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模式理論

案例一、1973年巴菲特投資《華盛頓郵報》1971年6月《華盛頓郵報》公司發行了1354000股B種股票。 案例二、2003年4月巴菲特投資中國石油H股2003年4月中國遭遇非典,大陸及香港股市暴跌。 巴菲特投資5億美元以均價1.6-1.8元價格買入23.4億股中國石油H股。

概述

加百力根據多年對各類投資品的研究總結了十幾種不同的投資模式,並認為:由於歷史條件、市場發展程度、公司發展階段等原因,巴菲特等投資大師的很多具體投資操作不容易複製,但是投資模式是可以複製的。總結、積累、運用投資模式就是向大師學習的一種方式。

市場崩潰投資優質低價公司模式

這種模式是指:當投資市場由於種種原因出現整體性崩潰時會帶動優質公司的股價暴跌。精明的投資者可以選擇那些優質公司,分批低價買入因為恐慌而被賤賣的股票;當市場恢覆信心後這些優質公司的價值將會重新被發現。

案例一、1973年巴菲特投資《華盛頓郵報》

1971年6月《華盛頓郵報》公司發行了1354000股B種股票。1972年其股價強勁攀升,從一月份的每股24.75美元上升到12月份的38美元。1973年報業不斷發展,但道瓊斯指數持續下跌,因為美國股市崩潰,《華盛頓郵報》公司雖然收益率達到19%,增長趨勢也很好,但股價下跌了50%。巴菲特看到這次機遇大量買入。從該公司的資產分析,當時與其相同資產的價值為4億美元,而當時他的總市值只有8000萬美元。巴特特認為自己是以低於《華盛頓郵報》內在價值1/4的價格買入股票的,當時投資約1000萬美元,至今已經盈利16.87億美元,30年的投資收益率達到128倍。

案例二、2003年4月巴菲特投資中國石油H股

2003年4月中國遭遇非典,大陸及香港股市暴跌。巴菲特投資5億美元以均價1.6-1.8元價格買入23.4億股中國石油H股。在2007年7月至10月間,巴菲特以均價14港元的價格賣出手中全部中國石油H股,4年間獲利超過7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