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夫婦照片 姓名:戴仁壽
性別:男
出生年月:1883年12月6日
國籍:加拿大
籍貫:芬蘭籍
身份:外科醫生教育、傳教士
行醫生平
人物紀念 戴仁壽醫生,1883年出生於加拿大紐芬蘭島之漁村,父親是衛理公會的牧師,母親擔任國小的教師。1910年,戴仁壽醫生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醫學院,同年,與擔任護士的米勒小姐(Miss Margery Miller,1882-1953)結婚。他與妻子為了助貧的共同理想,在1911年來到台灣展開他們的醫療宣教之旅。戴醫生夫婦一到台灣,就直接在台南的新樓醫院看診,雖然他們已經日以繼夜的工作,卻怎么也做不完;戴醫生認為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培養本地人才。於是他去學習羅馬拼音,以閩南語翻譯《內外科看護學》,並送到日本印刷,還因為日本的印刷人員不懂閩南語,親自來回台灣、日本多次進行校對,才讓台灣第一本台語醫學教科書----《內外科看護學》刊印完成。接著,他們成立了護理學校,由戴夫人做示範。戴夫人也因為過於勞累,加上不適應台灣濕熱的天氣,得了風濕性關節炎,不得已,夫婦倆於1918年返回英國休養
1923年,戴醫生夫婦又再度踏上前往台灣的旅程,在這次旅程中,他們先繞道印度加爾各答,去拜訪麻瘋病專家密勒博士(Dr. Ernest Muir),從密勒博士身上,戴醫生學習到應該讓麻瘋病人像一般人一樣自在地生活,才有助於疾病的治療。同時,他還獲得密勒博士贈送24瓶的特效藥「大楓子油」;原來,麻瘋病是可以控制的,戴醫生真是高興極了。
1911年至1918年,戴仁壽醫生服務於台灣台南新樓醫院。1924年,擔任台北馬偕醫院院長。在台行醫期間,發現台灣痳瘋病的問題,並求助於美國癩病救治會(American Mission To Lepers),致力於成立專門防治機構,1924年在倫敦癲病救治會(The Mission to Lepers)的幫助下,馬偕醫院的癩病專門診療所於1927年正式啟用。
在多年考查與明有德(Hugh MacMillan)和郭水龍牧師的協助下,戴仁壽醫生成立的癩病療養院樂山園,於1934年3月於台北州淡水郡八里莊啟用,強調“自治”與“自養”的癩病園生活型態。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戴仁壽夫婦於1940年年底與其他傳教士離開台灣。
個人著作
著作《內外科看護學》(Lāi-goā-kho Khàn-hō·-hak)1917年10月5日在日本橫濱印刷。同年10月8日在台灣發行。部份章節有拉丁字母、華文、英文對照。全書676頁,500多張圖。內容包括小兒科、婦產科、急診醫學、精神衛生、解剖學等等。
創立麻瘋病醫院
創立醫院 戴醫生回到台灣後,直接到馬偕醫院服務,由於大楓子油的功效實在很好,越來越多的病人找戴醫生治病。後來,戴醫生乾脆四處募款,在馬偕醫院的對面買了塊地,創立了麻瘋病專科診所,並且心生建立麻瘋病專門醫院的想法。
1928年,戴醫生決定在新莊回龍興建麻瘋病療養院。不過,就在此時,報紙卻大力批評政府無能,認為自家的內政竟然要一位外國人來奔走。因此,日本政府決定要強制徵收戴醫生找到的地來興建療養院(也就是現今的「樂生療養院」院址),原本戴醫生是有點介意,但後來心想:只要對麻瘋病患有幫助,就不必計較了。於是,他成全了日本政府,這讓日本政府因佩服而在日後提供戴醫生更多的協助。
世外桃源---樂山療養院
石刻紀念 既然原來的地點已經讓給官方了,戴醫生索性另覓他處,他相中八里一塊十幾甲的地,那裡視野寬闊,水質純淨,實在是讓麻瘋病人休養的好處所。
戴醫生默默的進行樂山療養院興建工程,因為他怕附近居民會反彈,但是紙包不住火,居民終究還是發現了,好在有日本政府出面幫忙,這才讓居民停止抗爭行動。
在興建樂山療養院的那個時代,水泥建材是非常昂貴的,當時的工人因為家境不好,便常偷取建材轉賣。這可讓戴醫生傷透腦筋,因為經費已經相當拮据了,如果建材一再被偷,只怕樂山療養院建不成了。戴醫生不得已,只好通知警方處理,但是當警方抓到小偷時,戴醫生又不忍心犯人受到日本警察的毆打,直哀求警察放人,這讓警察相當不解,好在自此之後偷竊的情形也獲得改善了。
戴醫生是以「自給自足」為興建樂山療養院的目標,這樣就不怕經費不足會耽誤病人的治療,所以院裡不僅有4甲多的水田、菜園、雞舍、豬圈等,還飼養乳牛,生產鮮乳給病人飲用。此外,戴醫生還在院裡種滿大楓子樹,希望能自己提煉大楓子油醫治病人,只是後來發現了更有效的特效藥,樂山療養院的大楓子樹都被砍光了,只留下一株用來紀念戴醫生。
1934年,樂山療養院終於正式成立了。
人物事跡
遠離台灣
團隊合影 1940年,因為戰爭的關係,戴醫生夫婦被迫在24小時內離開台灣。當時他們只帶了簡單的行李,並將保險箱鑰匙交給護士,在67名病患的送行下,離開了樂山療養院。走後不久,戴醫生突然折返,他脫下風衣交給護士,說他不怕冷,要把風衣留給病人輪流穿著禦寒。加拿大的氣候比台灣是冷多了啊!護士和病人們都相當感動與不捨這樣的好醫生竟然要離開他們,紛紛掉下淚來。
魂歸台灣
戰爭結束後,戴醫生曾回來台灣一次,但是因為惦記著遠在加拿大生病的妻子,短暫停留後,又返回加拿大。沒想到,戴夫人不久就去世了,這讓深愛妻子的他心痛不已,也因此病倒了。
病中的戴醫生接到來自台灣的壞訊息,原來樂山療養院因政府推動土地改革引發了一些糾紛,急需戴醫生親自回來處理。於是戴醫生不顧自己的病痛,第四度回到台灣,處理完土地的事情後,戴醫生決定回去加拿大變賣自己的房子,來幫助樂山療養院轉型成養老院。為了節省旅費,戴醫生不顧朋友的反對,在橫濱找到一艘準備前往加拿大的貨輪,並以當船醫換取免費搭乘。
1954年4月21日,即貨輪啟程2日後,戴醫生突然得了急性盲腸炎,在無法給自己開刀的情形下,不幸去世了。臨走前,戴醫生交代船長將他的遺體火化,並送回台灣,讓他永遠安息在最愛的樂山療養院這塊淨土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