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美國外交史

南亞次大陸的衝突…………(一)衝突的背景……………(二)兩難處境…………(三)危機的發展………………(四)戰爭的爆發………(五)後果…………………第九節 中東外交…………………(一)解決中東問題的新的努力……(二)調整中東政策…………………(三)埃以協定的達成……………第九節 里根政府的基本政策思想…………………(一)里根上台的背景形勢………………(二)全面對抗的政策思想……………………(三)幾個象徵性的信號…………………第二節

內容介紹

本書開始動筆於1987年。當時里根政府還有一年即將期滿,蘇聯戈巴契夫提出了大膽的改革方針,美蘇關係開始出現新的緩和,國際局勢預示教特有重大變化。在這個時候回顧、總結一下美國戰後40多年的外交當是很有意義的。
本課題列入“七.五”國家重點項目,當時計畫2—3年完稿,大約1991一—1992年可以
出書;由於種種主客觀原因未能如期完成,直至1993年初書稿才最後殺青。而在此期間世界局勢卻發生了舉世震驚的劇變,剛好是一個歷史時期的結束,本書也就成為一部名副其實的“歷史”,可以說是從一種角度敘述的“冷戰史”,這是編者所始料不及的。
美國在二戰後作為超級大國,其外交涉及全球每一個角落,任何一個地區或國家的風吹草動都或多或少與它有關。因此,這樣一部書的規模之宏大、頭緒之繁多遠超過其他一國的外交史,自不待言。另外,雖是“史”,卻又是當代之事,凡關心時事者對許
多事都多少有所了解。本書作為學術性專著理應向讀者、特別是專業性讀者,提供一些超過常識範圍的資料和深層次的行景,使讀者對重大事件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有限的篇幅內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如果放開寫,每一章都可寫成一本書。因此在統稿過程中詳略頗費斟酌,許多有趣的細節,詳盡的分析,只俘商諸作者割愛。即使如此,篇幅已經超過原出版計畫,只能分成兩冊。
本書是史,不是論,主要著眼於把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敘述清楚。不過不是孤立地就事論事,一般說來,每一件事都力求聯繫當時的國際國內背景、美國政府內部決策過程、各派意見及其論據,以及其他有關國家的態度等等加以說明。取材儘可能廣義,
立論儘可能客觀。毋庸諱言,由於美國完備的檔案解密制度和大量的出版物,本書絕大多數資料來源乾美國文獻和書刊。除利用國內能見到的之外,課題組專門派霍世亮到美國收集幾個總統圖書館檔案及其他原始資料。
同時,為了避免片面性,擴大視角,資中筠還曾到英國和法國查閱英國國家檔案館和法國外交部檔案館的解密檔案,並採訪一系列英、法政界人物和學者,就有關問題交換意見。當然,當時還沒有可能到蘇聯去查閱檔案。赴美之行由美國福特基金會資助,赴英、法之行則屬社會科學院與兩國的交流項目,得到英國文化協會和法國外交部文化司的協助,特此致謝。

作品目錄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從盟友到敵人………………………………
第一節 建立戰後大國合作的努力——聯合國…
(一)前期構想………………………
(二)關於成立聯合國組織的磋商…
第二節 雅爾達格局的形成………………
(一)雅爾達會議前的形勢和美、英、蘇各自的意圖
(二)雅爾達會議的主要內容與結果
(三)蘇聯與西方的裂痕與羅斯福的最後願望
第三節 杜魯門繼任,“冷戰”拉開序幕…
(一)波蘭問題和杜魯門的強硬態度
(二)停止“租借物資”事件………
(三)波茨坦會議………………
(四)核子彈“……………………
第四節 對蘇“遏制”政策的形成………
(一)“國家安全法”與政府機構改組
(二)戰略大辯論”…………………………
