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模具作為工業技術的核心產品,本身就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技術含量,包括結構設計、加工工藝、進度最佳化等等,蘊含了工業機械設備加工中的主要切削功能;是不折不扣的各種工業機械設備加工技巧代言人,並且模具在現實生活中擔當的角色相當重要,比如很多家庭生活中使用的家電產品,電視機、影碟機、空調、冰櫃等等,以及日常工作中使用的手機、小靈通、電話機、傳真機、電腦、印表機等,都需要模具來做父母一樣的角色,才能生產出模具成品來,還有社會交通工具,特別是各類型汽車上的配件,發動機、保險槓、儀錶盤、方向盤、門把手等,塑膠的、鋁鋅壓鑄的、膠木的、五金冷沖的、吹塑的、橡膠的很多,尤其在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後,社會不斷的進步發展,人民生活日新月異,消費不斷的刺激需求,新產品、新款式的不斷開發變換,模具就作為一種產業經濟一樣發展壯大起來,並且還作為一種區域經濟被另眼看待,比如很多慧眼獨具的城市利用本地優勢的產業經濟樹立起模具產業的城市品牌來,比如“中國模具生產基地”,“中國模具之都”,“中國模具之鄉”,“中國輕工業模具城”等等,各式各樣的模具招牌,相繼落戶到各地區,以招睞客商,引進外資,持續發展本地區經濟。看來模具不單單是一件產品而已了,而是一個城市的形象品牌了。
其次,我提出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要抓住模具加工的要害:數控銑加工。模具這么重要的作用,內部生產上的問題卻不可小覷了數控銑,它是我們很多模具加工技術人員和模具企業老闆必須要認識到的一個關鍵部位,它是在模具結構設計、加工工藝、進度最佳化等等中扮演了精度與速度、效益與效率的主導者角色,也一直是模具技術變革的跨越者。模具加工在70、80年代的時候,還是以手工作業為主,尤以鉗工優先,且分一至八等級,模具結構中簡單的、複雜的產品面,基本上以手工來完成(型腔、型芯、滑塊等),開始用銼刀來挫,鑿子來鏟或者用鋸來鋸,再加一些簡易的測量設備、角度尺、卡尺、千分尺等,很多老師傅因此還練就了一雙能目測尺寸的火眼金睛,據說能精確到0.02mm。到了80年代90年代初,有了現在一些基本的機械設備來輔助手工製作模具了,加工,線切割加工車床,銑床,刨床,磨床等等,還依靠了手搖動作,在精度與速度上還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而且我的學徒時代還是經歷過師傅帶徒弟的基本功鍛鍊時代,記得我那時一個模芯鑲塊的R角先拿鑿子加榔頭鏟它,再用銼刀平衡挫直、平、弧,接著用紅丹泥來覆模,一次上來,看見黑塊,鏟去它,不多也不要少,接著再覆下去,反覆這樣,直到模芯鑲塊到底面為止。我想很多師傅都經歷過這一階段。模框到了90年代,國家經濟發展的不斷提速,進入了一個更加先進的時代。模具加工中於是出現了以數位化控制工業機械設備的技術,早期比如電子尺,接著就以電腦形式來控制工具機的設備叫做控制臺,普通的銑床就升級到叫數控銑了,也有名稱謂它叫電腦鑼,電腦銑,加工中心等等,它從結構上最佳化了原來的基礎配置,加上了先進的電路板,導軌上強化了鋼質,手搖動作上更是以電腦數位化設備來代替。下面我就說說數控銑加工的基本情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