完這部詩集,我有一種感嘆,這樣凝練優美的詩句,不要說業餘詩人,就是專業的詩歌作家,怕是也難以寫出這樣飽含哲理的詩篇。就這種現象,它迫使我對這部詩集做了一些思考。

讀《披風》,讓我感嘆不已的,還因為在當前詩人多如牛毛,好詩卻如鳳毛麟角的年代,蘇忠的詩歌讓我們看到了這種藝術的別樣風采,讓我們重新回到了詩歌這種藝術的本身。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前幾年詩壇曾出現了許多匪夷所思的怪異現象,即便對詩歌毫不關心的人,也難免從網路上看到一些關於“梨花體事件”、關於“詩人們的相互罵戰”、關於“詩人裸誦”這樣的標題和字眼。這些被概括為“網民惡搞詩歌”和“詩人自我惡搞”的事件,曾使詩壇無比尷尬地凸現於公眾的視野之中。有人評價,在這個市場經濟的年代,連詩歌這種“高大上”的題材也開始走向墮落了。當代詩歌何以受到公眾的集體嘲諷和冷遇?本來被稱為中國文學之精華的詩歌為什麼會遭遇如此境遇?這不能不是當代文學理論家們思考的問題。

我以為,這其中有社會的因素,比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在精神導向上的迷失,一段時間,很多詩人把詩歌當作表達個人情感的私事,放棄了社會責任擔當和崇高的價值追求。但是,這還不是根本原因,更根本的原因,是當下一些詩歌在思想價值、道德價值、人格尊嚴、社會情感、審美追求等基本元素方面的極度缺失,在這種背景下,詩歌遠離公眾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蘇忠的詩集《披風》便有了特別的意義。之所以說這部詩集具有特別的意義,是因為在一片俗不可耐的幾近低俗的詩風中,《披風》以詩人自己獨特的吟唱,發出了一個詩人關注社會關注時事關注國家命運的心靈之聲,這與那些純屬表現“自我”的淺吟低唱,明顯地拉開了距離。它表明,即使在詩風日下的今天,我們依然有一批有責任有情懷的詩人們選擇了對精神的追求和堅守。在這支堅守者的隊伍中,詩人蘇忠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思考。他以自己的《披風》向社會表明,什麼才是面向大眾、與時代精神同步的詩歌創作。

有人認為,蘇忠的詩與社會與時事拉開了距離,認為他的詩歌是獨善其身的禪語,是屬於個人情感的表現,其實這大大曲解了他詩歌的整體價值和審美意義。表面看來,蘇忠的詩里的確充滿了禪意,有的詩篇甚至直接寫了廟宇見聞感受,寫了“朝聖路上的匍匐”,寫了“心經”、“壇經”、“金剛經”,但我們絕不可以說蘇忠是在進行躲避世事的閒吟隱唱,而是在更深的層面思考他所生活的社會。字裡行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澎湃的詩情,更有詩人對祖國山河對人民那種發自內心的真摯之愛。這種熱愛,絕非我們通常講的那種廉價的讚美詞,而是在更深的意義上對祖國未來的關注,對我們生活的一山一水的矚目。