第五節 從“杜魯門主義”到NSC68號檔案………
(一)杜魯門主義的直接起因…………………
(二)“干涉內政”問題………………
(三)杜魯門3月12日講話……………
(四)x先生文章……………
(五)全國性的政策辯論與國會決議………
(六)NSC68號系列檔案……………………
第六節 鞏固後院——泛美體系的確立…………
(一)歷史背景……………………
(二)查普特庇克議定書……………
(三)里約熱內盧條約………
(四)“美洲國家組織”的建立……
第二章 美蘇在歐洲的對抗與歐洲的分裂
第一節 馬歇爾計畫…………………
(一)產生的背景和經過……
(二)內容和主要精神…
(三)歐洲的反應和行動………………
(四)蘇聯與東歐國家參加與否的問題……
(五)美國國會通過撥款的經過……………
(六)後果…………
第二節 德國的分裂……………………
(一)波茨坦會議後有關各國的立場………
(二)美英占領區的合併和四國外長會議破裂
(三)“倫敦協定”——西方聯合籌建西德政府
(四)蘇聯的政策和封鎖柏林事件…………
(五)解除封鎖,兩個德國正式成立………
第三節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
(一)從敦刻爾克條約到布魯塞爾條約……
(二)美國下決心……………………
(三)范登堡決議…………………
(四)進一步克服障礙,正式締約
(五)“軍援法”(或稱“共同防禦援助法”)的通過
第三章 在東亞和西亞的爭奪………………………
第一節 總論………………………………
(一)東亞
(二)中近東……………
第二節 中國…………………………………
(一)扶蔣壓共以求避免內戰及其失敗
(1945年4月一1947年1月)
(二)公開援蔣反共(1947年秋-1948年底)
(三)“脫身”政策與分離台灣
(1949年初一1950年6月)
(四)對待新中國的政策………………
第三節 日本…………………………………
(一)保留天皇制與美國獨家占領……
(二)占領初期政策(1945—1948年)
(三)政策逆轉(1948—1950年)
(四)單獨對日靖和及美日安全條約
第四節 伊朗……………………………
(一)遇蘇撤軍與安理會的鬥爭……
(二)伊蘇協定………………
(三)進一步支持伊朗排斥蘇聯……
(四)伊朗否決伊蘇條約,蘇聯失勢
第五節 巴勒斯坦分治……………………
(一)衝破移民限制之爭……………………
(二)巴勒斯坦分治問題……………………
(三)聯合國分治決議………………………
(四)以色列國的成立和第一次中東戰爭…
第六節 第四點計畫………………………………
第一、二、三章參考書目……………………
第四章 韓戰
第一節 戰後美國對朝鮮政策的起源和演變……
(一)三八線的由來………………
(二)占領時期的政策………………
(三)撤軍…………………………………
第二節 干涉時期………
(一)決定軍事干涉
(二)越過三八線…
(三)戰爭局部化…
第三節 停戰談判………
(一)醞釀停戰……
(二)談判時期的政策
(三)簽署停戰協定…
第四節 後果及影響……
本章參考書目……………
第五章 艾森露威爾時期的外交………………………
第一節 艾森豪與杜勒斯的外交政策思想……
第二節 “新面貌”安全政鐐和“大撮摸報復”戰略
(一)“新面貌”安全政策……………………
(二)“大規模報復”戰略…………
(三)“新面貌“政策的實施及其影響
(四)“大規模報復”戰略的破產…
第三節 對蘇關係……………………………
(一)1955年日內瓦四國首腦會議………
(二)1958年柏林危機……………………………
(三)尼克森訪蘇與赫魯雪夫訪美…………………
(四)U—2事件與四國首腦合議的流產……………
(五)日內瓦裁軍會議與禁止核試驗問題…………
第四節 日內瓦會議與印度支那問題…………………
(一)美國對印支政策………………………………
(二)美、法、英在印度支那問題上的分歧與美國對
