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體周圍膿腫切開術

扁桃體周圍膿腫切開術

扁桃體周圍膿腫多繼發於急性陷窩性扁桃體炎。感染侵入扁桃體被膜與咽縮肌之間的疏鬆結締組織,致扁桃體周圍炎,進而形成膿腫。膿腫一般在發病後5~6d形成,多數是單側,雙側者極少。

手術名稱

扁桃體周圍膿腫切開術

別名

扁桃體周圍膿腫切開引流術;incision of circumtonsillar abscess

分類

耳鼻喉科/咽手術/咽部膿腫切開術

ICD編碼

28.0 02

適應症

確診扁桃體周圍膿腫者,均應施行切開排膿。膿腔穿刺抽膿後,腔內注入抗生素,不應作為首選治療方法普遍套用。

術前準備

因咽部疼痛拒食,身體衰弱並有失水症狀者,應在輸入足夠液體,糾正全身情況時,再做切開。

麻醉和體位

1.用1%丁卡因局部表面麻醉,或用1%普魯卡因局部浸潤麻醉。

2.取坐位,體力較弱者可採取側臥位。

手術步驟

扁桃體周圍膿腫90%以上為前上型,膿腔位於扁桃體窩上極稍前,此區常呈豐滿隆起,故扁桃體向內稍後突入咽部,軟齶水腫充血顯著,齶垂向健側移位明顯,當炎症累及翼內肌時,則會出現張口困難。通常選在軟齶下緣水平線與患側舌齶弓內緣的垂直線相交處,做與舌齶弓平行的切口,實際上就是膿腫最隆起處。

做切口前,可先在準備做切口的部位穿刺抽膿。抽出膿液後,再在預定切開部位,用尖刀切開黏膜及淺層組織,切口長約1cm,不要深切,以免損傷大血管。可將切口稍擴大,此時,常可見膿液順刀口外溢,可撤出切開刀,讓病人吐出膿液。再用止血鉗逐層擴開切口,直達膿腔,排出膿液。

後下型扁桃體周圍膿腫少見。膿腫發生在扁桃體和咽齶弓之間,扁桃體被推向內前方,以咽齶弓腫脹最為明顯。如膿腫較表淺,則可在咽齶弓最隆起處先做診斷性穿刺,如抽出膿液,即可在該處做切開引流。如引流困難,可施行膿腫扁桃體切除術,既可充分引流,又可杜絕復發。

術中注意要點

1.切開膿腫前先做穿刺,目的在於證明有無膿腫,並可避免切開後膿液突然大量湧入氣道,造成呼吸道意外。切開黏膜後,以血管鉗鈍性分離黏膜下組織,進入膿腔,以免誤傷大血管。

2.坐位手術時,一旦發生暈倒,應立即停止手術,讓病人側臥,保持呼吸道通暢,依據病人情況,進行全身處理。等情況好轉後,再取側臥位繼續手術。

術後處理

1.術後用抗生素治療,用複方硼砂溶液或呋喃西林溶液漱口,吃軟食。

2.每天用止血鉗在原切口處擴張引流,直至無膿液流出為止。

3.扁桃體切除 扁桃體周圍膿腫因易復發,故多主張切除扁桃體。但對手術時機的掌握各家看法不同:①一期手術:切開排膿的同時,做扁桃體摘除術。但由於張口困難,常使操作不方便,麻醉也常不滿意,手術中出血較多,還有可能促使感染擴散;②二期手術:先做穿刺或切開排膿,3~4d後再做扁桃體摘除術,既保留了一期手術的優點,又可避免一期手術的缺點;③在扁桃體周圍膿腫痊癒後3~4周施行扁桃體手術,此時,扁桃體急性炎症已完全消退,而瘢痕形成尚不牢固,手術容易剝離,可避免炎症擴散,預防膿腫復發和扁桃體炎急性發作。有人認為對扁桃體周圍膿腫病人,只摘除患側扁桃體即可,但多主張將兩側扁桃體同時摘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