滲透於《披風》中有一種一以貫之的精神力量,那就是對美好事物和精神的推崇嚮往,而這一點,在當今的詩歌創作中更顯得彌足珍貴。之所以說它彌足珍貴,是因為從上世紀80年代末起,這樣的精神幾乎被置於一個被嘲諷的地位,相反,在詩歌領域,反價值反崇高的傾向成為一種思潮。新世紀以來,當網際網路成為社會文化傳媒載體以後,詩歌的境遇幾乎被棄之荒野,代之而起的是簡訊、微博、流行歌曲這些常常將時尚文化與精神垃圾一起呈現的東西。在這種語境下,詩歌的韻律、節奏、意境、美感、語言等等這些詩歌本體上的基本內容,已經無人問及,也就是詩歌的生態環境被大大破壞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披風》的創作,是詩人以自己的創作實踐,在推崇一種詩人的尊嚴和價值取向,是在對新詩的情感和美醜標準進行重新的確認和引領,也是在自覺地做淨化詩歌生態環境的工作,所以,《披風》的價值就超乎了一本詩集出版的原有意義。他的很多詩篇,或寫幼時的打穀場,或寫村口的那棵大榕樹,或寫漫天席捲的颱風,甚至池塘的荷花、路上的馬夫,都能成為詩人吟誦的話題。但是這絕非是流水賬般的行吟紀事,而是處處都滲透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嚮往。田間燃燒的麥稈、村口騎摩托的郵差、電線桿上的麻雀、灌木叢中的孩子,這些生活即情即景的描述,作者向我們展示的不僅是具有福建特色的鄉間趣事,更在這種逼真的描述中滲透了作者對田園牧歌般美好生活的懷念和嚮往。在當前人與人生態關係出現危機的情況下,詩人用詩歌形式在呼喚道德和真誠的回歸,這種精神本身就難能可貴。這些作品,往往雖寥寥數語,卻字字珠璣,它引人思考發人深省,讀後讓人過目不忘。一個身居大企業要職的管理者,能寫出這樣有深度和高度的詩篇,我們不能不對詩人蘇忠表示由衷的敬意。

本文原載於《中國商報》2014年6月17日

作者:陳先義 (《解放軍報》文藝部原主任,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副秘書長)


《山林禪修與紅塵尋覓——蘇忠詩歌印象》

山林寺廟中的禪修

初讀蘇忠的詩,一箋箋疏密有致的漢字,碼疊出久違的風景,十分賞心悅目,沁人心脾。

詩中隨處可見山巒、四季、雲和風、春花與夏蟲,令人仿佛重回自然的懷抱。蘇忠以自然風物入詩,甚至直接以風花雪月為題,如《風窺》 《山南梨花》 《山晴雪》 《紙月亮》。蘇忠詩中的自然,有點像列維坦的畫中風景,靜謐而美好;與佳能相機中定格的五彩斑斕相去甚遠;說起來,倒與黑白灰的傳統中國畫更為接近。同它一樣用筆簡約,卻意蘊豐富而悠遠。清風徐來,如入月明林靜之地。詩集《披風》的意境大多純淨、古樸,心態安寧、恬然而自足,有著王維般詩畫相融的境界。

這種古典的詩畫追求,以及澄明沉靜的詩歌境界,正源自於蘇忠的佛心禪語。從《大悲經》《滅度》 《禪初》 《般若》等詩中,不難看出他的佛緣。他眼中的天地萬物,會時不時地以“拈花”的姿勢參禪入定。所以你會讀到“青草潤濕了菩薩們的臉” 、“禪師坐在春風裡”這樣的詩句。“水泡和卵石/是佛珠的虛與實/蠶豆花開了/漫山遍野的星宿/陽光無聲無息/飛鳥是一群敲響的

鐃鈸” ,這是《禪初》。在畫面的虛靜中,充溢著的是詩人的禪境與道心。

蘇忠的禪修,一方面是以向佛之心,由靜思而入定;另一方面,則博覽中外古今思想家的著作,與他們進行時空交流和智慧哲學的接軌。蘇忠用《鳥的故事》混搭了芝諾、公孫龍、盧梭與禪, 《子非魚》像一場莊子與西西弗斯的郊遊, 《請讓道或借光》模擬的是第歐根尼、萊布尼茨與惠施的下午茶……正是目及萬里、思接千年的胸襟,讓詩人有了縱橫捭闔的底氣,從而哲思邈遠。

通過山林禪修,得來的是一個人的素心善行。正是對彼岸世界的敬畏,對於此岸世界才更多了一份灑脫與超拔的體驗。當蘇忠以一個詩人的身份與禪宗相遇,他詩歌的境界無疑得到了升華與提升,從而進入一種空靈玄妙的境界。