軍事干涉的考慮……………………………
(三)日內瓦會議上的“觀察員”………………
(四)“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的簽訂…………
第五節 美中關係………………………………………
(一)第一次“台海危機”與美、蔣共同防禦條約的
簽訂………………………………………
(二)中美大使級會談……………………………
(三)1958年7月至10月台灣海峽危機………
(四)在“兩個中國”政策上的一些考慮…………
第六節 艾森塞威爾主義和美歐關係……………………
(一)美國在中東的“中立”政策與兩難處境……
(二)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
(三)艾森豪主義………………………
〔四)美國、西歐的合作與矛盾………………
(五)對剛果共和國的干涉…………………………
第七節 保衛拉丁美洲“後院”………
(一)美國對拉丁美洲的干涉政策
(二)顛覆瓜地馬拉的阿本斯政權
(三)反對古巴革命………………
本章參考書目………………………
第六章 箭與橄欖枝的高度發揮——甘迺迪的一千天
第一節 “多元論”的軍事戰略和擴軍備戰措施…
(一)整頓軍事機構,改組班子
(二)“戰略多元論”的主導思想……
(三)全面擴軍措施…………………
第二節 對話與緩和……………
(一)維也納會晤及其前前後後………
(二)各種交流………………
(三)部分禁試條約的締結…………………
第三節 冒險與危機………………
(一)豬灣事件……………………
(二)柏林圍牆事件…………………………
(三)古巴飛彈危機……………………
第四節 彌補北大西洋聯盟的裂痕………………
(一)西歐的變化和甘迺迪的“宏偉計畫”
(二)兩種針鋒相對的戰略構想……
(三)戴高樂的獨立行動…………
(四)“多邊核力量”與獨立核力量之爭
(五)甘迺迪的歐洲之行
第五節 對華政策……………
(一)如何利用中蘇分歧…
(二)核武器問題……………
(三)聯合國席位問題………
(四)放寬糧食禁運之議………
(五)關於蔣介石“反攻大陸”
第六節 對第三世界的兩手政策……
(一)政策思想與實施………………………
(二)拉美……………………………………
(三)非洲………………………………………
(四)寮國與日內瓦會議………………………
本章參考書目
第七章 詹森與美國的干涉主義政策…………
第一節 詹森入主自宮…………………………
(一)意外地繼任總統………………………
(二)“偉大的社會”與詹森的外交政策
第二節 美蘇關係的有限緩和…………
(一)60年代美蘇關係改善的背景……
(二)雙邊關係的改善………………………
(三)軍備控制方面取得的進展……………
(四)美蘇緩和的局限性………………
第三節 美歐聯賽——“麻煩的夥伴關係”……
(一)一個“鬧獨立性”的西歐的出現……
(二)法國在軍事上退出北約…………
(三)美國國會要求從歐洲撤軍的壓力……
第四節 拉丁美洲的危檄與詹森主義…………
(一)與巴拿馬在運河問題上的爭執………
(二)約楊遜主義與美國武裝干涉多米尼加
第五節 美蘇在中東的對抗………………
(一)持續六天的第三次中東戰爭…………
(二)從中東停火到聯合國242號決議……
(三)既對抗又合作…………………………
第六節 中美關係
(一)重新思考對華政策……
(二)對華政策的調整與制約
第七節 詹森政府的終結………
本章參考書數
第八章 在越南的干涉和戰爭
第一節 越南戰爭的起源
(一)建立南越反共國家…………………
[二)南方革命的興起和“反叛亂”的開端
第二節 特種戰爭和倒吳政變…………………
[一)升級的前奏………………
(二)泰勒調查團建議及其討論…………
(三)美國參戰和特種戰爭………………
(四)倒吳政變……………………………
第三節 從“34A行動”到“雷鳴行動”……
(一)阮慶政變和針對北越的秘密戰……
(二)美國醞釀轟炸北越……………
(三)“東京灣事件”和“東京灣決議”
(四)西貢的混亂和升級的壓力………
(五)從“火箭行動”到“雷鳴行動”…
第四節 美國接過地面戰爭…………
(一)從峴港登入到檀香山會議……
(二)“跨過盧比康河”………
(三)美國的戰爭與越南南方社會…
第五節 越南戰爭的轉折…………………
(一)民解1968年春節攻勢……………
(二)美國戰爭能力的嚴重桔據…………
(三)反戰運動的高漲……………………
(四)戰爭降級的開始……………………
(五)干涉的根源……………………
本章參考書目……………………………………
第九章 尼克森與美國力量的收縮
第一節 尼克森重返政壇………
第二節 嚴峻的形勢…………
(一)新的“力量中心”…
(二)在西方聯盟中面臨挑戰
(三)從優勢到均勢………
(四)經濟地位的下降………
(五)越戰的沉重負擔
(六)新孤立主義的興起………………
(七)行政當局與國會關係的變化……
第三節 從關島聲明到‘尼克森主義”……
(一)關島聲明…………………………
(二)“尼克森主義”的形成…………
(三)基辛格與“尼克森主義”………
(四)“尼克森主義”的實質……
第四節 結束越戰……………………………
(一)“越南化”政策…………
(二)戰爭升級………………
(三)反戰運動…………………
(四)和平淡判………………
(五)戰爭結束………………
第五節 打開美中關係的大門………
(一)美中和解的背景………
(二)最初的變化……
〔三)建立接觸渠道…
(四)連續的信號……
(五)邀請尼克森……
(六)“乒兵外交”
(七)基辛格秘訪北京……………………
(八)基辛格訪華之後……………………
(九)尼克森的中國之行與《上海公報》
(十)尼克森訪華之後……………………
第六節 美蘇戰略武器談判……………………
(一)最初的形勢……
(二)“聯繫”原則……………
(三)為談判作準備……………
(四)談判開始……………
(五)1970年的談判形勢……
(六)新的突破………………
(七)基辛格訪蘇…………
[八)協定的簽訂………………
[九)意義、局限性與各方反應
(十)開始新的談判……………
第七節 首腦會晤與美蘇緩和………
(一)緩和的由來……………
(二)第一次首腦會晤………
(三)第二次首腦會晤………
(四)第三次首腦會晤…………
(五)美蘇貿易………………
(六)四國柏林協定………
(七)歐安會與共同均衡裁軍…
(八)小結……………………
第八節 南亞次大陸的衝突…………
(一)衝突的背景……………
(二)兩難處境…………
(三)危機的發展………………
(四)戰爭的爆發………
(五)後果…………………
第九節 中東的戰火…………
(一)中東形勢………………
(二)尼克森的中東政策……
(三)“羅傑斯計畫”………
(四)中東停火…………………
(五)約且危機………………………
(六)十月戰爭……………
(七)石油禁運與能源危機…………
(八)基辛格的“穿梭外交”……
第十節 “後院”的動亂…………………
(一)拉丁美洲新的現實…………
(二)智利革命………………
(三)蘇聯在古巴的潛艇基地………
第十一節 調整對歐政策………
(一)加強與西歐盟國的協商與對話
(二)支持歐洲統一………………
(三)把歐洲緩和納入美蘇緩和的軌道
(四)重申美國對北約盟國承擔義務
第十二節 美日關係中的不和諧音………
(一)美日關係的變化………………
(二)歸還衝繩…………………
[三)紡織品摩擦……………
第十三節 尼克森政府的終結………
(一)尼克森辭職……………
(二)戰後美國外交政策的轉折點…
(三)對尼克森外交的評估…………
本章參考書數
第十章 福特與緩和的衰落
第一節 福特繼任總統
第二節 緩和的衰落
(一)福特政府繼承緩和政策………
(二)緩和面臨嚴峻考驗………
(三)緩和的逆轉……………………
第三節 限制戰略武器談判的失敗………
(一)談判進程的繼續………
(二)海參威首腦會晤與海參溫協定
(三)海參激協定後的形勢…………