紅塵都市裡的尋覓

雖然蘇忠以禪宗為其詩歌所追求的境界,但並不因此而完全走向玄虛。蘇忠的詩是豐富而有煙火氣的。他將清濁並流的現實生活一併圈入筆端。

作為都市中人,他寫上下班的擁擠嘈雜,他為職場的CEO、經理人和白領畫像,他的詩行里有QQ式的腦袋,也有空氣污染與地溝油。蘇忠用他的詩作告訴人們詩歌在攀上思想雲霄的同時,不應架空對生活的感受,從而保有生活的溫度。他這樣描繪都市,“二胡拉扯著/方的廣場和長的巷子” ,“疲憊的雕塑席地而坐一言不發” ,“一隻忘了紅綠燈的易拉罐/不斷地向前滾爬/一路哼唱” ……然而,即便甚囂塵上,即便紅塵滾滾,蘇忠寫道,“在酒色財氣蒸騰的城市/我是一座行走的寺院”。的確,白衣飄飄的詩人是我們這個時代精神潔度的高標,他們腳踏物慾的河流依然迎風吟唱,在紅塵都市中尋覓不休,修行不已。

詩歌不同於小說,它是片斷式、瞬間的呈現。雖然沒有具體的人物、事件可以附麗,但詩人的情懷與審美品格,仍在對漢語的自由調度中袒露而出,詩人自身的形象最終也在詩行中清晰地浮現出來。蘇忠的詩,是他對生活的感受和回憶,是他對自然與生命真誠的參悟,一頁頁詩篇,連綴成一顆晶瑩真切的詩心。讀蘇忠的詩,它詩意的指向,讓人領略美好與安寧,猶如徜徉在山谷,清新而潔淨的風一次次淨化和洗禮人們的心。令世心素雅,讓身在濁世而心在佛國成為可能。

作者:郭蓓

本文原載於《文藝報》 2013年12月27日 詩評“一座行走的寺院”

詩集序言

序一
《又見蘇忠》 謝冕
《吹劍》有點詭異,《禪初》別具禪意,《青變》寓遠古之幽思,是情到深處的頓悟;《夜坐衡山》想母親的嘆息和眼淚,驚得滿山落葉簌簌。
他的詩意象奇幻,卻出語平常。他的詩天宇寬廣,卻被那份自有的清醇化成了簡約。《披風》是蘇忠近作的彙編,多為短句、短章,無冗詞,無贅語,簡約是他的基本風貌。
有時深情綿緲,飄逸著記憶的風煙;有時關涉現世,聚結著日常的煩憂。山晴雪,雨離別,枝亂顫,都是他的所見、所感,美言詞,深邃而別有意蘊。2012年1月14日於北京大學

序二
空靈之境——序蘇忠詩集《披風》 程光煒
幾次在公開或私人場合見到詩人蘇忠,我一直想找一個感觸他詩歌作品世界的方式,我想到最多的是“空靈”這兩個字。後來與蘇忠聊天,才發覺我的感觸不錯。他生在福建連江一個信佛的家庭,在虔誠的奶奶身邊長大。他雖然並未真正信佛,但是在這種家庭氛圍中和生活情景里成長起來的詩人,難免會浸染到這種氛圍的某種心靈氣質。蘇忠的溫文爾雅,說話的不疾不徐,觀你眼色的從容淡定和不易察覺的友善,都證實了我的預感。詩歌創作是隨人走的,就像汽車、房子因人的融入而具有了主人的某種氣味、節奏、愛好一樣。詩歌寫作好像是一種現代職業,其實它更像中國傳統的詩畫書法,作者與作品的生死契闊、不離不捨,終究要化成作者生命中的一個部分,詩與詩人的精神氣質是血脈相連的。
讀蘇忠的詩,首先感覺他在語言上有一種潔癖,不願多寫,也不喜歡多餘的字,總傾向於把詩寫短,句子簡省到不能容忍的地步。在《金剛經》里,我們就讀不到一句廢話,處處玄妙,令人不安。《子民》是想用“一生的努力”,看清“光明的身後”究竟有“多少黑暗”,但它只有五十個字,十行詩。按照詩的內容,這應該是一個大題目,因為我們窮盡一生,也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詩人卻不願意多說、多寫。這是什麼?我以為他故意在作品周圍留下很多空白,覺得對於那些沒有這種想法的讀者來說,多說也無益;但對那些心領神會的讀者,卻是一針見血,是直接挑破了。那詩裡面,原來有一個看不見的深淵。在語言態度上,蘇忠的詩多少有點像現代詩人卞之琳。他也是一個不願多寫、不願多說的人,凡事只是點到為止,從不願意多著筆墨,像名詩《斷章》,就那么幾句,即讓中國讀者猜想了幾十年,多少人為它寫過碩士學位、博士學位論文!比較起來,我更喜歡《吹劍》,它有一種內斂的劍氣,又不肯說出來。“劍”居然還可以“吹”,真讓人覺得神了,讓覺得蘇忠這個人不簡單。但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他這么寫、這么思,我說不出來。對好詩,評者其實無須多說,只需提到、點到即可。

鎮定風吹矮了遠山
吹劍
在雪中
雪是劍的前生
劍是死去的雪
——《吹劍》
它讓我想到金庸的《天龍八部》,那是人、神與山川大河的交匯,是一種不宜宣示的契約。它讓我想起春秋戰國時期執劍遊走四方的俠客。它同時也有今人身上的影子。總之,這是一首希望總結數千年的詩篇。我說不出它的好處,但我願意讀它,久而久之,似乎自己身上也沾染了某種劍氣,把我在世俗生活中沾染的許多壞東西一掃而光,我就立在了雪與劍的世界裡。當然,我也感到蘇忠在追求一種純粹、一種極端、一種危險,在劍氣、大雪、詩里詩外,在這些詩的字裡行間。
蘇忠是居於寺廟裡寫作的詩人。或者說,他是一個身在滾滾塵世,心卻留在荒山寺廟裡的寫作者。《拈花》里有這種氣質。
才坐下就目送
鷙鳥從這裡起身
趕往另一處山巔
白雲之下萬壑之上

這是普通人乘坐飛機,在萬米之上飛翔的感覺。從事社會活動的作者,經常乘坐飛機趕往一座座城市,一定在萬米高空的瞬間,體會到了身在荒山寺廟的住持生命中神秘的東西。這是萬米之上與荒山寺廟的兩兩相望,是生死契闊,是秘密的交流。自然,這是佛教的本義,內心虔誠向佛,即使在滾滾塵世,也在佛中;內心無佛,即使天天遊逛寺廟,也與佛無緣。生命的辯證法,宗教的辯證法,成為蘇忠詩歌的基本結構,成為他觀察大千世界的方法。“輯二”中的《凝視》《畫壁》都是這些東西。禪宗,養育了數千年中國人的氣質,又通過經書、詩歌口口相傳,深入人心,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體會到其中的境界和氣息的。我想蘇忠的詩歌,是教人安靜的藝術作品,是教人心靈有方向感而不至於迷失自己的神聖的語感。假如你真心讀他的詩,與他一起在浩渺的天地之間遊走、冥想和沉思的話,將體會到心對你的觸摸,體會到心心相悅的喜悅。然而不知道為什麼,我個人偏愛“輯十三”中的那些詩篇。它們寬豁、從容、大度,令人頓悟,又讓人溫暖。它們似乎想從宗教的氛圍中走出來,欲接近我們的凡俗生活;而在一種空靈境界中,又有一種能令我們充實幸運的東西。例如《鳥的故事》《請讓道或借光》《烏鴉飛》等等。人生不能狹窄,正如空靈不能無邊無界,狹窄的人生與空靈的世界是一種相遇,也應該做到心心相悅、生死契闊、彼此溫暖、生當互助。否則,我們怎么能夠果敢、勇毅地走完漫長而坎坷的人生,面對種種坎坎坷坷,怎么把人生的驛站當作萬水千山?