(四)最後努力的失敗…………
第四節 美蘇貿員上的僵局………………
(一)最惠國待遇問題的背景………
(二)緊張的三角談判……
(三)擴大貿易關係的失敗…………
第五節 美歐關係的發展……………
(一)美歐聯盟中的不穩定因素……
(二)對東歐國家的政策………
(三)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
(四)中歐裁軍談判………………
第六節 美中關係與美中蘇三角關係……
(一)停滯不前的正常化進程………
(二)美中蘇三角關係……………
第七節 印度支那的形勢…………………
(一)美國在印度支那的最後失敗…
(二)“馬亞奎茲”號事件………
第八節 中東外交…………………
(一)解決中東問題的新的努力……
(二)調整中東政策…………………
(三)埃以協定的達成……………
第九節 美蘇在安哥拉的對抗………
[一)安哥拉內戰的背景…………
[二)危機的發展……………
(三)美蘇在安哥拉危機中的作用…
(四)守哥拉危機與緩和……
本章參考書數
第十一章 “人權外交”與務實外交——卡特時期…
第一節 卡特政府初期的美蘇關係…………………
(一)緩和戰略與SAITI……………………
(二)人權攻勢與“三邊主義”戰略配合……
第二節 第三世界政策的調整…………
(一)人權外交對第三世界的運用
(二)1977年美巴條約………
(三)埃以和平條約…………
第三節 中美建交…………………
(一)卡特政府初期的對華態度…
(二)中美正式建交…………
(三)鄧小平副總理訪美……
(四)蒙代爾副總統訪華……
(五)《與台灣關係法》 …
第四節 伊朗人員危機及“卡特主義”問世
(一)伊朗人質危機的由來…
(二)人質危機和美國的努力
(三)“卡特主義”的問世…
本章參考書目……………………
第十二章 從新的冷戰到新的緩和——里根政府時期
第一節 里根政府的基本政策思想…………………
(一)里根上台的背景形勢………………
(二)全面對抗的政策思想……………………
(三)幾個象徵性的信號…………………
第二節 大力擴充軍備……………………………
(一)大幅度增加軍費…………………………
(二)軍事戰略思想的一些特點……………
(三)幾項重大的軍事政策…………………
第三節 美蘇裁軍談到………………………
(一)拖延政策……………………
(二)部署歐洲中程飛彈問題………………
(三)裁減戰賂核武器談判………………
第四節 美蘇攻奪態勢轉變………………
(一)國務卿的更換…………………
(二)美蘇戰略攻守態勢的轉化…………
(三)南朗鮮客機事件和美軍入侵格瑞那達
第五節 美蘇關係開始走向鬆動和日內瓦首腦會晤
(一)1984—1985年間的激烈爭奪………
(二)談判和對話………………………
(三)日內瓦美蘇首腦會晤…………
第六節 艱難曲折的緩和進程………………
(一)1986年新的對抗和曲折……………
(二)美蘇繼續對話和雷克雅未克會晤……
(三)中導條約的締結和華盛頓首腦會晤…
(四)1988年兩次美蘇首腦會晤…
第七節 務實外交占上風的對華關係……
(一)里根執政初期的政策…………
(二)售台武器問題與《8.17公報》
(三)中美相互調整政策…………
(四)在新的基礎上實現新的發展…
(五)中美間的分歧與矛盾…………
第八節 與歐洲的關係………………
(一)與西歐盟國的戰賂協調…
(二)天然氣管道問題…………
(三)在歐洲部署中程飛彈問題
(四)美蘇關係緊張與緩和對美歐關係的影響
(五)對東歐及波蘭的政策
第九節 對日關係……………
(一)壓日本加強防務……
(二)中曾報時期美日政治、軍事關係的迅速發展
(三)貿易逆差直線上升中的對策
第十節 開發中國家和熱點地區………
(一)主要政策思想………
(二)熱點地區及突出事件………
小結………………
本章參考書目
大事年表…
索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