相忘於江湖顯然是快樂的
不要再說什麼相濡以沫
子非魚卻也須感知不必站在濠上
如同我不是你也不是魚
可你還是來了也看到了
萬物齊一不過說了了無牽掛
——《子非魚》
我說我喜歡這種詩歌,是因為我已經活到了軟弱的年紀,雖不能說世事洞明,但也到了對世事能夠體察原諒的地步。蘇忠的詩給了我這種滿足,這是我想為新詩集說的最後一句話。

作品目錄

作品目錄:

披風

——蘇忠詩選

序一:又見蘇忠/謝冕

序二:空靈之境/程光煒

輯一

1、子民

2、倒影

3、刺蝟後傳

4、吹劍

5、雪夜故人

6、拈花

輯二

1、大悲經

2、滅度

3、禪初

4、般若

5、凝視

6、畫壁

輯三

1、山春中

2、出竅

3、海潮寺

4、山溪里

5、三生有命

6、歡喜佛

輯四

1、鏡帖

2、影惑

3、水跡

4、牽腸

5、對岸

6、途中

輯五

1、七月青海湖

2、鄱陽夜

3、京口三山

4、夜坐衡山

5、在金上京遺址

6、醉天池

輯六

1、四月里

2、山南梨花

3、湖水的紋

4、溪柳

5、讀箋

6、失憶

輯七

1、山晴雪

2、藍被子

3、紙月亮

4、風窺

5、枝亂顫

6、野渡

輯八

1、夏記

2、故鄉

3、颱風

4、夢走

5、水漂

6、歸鴻

輯九

1、鄉村路上

2、穀雨

3、麻花天

4、舊曆

5、桑和槐

6、村莊

輯十

1、人客

2、當年寫

3、暮春詞

4、溫榆河畔

5、祭事

6、雨離別

輯十一

1、落葉

2、疼

3、一生海

4、荷語

5、木魚開口

6、千千禪

輯十二

1、青變

2、夸父逐日

3、打鐵者

4、風水師

5、拂衣

6、梅尋

輯十三

1、鳥的故事

2、復活書

3、烏鴉飛

4、子非魚

5、請讓道或借光

6、卦相

輯十四

1、一座行走的寺院

2、江湖職場

3、職場畫傳

4、夢遊者說

5、城嬗

6、來生作業本

輯十五

1、比如

2、匹夫行

3、廢人謠

4、茫茫宿世

5、進退間

6、行旅

輯十六

1、丈量

2、這些年

3、洗秋

4、符號

5、念想

6、落子

附錄:蘇忠的詩歌密碼/蘇小和

作品賞析

《疼》

奶奶抱著我

把我

輕輕放進搖籃

我抱起奶奶

將她

輕輕放入棺木

《吹劍》

鎮定風吹矮了遠山

吹劍

在雪中

雪是劍的前生

劍是死去的雪

你拔劍

沒有兵法的棋盤

對手誰是

霧在走

生前和身後

是一個血肉和一堆血肉的遊戲

劍劈空

雪片片

凌遲這天穹萬象

水成冰

就狂歌就策馬就美人就醇酒就斬風

吐氣如鼓

雪或劍

《倒影》

獨立岸邊

看一江東去水連天

在隨波逐流

面目模糊

影子倒了

鞋也濕了

卻深深知道

從未曾離開

《刺蝟後傳》

身後的

多少暗箭

才能將一個男人

射成刺蝟

看吧誰都不能

再傷害我了

遲到者

我的背上已沒位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